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孩被母亲拿铁棍打死:孩子的未来,藏在父母的情绪里

近日,看到一则让人非常痛心的新闻。

一个6岁的小女孩,因为吃饭太慢惹怒了妈妈,控制不了情绪的妈妈,关上卧室的门,拿起铁棍就打,打了足足一个多小时,任凭孩子爸爸怎么叫门都不开。

在妈妈的教训结束后,爸爸开门看到孩子全身到处都是淤血黑青。

6岁女孩被母亲拿铁棍打死:孩子的未来,藏在父母的情绪里

“孩子告诉我,她想吃凉的,想吃雪糕,孩子的妈妈不允许。”爸爸哽咽道。他也曾多次向巴孩子送往医院,却都被妻子阻止了。还和他吵架,并打了他几耳光。

眼看孩子肚子疼得不行,爸爸这才抱起孩子往医院跑。然而,等孩子送到医院,却因抢救无效,当场死亡!

6岁女孩被母亲拿铁棍打死:孩子的未来,藏在父母的情绪里

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还没来得及享受生命的美好,就在妈妈情绪是控制下,看着妈妈狰狞的面孔,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

中国式亲子关系:你不听话,就是你的错。

中国式爹妈:倾其所有,培养仇人。

中国式独立:没和爹妈翻脸,就不算长大。

在孩子弱小的时候,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怀和爱,而不是肆意打骂!因为父母那张带着情绪的脸,犹如一根毒刺,直直地插入孩子幼小的心田,会让孩子的人生之路走得异常艰辛!

你的肆意打骂,让孩子千疮百孔

很多父母总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常在他们面前肆无忌惮地发着脾气。殊不知孩子对外界情绪的感知十分敏感,无论是家庭气氛还是父母的情绪变化,孩子往往都能在第一时间感知到。父母情绪不稳定,就会对朝夕相处的孩子造成直接的伤害。

中央综治办和中国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对 1000 多名普通未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分析。

在家里被“经常打骂”的孩子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

25.7%的孩子“自卑”

22.1%的孩子“冷酷”

56.5%的孩子“暴躁”

有次,跟同事因为一点小事起了争执,本来就是一件小事,而同事就像发了疯一样,又吵又闹,看着这架势,着实被她的失控的情绪给吓到了。

事后,这个同事跟我道歉,并给我讲了她小时候的经历。

她说:小时候,只要她一不听话,她妈妈就开始打骂她。所以,现在只要一争吵,自己就控制不住自己。

听完同事的话,感觉好心疼她。

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曾在《天生非此》的书中写到:父母的养育方式会在孩子性格中进行代际传播。

也就是说,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差,那孩子多半长大后也会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尽管他们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他们就是管不住自己,不断重温小时候情绪失控的场景。

6岁女孩被母亲拿铁棍打死:孩子的未来,藏在父母的情绪里

然而,还有些父母并不是控制不住情绪,只是看着犯错的孩子,他们伤人的话张口既来。

“你怎么这么笨啊?”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要你有什么用啊?”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花那么多钱让你上学有什么用啊?”

“哭什么哭,除了哭你还会干什么?别哭了,在哭我就不要你了!”

这些,都是父母责骂孩子的常规用语。你们想当然的认为,犯错了还不能说几句,以后出了社会还怎么生活?

殊不知,你是在用自己的愚昧和无知来透支孩子成长的岁月。你一次次的震碎孩子的心,让孩子消失不见。

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是一次成长,你处理的方式关系着孩子的未来!

学会情绪管理,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心理学家张怡筠曾在微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起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为人父母,学会控制和表达情绪,仍然是人生的必修课。

每个父母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训练自己的情绪表达。

一、说出自己的感受

孩子惹人生气的时候,请直接真诚告诉孩子你的感受:你这样做我很难过,我已经没耐心了,我真的伤心了。 其实孩子往往比想象中更敏感,他们很容易体谅别人。

6岁女孩被母亲拿铁棍打死:孩子的未来,藏在父母的情绪里

王小骞在参加《老师请回答》节目时,说这也是自己屡试不爽的控制情绪的方法:

在孩子闹,自己快要发火时,王小骞会说:“现在妈妈的耐心在变小,已经变成绿豆那么大了”,说完,就静静地看着孩子。

过了一会,如果孩子还在闹,“再提醒一次,妈妈的耐心变成芝麻了,马上就要耗光了。”

没有孩子喜欢看妈妈生气的脸。于是,孩子就会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避免自己被妈妈的怒火伤到。

当孩子能正确接收到家长的情绪信号时,他们就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应,所以父母要学会正确地去表达情绪和诉求。

二、学会共情,将坏情绪扼杀在摇篮里

《情商》的作者在书中写道:“情绪能力比单纯的认知能力重要两倍。”

情绪的重要性,远远高于一切,家长情绪的稳定不仅关乎着家庭的和睦,更关乎着孩子的成长。

有天早上吃饭,我儿子咘咘非要端菜,奶奶不让他端。

他大声抗议道:“我就端。”

奶奶跟他说:“你太小了,别端了,一会儿在烫着你。”

两人夺来夺去,菜都撒地上了。

尽管奶奶的说的都是事实,但是却忽略了孩子此刻的感受。他除了想帮忙外,还想获得家人的称赞。

但是如果奶奶重复一下孙子的话,并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简单回应给他,结果就不一样了。

比如:奶奶说“你是不是想帮奶奶干活,让奶奶觉得你长大了。”

那孙子可能就会想,奶奶说得对,他知道奶奶是理解自己的以后,就会愿意听奶奶“不让他端是怕他受伤的话了”。

只有当孩子知道,你是理解他的,然后在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往往事情可能事半功倍

三、发泄完情绪之后,父母也要懂得认错

作为父母,很多家长出于自己威严的考虑,很少会在自己有错时,向孩子道歉,他们觉得自己向孩子道歉,以后更管不了孩子。

殊不知,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判断

曾经看过一个节目,一个60岁的庄稼老汉,日子过得还行,对周围邻里也很友好,但就是不愿意照顾自己80多岁的老母亲。

任村民怎么劝,他都不为所动。后来调解人员过去了,慢慢地为他打开了心结。

原来,他12岁的时候,有一次用扁担挑水,由于自己瘦弱无力,没掌握住平衡,导致两桶水全洒地上了。他母亲二话不说,直接暴跳如雷,用棍子敲他的头,骂了他好几天。

这件事让他一直不能释怀,他要求母亲为这件事道歉,才肯赡养她。

父母一直在等我们说谢谢,我们一直在等父母说对不起”, 我们无从判断谁的对错,但可以肯定的是,老汉一直都活在这件事的阴影下,自我舔舐心灵的创伤。

6岁女孩被母亲拿铁棍打死:孩子的未来,藏在父母的情绪里

在生活的重压下,很多父母难免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但关键是,在向孩子发完脾气之后,要想孩子道歉,不能当做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这样不仅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也会影响亲子关系。

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越是亲密的人越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在乎,才会在意每一次受到的伤害,才会无法承受。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不能把自己变成一天到晚打骂孩子的敌人。

放下对孩子的打骂,多接纳他,理解他,爱他。

你会更平和,更笃定,育儿生活会更快乐,更享受,孩子才能快乐地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