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狀下無英雄

龐青雲以投名狀方式,與趙二虎、姜午陽結義,得勢之後,又以投名狀方式被朝庭招安。

他投下的是他的野心,而表面上他足夠江湖義氣,義薄雲天。

可是人在做,天在看,他最終成為朝庭任意擺佈的一枚棋子,不僅不會功成名就,還被兄弟看透,終被刺客所殺。

一個人的能量,用錯了地方,實在是人生莫大的失敗。

投名狀先天就是背叛的、血腥的、悲劇的。選擇投名狀,也就選擇了自我否定的道路,逆向行進,本就比正向行進更艱難,英雄改變了英雄的理想,也就不可能是英雄了。

投名狀不是進賢言,擇良木,是徹底的傍權貴,送降書。在投名狀下,原本的鬥爭關係、對方關係,變成了不平等的上下關係。

既然選擇了投名狀,對方定會給投名狀的人,開下狀約,只有完成“投”的程序,先殺同道,才能入我道。

但此道是不能共行的,當揮刀寫下投名狀時,一條不歸路也就快速鋪就了。

水泊梁山,揭杆而起,聚起各路英豪,俠義雲天,一時霸居梁山。

但宋江最終放棄了梁山之義,率眾投向朝庭。

作為朝庭一方,自然會用投名狀的方式,施以考驗,施以陰謀,讓宋江等人先剿滅方臘,才會納下名狀。

當宋江剿滅方臘後,宋江諸人的命運也就牢牢掌握在了朝庭的手裡,梁山好漢曲終人散、悲劇人生的幃幕也自此拉開。

如此看來,封建時代的投名狀,是英雄的墓誌銘,這張投名狀即使寫得再重,投誠的決心再強,也不可能換來美好的未來。

因此,歷史告訴我們,投名狀下無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