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變態的日本農業:超前思維,敬畏自然,死磕單品


【角度】​變態的日本農業:超前思維,敬畏自然,死磕單品

【角度】​變態的日本農業:超前思維,敬畏自然,死磕單品


【角度】​變態的日本農業:超前思維,敬畏自然,死磕單品

而日本不一樣。日本農戶的生產規模都較大,一般農戶全家只有2~3個勞動力,擁有土地50~70畝,個別農戶達到200多畝,一個農戶就是一個小型農業企業。尤其是,日本農協的作用。日本農業因為農協周到的服務而得以迅速發展,日本農協也因其無可替代的作用而迅速壯大。日本農協已發展成為集經濟職能和社會職能於一體的民間團體,不僅負責組織農業生產,購買生產、生活資料,出售農產品等經濟活動,而且還負責將政府的各種補助金分發給農戶或有關團體,同時代表農民向政府行政部門反映意見,以保護農民的利益。二.商業思維:品質與產業化中國農業經營者的產品商業化或者產業化上存在很多盲區,或許“等靠”思維的慣性,而缺乏主動性或者突破性。


【角度】​變態的日本農業:超前思維,敬畏自然,死磕單品


日本農民對農業商業思維有3個方面:1)產品品質;2)生態閉環;3)產業溢價;下面來分析下:


1.產品品質:精益化死磕單品
日本農民從事生產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追求質量。以稻米為例,一般每畝產量只有300~400千克,但所產大米無論在外觀,還是在口感上都屬上乘。所以日本農產品不但銷路暢,而且價格優。同時,日本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個農戶有一個農戶的主導產品,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共同構建起了日本農業經濟的整體框架。一般來說,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都種草莓,種番茄的都種番茄,種鮮花的都種鮮花。一般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最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極高。死磕單品的態度贏得消費者或市場的青睞。


2.生態閉環:尋找溢價空間日本人很會做生意,同時他們對一件事的考慮也是很完善的。這也許是他們從小就灌輸的一個思維方式吧,在農業問題上給他們很早就採用了“閉環式”的發展模式。任何一個模式的商業或者什麼服務,只要能實現閉環式的發展就能拉大利益空間。他們將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形成一個農業特有的閉環式產業鏈接,從而增加利益和發展的原動力。


3.產業溢價“六次產業”最早是由日本學者今村奈良臣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當時的日本面臨著農業後繼乏人、農村衰落的問題。為了激發農業發展活力,開始推動農業生產向二、三產業延伸,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藉此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業發展活力。比如:馬路村,村長和農協會長一起帶領全村“伐木工”轉型向“6次產業創業者”。種有機柚子,再組織村民把柚子進行深加工,製造柚子果醬,柚子飲料,柚子湯料等。同時修溫泉民宿、農林產物直賣所,吸引東京、大阪等大城市消費者來馬路村遊玩。截止2016年底,全球有一萬多人成為馬路村特別居民。一年接待300多個團體來體驗與遊學,賣出1000多萬件商品,年銷售高達2億元。三.變態的日本農業成為世界學習的樣板一直說日本很變態,除了他們文化、還有農業創意,也非常變態。但他們這種變態農業贏得了世界的尊重與學習。農村勞動力的外流,導致了農地棄耕、農業後繼無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日本把農業生產和藝術加工融為一體,利用田園風光滿足人們遊樂的需要,以此作為產業升級、價值增值、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角度】​變態的日本農業:超前思維,敬畏自然,死磕單品


其實,日本農業有2大特色:

1)創意農業;

2)農產品包裝先看日本的創意農業。稻田畫是日本農業的核心創意。田舍館村是日本稻田畫的鼻祖。受到麥田怪圈的啟發,為了振興當地經濟,開發觀光資源,1993年該村村民開始製作稻田畫。每年題材都不同,題材涉及日本內外,非常廣泛,既有日本著名的古代武將雄姿,也有蒙娜麗莎、拿破崙,甚至還有哆啦A夢這樣的動漫形象。這種稻田藝術根據不同設計的種植方法,可分為兩種觀賞法:一種是俯視觀賞。觀賞的遊客乘坐吊車或是直升飛機,不過這種方法對於恐高症的遊客有點尷尬;第二種方法叫“遠近法”。所謂“遠近法”,是為了便於遊客們在地面的觀賞臺上,也能清晰地看到稻田裡的巨幅畫卷,而設計出的一種由近至遠的稻田畫種植方法。每年去田舍館村的參觀旅遊人數已超過20多萬人。這真是種田種出的“旅遊業”。甚至,還有一些大企業找上門,希望能利用農民們的稻田畫來為他們做“宣傳廣告”。其次就是農產品包裝。日本農業之所以“享譽全球”,除了質量之外,就是包裝。日本的農產品包裝可謂驚豔來形容。日本農副產品品質優良。無論是大路貨,還是新優品種,都是色澤亮麗,規格統一,令人賞心悅目。在市場上,所有待銷的農產品都是經過精心整理包裝的,沒有散裝,更沒有帶泥、帶枯葉出售的。農產品的包裝箱上都印有產品名稱、產地、生產者姓名。同時,白菜有賣整箱的、一顆的,也有切成半顆或四分之一顆的,全都用塑料紙密封包裝。切開的白菜如當天賣不掉,晚上就扔掉。辣椒有10個、也有5個一盒的,全都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貨架上。蘿蔔、甜瓜、草莓、櫻桃、番茄的漂亮外觀和鮮美口味,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內部排列包裝之外,還有就是外形包裝設計,已經到了驚豔的變態環節了。日本是世界上最講究包裝的國家之一,他們將日本文化中的禪意精髓提煉出來,再傳達出深融入一些自然、樸素、可愛的元素,最終呈現出來的設計簡單卻別有滋味,邃的極致品味。日本的創意農業和農產品包裝已經成為全球農業學習的樣板或案例。


【角度】​變態的日本農業:超前思維,敬畏自然,死磕單品

面對這些,我們也要思考3點:

1)中國農業的創意點在哪裡;

2)中國農業需要什麼動力;

3)農產品包裝如何創新。最後,我們到底要學習日本農業什麼?對農業的態度,對消費者的責任;對自身的追求。當然,還有制度和思維上。當然,日本休閒農業的大獲成功與國家對其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在日本,政府引導在日本休閒農業的發展中起了最基本的推動作用,政府主要在技術、公共設施、財政、國際合作等方面對其進行引導。其中,日本的國土交通省觀光廳與農林水產省通過推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結合,培養農業體驗指導員、解說員、經營人才,以此來配合促進日本休閒農業的發展。此外,日本的教育部門在休閒農業的發展中,也起到了獨特作用,農部科學省與農林水產省合作,在全國兩萬兩千所小學實施“少年兒童下鄉村項目”,有效的將休閒農業與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放在一起,也說明了政府對休閒農業的重視。在中國,近兩年也是加大了對休閒農業的扶持,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容小覷。

【角度】​變態的日本農業:超前思維,敬畏自然,死磕單品

在2016年下半年出臺了《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閒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將休閒農業與旅遊結合在一起。今年,《2017年一號文件》出臺,明確表示要“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由此看來,中國發展休閒農業的決心還是很大的,但是相比而言,日本政府對於休閒農業的重視程度還是比較早的,可政府支持畢竟只是外因。 四.日本休閒農業的經營之道日本的休閒農業為何能發展的如此好呢?這就與其的經營之道密切相關了,今天帶你看看日本休閒農業的經營之道究竟是什麼?產業化:日本通過土地流轉,在城市周邊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種植、養殖區域,並融入休閒、娛樂等元素,同時打造田園風光以吸引受眾。在農業基礎上延伸產業鏈條,增加服務功能,以農業為依託,集合工業、旅遊、創意、研發、商貿、儲運、地產、娛樂、會展、博覽等三種以上的相關產業為一體,在進行農業生產以及產業經營的同時,展現農業文化和農村生活,從而形成多功能、複合型、創新型產業綜合體。營銷活動多樣:日本的休閒農莊就像個節日聖地。由此可看出,日本休閒農莊是很愛“愛搞活動”的,而這就是日本休閒農業最常見也是最受歡迎的營銷方法。休閒農業時候跟商超有相似之處,要想吸引顧客來,超市商場經常會搞促銷活動,而農莊則需要多搞一些農業相關的文化活動,以此來吸引遊客,提升自己農莊的知名度。IP的打造:農場IP,是以休閒農業為核心,圍繞這個核心進行綜合性的品牌打造,構建農場的品牌文化,也就是一個大IP。日本休閒農場最大的特點是注重農場自身IP的打造。這個IP一旦打造成功,將會給農場帶來一大批鐵桿粉。無論是參觀還是銷售農場的農產品,以後都將變得容易。用戶關係建立:日本休閒農業非常注重用戶關係的建立,他們會根據用戶的需求,打造有自己特色的休閒農莊,其主要優勢在於使生產者與用戶之間建立彼此信賴的關係。農場主經常會邀請用戶來到農場進行體驗或參加娛樂活動,讓用戶真正體會到農莊的不同之處。再經過不斷地交流、互動,從而提高用戶對農莊的信任度和忠誠度。品牌打造:日本休閒農業注重品牌的打造,主要藉助用戶的滿意度,對其進行宣傳。同時以鄉村人文資源和農業資源為依託打造休閒農業知名品牌。休閒農業的品牌理念是以“誠信、低碳、環保、生態”為主,在這方面,日本的休閒農業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主,注重環境保護。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也是“因地而異”,農業資源利用率達到最優。

【角度】​變態的日本農業:超前思維,敬畏自然,死磕單品

中國如何立足自身發展休閒農業 、日本休閒農業發展如此之好確實是有道理的,那中國究竟該如何立足自身,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呢?1.加強資源整合日本的休閒農業多以利用當地農業資源為主,以某一方面為主線,如鮮花種植為主,而水稻、養殖、農產品加工為輔,形成一個較為完整且多樣的主題公園,供用戶參觀或是體驗,而不是僅僅只打造某一種特色,忽略了其他資源的優勢。
2.注重農業資源的保護日本國土面積狹小,因此,日本人非常注重土地保護。保護土地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他們打造休閒農業首要考慮的問題。日本對資源保護高度重視,且卓有成效,在休閒農業的打造上,日本雖會建立基礎設施和一些旅遊景觀,以保障遊客的權益,但在這方面,日本會依據當地的條件,在農業資源不被破壞的條件下,完成上述工作。3.立足本地化日本農村特別注重挖掘與創造農村文化,當地的文化遺產與非文化遺產被細心地保存下來,再與現代的設計理念相融合,既體現了獨一無二的魅力,同時將原有的文化注入休閒農業的品牌打造中,孕育出了本地化產品。發展休閒農業,就是要因地制宜,突出當地特色,利用區域自然資源和傳統文化等本地特點,合理探索開發綠色觀光旅遊產品,進行科學的農業規劃,景區建設應保留其原有的鄉土和村野特色,在這方面中國明顯是初出牛犢。4.樹立行業壁壘在商業模式的打造上,日本善於利用原有的資源,結合人類的智慧,建立了各個地區不同的商業模式。稻田畫就是最成功的例子。田舍館村是日本稻田畫的鼻祖。受到麥田怪圈的啟發,為了振興當地經濟,開發觀光資源,1993年該村村民開始製作稻田畫。稻田畫每年題材都不同,涉及日本內外,非常廣泛,既如今,每年去田舍館村的參觀旅遊人數已超過20多萬。這真是種田種出的“旅遊業”。甚至,還有一些大企業找上門,希望能利用農民們的稻田畫來為他們做“宣傳廣告”。稻田成長期的稻田藝術吸引大批的遊客;秋冬後稻穀收穫後,又把稻杆變成藝術品,同樣實現了稻田的價值。行業壁壘的打造是每個地區休閒農業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可是在中國,跟風的情況多,建立自己的獨有的商業模式的情況相對較少。


園藝療法所發佈部分內容系網絡轉載,本平臺對文中觀點及準確性保持中立。轉載內容均會註明出處,部分文章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原作者的,僅標明轉載來源,還望諒解,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