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曾經歷,我不會對“年輕”有深刻的反思

如果不曾經歷,我不會對“年輕”有深刻的反思

“荷包兔”是公司的一名90後,還記得剛面試她的時候,發現這孩子基本是問一句答一句,特沉默。心想這丫頭來這估計只能做研究吧。當時公司還處在初創期,加上她復旦的背景,還是老師推薦,應該也不會太差。於是就成為了團隊中的一員,掐指一算,這孩子來了快3年了。再看看她今天做出來的東西,問的問題,做事的態度,突然發現這孩子進步飛速。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菜鳥成長的標誌

從她這個年紀走過來,和她一樣,對職業,對社會甚至對世界滿懷期望。我那會工作的時候,比較喜歡折騰,做社群活動,下班回家碼字。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視野慢慢地開拓,時不時就會思考自己未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那時候,內心的想要就在萌芽的狀態中。當有一天,自己知道要什麼的時候,就毅然決然地辭職來到了上海,開啟了自己的教育之路。

每當面試人的時候,我很願意問面試者一個問題,未來3-5年後,你想象下你的職業會是什麼樣子?很少有年輕人能說的很明白。“荷包兔”也一樣,初入職場的她,還抱著進入職場的新鮮勁,對於內心職業上的“想要”還比較模糊。後來,我會經常給予她一些工作上的反饋,暢聊過2-3次,每次基本我說的多,她說的少。最近的一次聊天,發現她慢慢明晰了自己未來的方向-“產品經理”。還記得那次她得意洋洋地在白板上寫出了這個高大上的名字-“產品設計師”,她覺得這個名字更配。想想這段探索自我的旅途中,她肯定會有迷茫和懷疑,而作為她的直接上司,其實就是默默地觀察和陪伴,不給她貼標籤,她慢慢就會找到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長大,都從能擔事開始

想當初,幼兒園這條線也就是一個想法和概念,這個項目指派給她,是希望她把這個想法和概念落地,真正實現產品化。再到今天,幼兒園產品的成果慢慢地呈現。這段孕育的過程,相信只有她的體會更深。還記得過年前,她給我發了長長的一條微信,微信的內容大概就是她對團隊很失望,覺得團隊的心態有問題……,我就長長地回覆了關於她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她也提到她看到了這個問題,並和我反饋,同時也表示她其實不僅僅是想引起高層的重視,而且也願意參與進來一起來解決目前團隊面臨的困境。這其實就是一種“利他思維”,當她這麼思考的時候,所有的態度和行動都會轉變,這種思維也是她成長飛速地很重要的原因。相信未來在這個平臺上,她會有更大的發展,因為組織需要這樣敢於擔事的人。

創新的前提是先空杯

現在仔細想想,一個社工專業的學生,沒有任何產品研發經驗,怎麼可能腦爆出那麼多好的idea,而這些好的idea就慢慢地在產品中一點點地實現起來。我觀察到她在整個項目過程中,更多地去傾聽,去看,時不時地冒出來一句話,隨後又陷入了沉思。她會把從外界吸收的東西進行消化,仔細琢磨怎麼應用在產品上。很多時候,就覺得這丫頭腦洞很大。但她沒有過多地關注在自己的這方面優勢上,而是不斷地學習琢磨,行動覆盤後再琢磨,現在她的創新思維明顯就更有邏輯了,而不僅僅是腦洞很大而已。

“荷包兔”在用笨功夫不斷地朝著自己想要的目標前進。年輕其實是最大的資本,可以放肆地揮霍時間,揮霍青春。當我們真正地開始像一粒種子一樣,歷盡艱辛破土而出,慢慢地貼著地面成長起來。未來,我們會感謝現在“死磕自己”的我們。

謹以此文獻給“荷包兔”,未來可期,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