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美國賴以維持霸權地位的戰略手段及其終結之必然

自一戰以來,支撐美國逐漸取得世界霸權,而且目前仍在不懈運用的戰略手段,就是耶魯大學教授斯尼古拉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1893年-1943年,荷蘭裔美國人,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耶魯大學國際研究所主持人。在地緣戰略學上被稱為“圍堵政策之教父”。)的戰爭地理學,這是美國在二戰中,乃至今日今時始終執行的核心戰略理論。如果把斯人的兩本專著《世界政治中的美國戰略:美國與權力平衡》(1942年)和《和平的地理學》(1944年)簡單的概括為一段話就是:戰略矛頭指向的判斷標準:就是美國是一個獨立於歐亞大陸之外的海陸雙元帝國,傳統的海權或陸權的單元帝國都無法與美國長期對抗,只有歐亞大陸上出現另一個海陸雙元帝國才能真正威脅到美國。因此,美國的戰略就是要阻止這樣的雙元對手出現。利用美國獨立於歐亞大陸板塊的地理優勢,以地緣邊緣戰略為支撐,堅持奉行以圍堵為主要手段的離岸平衡戰略,此戰略包括和平時期的政治戰略和戰爭時期的軍事戰略。

勿用質疑,美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可以獨立於亞歐非國家文明林立的大陸——北美大陸。使之可以置身事外的身份和眼光在亞歐非板塊中不停的製造矛盾紛爭,從而左右逢源不斷漁利。而且美國在運用皮克曼的戰爭地理學時,更充分的吸取了一個世紀前,西方“地緣政治學之父”、英國地理和政治學家哈爾福德.麥金德爵士【Halford John Mackinder(1861年2月15日—1947年3月6日)】在1904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RGS)作題為《歷史的地理樞紐》的講演中所提出的地緣政治學,尤其是對“心臟地帶”理論的集中概括。他的思想歸納為三句名言:‘誰控制了東歐,就控制了心臟地帶;誰控制了心臟地帶,就控制了世界島;誰控制了世界島,就控制了世界。’他把歐亞大陸和非洲合稱為“世界島”,把世界島最僻遠的地方稱為“腹地”。他引證大量歷史事實說明來自大陸腹地的征服者對邊緣地帶向著三個方向擴張和侵略:向東南方向季風邊緣區和澳大利亞;向東北方向經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到美洲;向西到歐洲邊緣地帶和南部腹地。

而二戰後美國具有霸權野心的政客寡頭們敏銳的察覺了麥德金與皮克曼思想的精華,這就是美國時至今日無論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執政,都在始終貫徹執行的,以不可改變的地理條件為基礎的,以地緣政治為主要手段的離岸平衡戰略,現在美國在亞洲實行再平衡戰略即是最好的體現。

以上是對美國現在無論是戰爭戰略還和政治戰略總結。

然而,筆者要說的是,美國所推行的如上戰略的前提和基礎就是美國一直以來可以逃避戰爭和衝突所以來的地理優勢,即美國獨處於國家稀少的北美大陸。以特朗普為首的美國精英和寡頭們選擇了退出反對世界上任何的圈子和群體,因為亞歐非國家任何的經濟政治圈子對美國的霸權都是威脅。不過,目前美國推行的此戰略是越來越吃力了,吃力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美國越來越不得全球的民心了,因為美國的手段被世界各國看透了。

更主要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原先美國賴以自豪的戰略優勢會逐漸成為戰略的劣勢,為什麼呢?因為隨之軍事科技技術的發展,美國所能依靠的戰略屏障大西洋和太平洋,會逐漸成為像空氣一樣的存在,美國會逐漸發現,自己已經成為左右前後受敵的國家,而且自己的國家是如此的孤獨。

當你置身事外時是如此瀟灑,而這以為著你沒有貼身可靠的夥伴和朋友。

看清美國賴以維持霸權地位的戰略手段及其終結之必然

身處同一個世界島的國家雖然身體間難免會有所磕碰,但是自身間的安全意識同樣會形成對方的安全屏障,但是浩瀚的大洋是無法作為屏障的,隨著潛航科技、空間科技的發展,水與空氣雖然是人類必需的,但它們更是無比透明的,人類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蹩越來越容易。

科技的發展必將終結美國自上世紀初開始實施的戰爭地理戰略,這個終結的起點其實已經開始,就是美國總統克林頓於1993年5月宣佈終止“星球大戰”計劃,開始著手“彈道導彈防禦”計劃。

看清美國賴以維持霸權地位的戰略手段及其終結之必然

美國的導彈防禦計劃就是美國離岸戰略終結的開始,也是美國霸權走向終結的第一聲喪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