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怎樣才是贏?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其實是父母自身!教育,從來不是“孩子自己努力”就行的事情,它明裡暗裡比拼的都是父母的素質和能力。養不教父之過,如果孩子自己就行,那要父母幹嘛?

“不輸在起跑線上”在目前幾乎是國內大部分父母履行的真理。彷彿父母和孩子早一分努力,就可能早一步領先。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怎樣才是贏?


然而,童話大王鄭淵潔寫了篇文章《請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果孩子的人生屬於短跑,只有區區十幾年,您一定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知道百米賽的關鍵往往是起跑,起跑領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假如家長對孩子的壽命預估較長,就相當於孩子的人生是參加一場馬拉松長跑競賽,起跑線是否領先就不重要了。馬拉松競賽的特點是誰笑在最後誰笑得最好。”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怎樣才是贏?


著名的散文家林清玄也寫了一篇文章《不讓孩子第一名》。文章說:“其實,現在這些世界精英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他們當年在班級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原因是這些孩子人際關係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後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壓力小,生活更輕鬆,創意更好。”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怎樣才是贏?


那到底有沒有起跑線?孩子早期教育該怎麼辦?

有一個問題,贏的更早、更快是孩子想要的嗎?又能給他更好的人生嗎?

英國曾經有一檔名為《天才兒童》的真人秀,參賽的20個孩子都是父母引以為傲的“小天才”。

但面對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激烈的角逐,孩子們都壓力山大。熟記倫敦地鐵站的名字、拼出平常人根本看不懂的複雜化學名稱、隨機背出兩組啤酒品牌順序……要是一不小心出了錯,父母們不滿意的臉色就會讓孩子們倍感壓力。

有個孩子因為背不出第64張啤酒品牌挑戰失敗,父親當場就開始呵斥他:“也許你並沒有我們認為的那麼聰明。”當孩子在鏡頭前因為心理壓力太大崩潰痛哭的時候,父母們卻只在一味批評他沒有達成目標。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怎樣才是贏?


可這些孩子長大後都去哪了呢?又都成功了嗎?

美國一所大學一項歷時30年的對天才兒童的追蹤研究發現:一個孩子能否成功,並不僅僅取決於知識和智商。他的心智和情感需要在合適的階段慢慢長大,即便是“天才兒童”,也經不起過分的“揠苗助長”。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怎樣才是贏?


對待孩子成長的態度,就跟童話大王鄧淵潔說的一樣,取決於你認為孩子的人生,是“長跑”?還是“短跑”?

兩者的答案,是不一樣的。

如果將人生的終點設在生命的盡頭,那麼,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認為人生是長跑的父母,會用平和的心態鼓勵孩子:“孩子,你慢慢來。”

如果將人生的終點設在高考,那麼,人生就像一場100米的短跑。認為人生是短跑的父母,會用焦慮的心情催促孩子:“孩子,你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怎樣才是贏?


生活中,有許多父母,不僅要求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甚至還要求孩子“搶跑”。還未上學,就要學拼音、學漢字、學英語、學數學……原本應該天真爛漫的孩子,過早地被超負荷的“搶跑”壓得喘不過氣來。

但孔子早就說過:“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但我們總是不知不覺在犯這樣的錯。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怎樣才是贏?


王思聰不去上補習班、興趣班,他就輸在起跑線上了嗎?人家其實一出生就在終點線上了!人家可以輕輕鬆鬆去國外大學讀書。”

誠然我們不否認家庭背景帶給孩子帶來的捷徑,可是我們也要清楚,人生不只是有普通的大學,還有社會這所大學,不只是有分數學習成績,還有人品修養道德三觀,這些才是決定一個孩子的重要籌碼。

很多人並不像王健林那般的富有,擁有的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在他們的人生成長之路上,不應該拔苗助長,過分焦慮。

如果我們能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更好的家長,那麼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將來很大幾率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怎樣才是贏?


能成就孩子的是作為家長的我們,願每個家長都能做好孩子的起跑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