【角度】​变态的日本农业:超前思维,敬畏自然,死磕单品


【角度】​变态的日本农业:超前思维,敬畏自然,死磕单品

【角度】​变态的日本农业:超前思维,敬畏自然,死磕单品


【角度】​变态的日本农业:超前思维,敬畏自然,死磕单品

而日本不一样。日本农户的生产规模都较大,一般农户全家只有2~3个劳动力,拥有土地50~70亩,个别农户达到200多亩,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小型农业企业。尤其是,日本农协的作用。日本农业因为农协周到的服务而得以迅速发展,日本农协也因其无可替代的作用而迅速壮大。日本农协已发展成为集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于一体的民间团体,不仅负责组织农业生产,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出售农产品等经济活动,而且还负责将政府的各种补助金分发给农户或有关团体,同时代表农民向政府行政部门反映意见,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二.商业思维:品质与产业化中国农业经营者的产品商业化或者产业化上存在很多盲区,或许“等靠”思维的惯性,而缺乏主动性或者突破性。


【角度】​变态的日本农业:超前思维,敬畏自然,死磕单品


日本农民对农业商业思维有3个方面:1)产品品质;2)生态闭环;3)产业溢价;下面来分析下:


1.产品品质:精益化死磕单品
日本农民从事生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追求质量。以稻米为例,一般每亩产量只有300~400千克,但所产大米无论在外观,还是在口感上都属上乘。所以日本农产品不但销路畅,而且价格优。同时,日本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一般来说,日本的农民都是专业户,种草莓的都种草莓,种番茄的都种番茄,种鲜花的都种鲜花。一般农户全年只生产1~2个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而且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商品,农产品的商品率极高。死磕单品的态度赢得消费者或市场的青睐。


2.生态闭环:寻找溢价空间日本人很会做生意,同时他们对一件事的考虑也是很完善的。这也许是他们从小就灌输的一个思维方式吧,在农业问题上给他们很早就采用了“闭环式”的发展模式。任何一个模式的商业或者什么服务,只要能实现闭环式的发展就能拉大利益空间。他们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形成一个农业特有的闭环式产业链接,从而增加利益和发展的原动力。


3.产业溢价“六次产业”最早是由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当时的日本面临着农业后继乏人、农村衰落的问题。为了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开始推动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延伸,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借此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发展活力。比如:马路村,村长和农协会长一起带领全村“伐木工”转型向“6次产业创业者”。种有机柚子,再组织村民把柚子进行深加工,制造柚子果酱,柚子饮料,柚子汤料等。同时修温泉民宿、农林产物直卖所,吸引东京、大阪等大城市消费者来马路村游玩。截止2016年底,全球有一万多人成为马路村特别居民。一年接待300多个团体来体验与游学,卖出1000多万件商品,年销售高达2亿元。三.变态的日本农业成为世界学习的样板一直说日本很变态,除了他们文化、还有农业创意,也非常变态。但他们这种变态农业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学习。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导致了农地弃耕、农业后继无人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日本把农业生产和艺术加工融为一体,利用田园风光满足人们游乐的需要,以此作为产业升级、价值增值、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角度】​变态的日本农业:超前思维,敬畏自然,死磕单品


其实,日本农业有2大特色:

1)创意农业;

2)农产品包装先看日本的创意农业。稻田画是日本农业的核心创意。田舍馆村是日本稻田画的鼻祖。受到麦田怪圈的启发,为了振兴当地经济,开发观光资源,1993年该村村民开始制作稻田画。每年题材都不同,题材涉及日本内外,非常广泛,既有日本著名的古代武将雄姿,也有蒙娜丽莎、拿破仑,甚至还有哆啦A梦这样的动漫形象。这种稻田艺术根据不同设计的种植方法,可分为两种观赏法:一种是俯视观赏。观赏的游客乘坐吊车或是直升飞机,不过这种方法对于恐高症的游客有点尴尬;第二种方法叫“远近法”。所谓“远近法”,是为了便于游客们在地面的观赏台上,也能清晰地看到稻田里的巨幅画卷,而设计出的一种由近至远的稻田画种植方法。每年去田舍馆村的参观旅游人数已超过20多万人。这真是种田种出的“旅游业”。甚至,还有一些大企业找上门,希望能利用农民们的稻田画来为他们做“宣传广告”。其次就是农产品包装。日本农业之所以“享誉全球”,除了质量之外,就是包装。日本的农产品包装可谓惊艳来形容。日本农副产品品质优良。无论是大路货,还是新优品种,都是色泽亮丽,规格统一,令人赏心悦目。在市场上,所有待销的农产品都是经过精心整理包装的,没有散装,更没有带泥、带枯叶出售的。农产品的包装箱上都印有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姓名。同时,白菜有卖整箱的、一颗的,也有切成半颗或四分之一颗的,全都用塑料纸密封包装。切开的白菜如当天卖不掉,晚上就扔掉。辣椒有10个、也有5个一盒的,全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货架上。萝卜、甜瓜、草莓、樱桃、番茄的漂亮外观和鲜美口味,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内部排列包装之外,还有就是外形包装设计,已经到了惊艳的变态环节了。日本是世界上最讲究包装的国家之一,他们将日本文化中的禅意精髓提炼出来,再传达出深融入一些自然、朴素、可爱的元素,最终呈现出来的设计简单却别有滋味,邃的极致品味。日本的创意农业和农产品包装已经成为全球农业学习的样板或案例。


【角度】​变态的日本农业:超前思维,敬畏自然,死磕单品

面对这些,我们也要思考3点:

1)中国农业的创意点在哪里;

2)中国农业需要什么动力;

3)农产品包装如何创新。最后,我们到底要学习日本农业什么?对农业的态度,对消费者的责任;对自身的追求。当然,还有制度和思维上。当然,日本休闲农业的大获成功与国家对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日本,政府引导在日本休闲农业的发展中起了最基本的推动作用,政府主要在技术、公共设施、财政、国际合作等方面对其进行引导。其中,日本的国土交通省观光厅与农林水产省通过推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培养农业体验指导员、解说员、经营人才,以此来配合促进日本休闲农业的发展。此外,日本的教育部门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也起到了独特作用,农部科学省与农林水产省合作,在全国两万两千所小学实施“少年儿童下乡村项目”,有效的将休闲农业与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一起,也说明了政府对休闲农业的重视。在中国,近两年也是加大了对休闲农业的扶持,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容小觑。

【角度】​变态的日本农业:超前思维,敬畏自然,死磕单品

在2016年下半年出台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将休闲农业与旅游结合在一起。今年,《2017年一号文件》出台,明确表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由此看来,中国发展休闲农业的决心还是很大的,但是相比而言,日本政府对于休闲农业的重视程度还是比较早的,可政府支持毕竟只是外因。 四.日本休闲农业的经营之道日本的休闲农业为何能发展的如此好呢?这就与其的经营之道密切相关了,今天带你看看日本休闲农业的经营之道究竟是什么?产业化:日本通过土地流转,在城市周边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养殖区域,并融入休闲、娱乐等元素,同时打造田园风光以吸引受众。在农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服务功能,以农业为依托,集合工业、旅游、创意、研发、商贸、储运、地产、娱乐、会展、博览等三种以上的相关产业为一体,在进行农业生产以及产业经营的同时,展现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从而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型产业综合体。营销活动多样:日本的休闲农庄就像个节日圣地。由此可看出,日本休闲农庄是很爱“爱搞活动”的,而这就是日本休闲农业最常见也是最受欢迎的营销方法。休闲农业时候跟商超有相似之处,要想吸引顾客来,超市商场经常会搞促销活动,而农庄则需要多搞一些农业相关的文化活动,以此来吸引游客,提升自己农庄的知名度。IP的打造:农场IP,是以休闲农业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进行综合性的品牌打造,构建农场的品牌文化,也就是一个大IP。日本休闲农场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农场自身IP的打造。这个IP一旦打造成功,将会给农场带来一大批铁杆粉。无论是参观还是销售农场的农产品,以后都将变得容易。用户关系建立:日本休闲农业非常注重用户关系的建立,他们会根据用户的需求,打造有自己特色的休闲农庄,其主要优势在于使生产者与用户之间建立彼此信赖的关系。农场主经常会邀请用户来到农场进行体验或参加娱乐活动,让用户真正体会到农庄的不同之处。再经过不断地交流、互动,从而提高用户对农庄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品牌打造:日本休闲农业注重品牌的打造,主要借助用户的满意度,对其进行宣传。同时以乡村人文资源和农业资源为依托打造休闲农业知名品牌。休闲农业的品牌理念是以“诚信、低碳、环保、生态”为主,在这方面,日本的休闲农业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主,注重环境保护。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也是“因地而异”,农业资源利用率达到最优。

【角度】​变态的日本农业:超前思维,敬畏自然,死磕单品

中国如何立足自身发展休闲农业 、日本休闲农业发展如此之好确实是有道理的,那中国究竟该如何立足自身,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呢?1.加强资源整合日本的休闲农业多以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为主,以某一方面为主线,如鲜花种植为主,而水稻、养殖、农产品加工为辅,形成一个较为完整且多样的主题公园,供用户参观或是体验,而不是仅仅只打造某一种特色,忽略了其他资源的优势。
2.注重农业资源的保护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因此,日本人非常注重土地保护。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他们打造休闲农业首要考虑的问题。日本对资源保护高度重视,且卓有成效,在休闲农业的打造上,日本虽会建立基础设施和一些旅游景观,以保障游客的权益,但在这方面,日本会依据当地的条件,在农业资源不被破坏的条件下,完成上述工作。3.立足本地化日本农村特别注重挖掘与创造农村文化,当地的文化遗产与非文化遗产被细心地保存下来,再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融合,既体现了独一无二的魅力,同时将原有的文化注入休闲农业的品牌打造中,孕育出了本地化产品。发展休闲农业,就是要因地制宜,突出当地特色,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等本地特点,合理探索开发绿色观光旅游产品,进行科学的农业规划,景区建设应保留其原有的乡土和村野特色,在这方面中国明显是初出牛犊。4.树立行业壁垒在商业模式的打造上,日本善于利用原有的资源,结合人类的智慧,建立了各个地区不同的商业模式。稻田画就是最成功的例子。田舍馆村是日本稻田画的鼻祖。受到麦田怪圈的启发,为了振兴当地经济,开发观光资源,1993年该村村民开始制作稻田画。稻田画每年题材都不同,涉及日本内外,非常广泛,既如今,每年去田舍馆村的参观旅游人数已超过20多万。这真是种田种出的“旅游业”。甚至,还有一些大企业找上门,希望能利用农民们的稻田画来为他们做“宣传广告”。稻田成长期的稻田艺术吸引大批的游客;秋冬后稻谷收获后,又把稻杆变成艺术品,同样实现了稻田的价值。行业壁垒的打造是每个地区休闲农业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可是在中国,跟风的情况多,建立自己的独有的商业模式的情况相对较少。


园艺疗法所发布部分内容系网络转载,本平台对文中观点及准确性保持中立。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