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線醫生的生死77天:被感染也不敢閒下來,有人解封后第一個想去的是墓地

新冠肺炎猶如一把鑰匙,打開了可怖的潘多拉寶盒,整個武漢,陰霾肆虐。大家都躲在家裡,祈禱平安。而最前線的醫護人員們,隨時可能被病毒扼住喉嚨。


從封城到解封的77天裡,武漢的醫護人員們經歷了太多太多。


武漢一線醫生的生死77天:被感染也不敢閒下來,有人解封后第一個想去的是墓地

李承紅是武漢市第六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疫情爆發後,她從未離開過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病房。

1月11日早,剛到醫院的李承紅感到身體不適,一量體溫38.3℃,她心中警鈴大作,立刻去做了CT檢查,結果顯示雙肺都有病灶。

武漢一線醫生的生死77天:被感染也不敢閒下來,有人解封后第一個想去的是墓地

曾在一線感染新冠病毒的李承紅醫生 ■


被感染了,李承紅卻來不及恐懼。她第一時間上報院長,辦理隔離。在全科室60多名醫護全部排查後,還發現了另外6名感染人員。


“同一科室7名醫護人員感染新冠病毒”這一消息宛如晴天霹靂,讓本就崩在弦上的大家幾近崩潰。恐懼,籠罩在武漢六院的每個人心頭。


更糟的是,病情變化非常快,“一下子肺就白了”。不到一天時間,三位醫生和一個護士長已經無法獨立行走。一些年輕的護士被嚇哭,甚至不敢上班。


武漢一線醫生的生死77天:被感染也不敢閒下來,有人解封后第一個想去的是墓地

醫生在看病人肺部CT ■

而在李承紅住院隔離治療的這段時間,武漢的疫情迅速蔓延,一線人手嚴重不足,驟然增多的工作和近在咫尺的病魔挑動著每一個人脆弱的神經。


在隔離治療的李承紅告訴自己,不能閒著。她既當病人,又當醫生,全力配合治療的同時,還隨時關注著病區危重病人的情況。


她通過微信建立隔離群,觀察患者的身體變化,晚上根據檢查結果開出每天的診治方案。李承紅宛如“定海神針”,穩住了科室所有人的心。

武漢一線醫生的生死77天:被感染也不敢閒下來,有人解封后第一個想去的是墓地

“武漢,我等你” ■


武漢一線醫生的生死77天:被感染也不敢閒下來,有人解封后第一個想去的是墓地


狡猾的病毒圍困住的不只是身體,還有心理。


在這場疫情中,醫護人員分裂成了兩個自我:要感性地承擔體恤患者的傷痛,還要理性地思考救治的手法。


“壓力比較大,因為都是很重的病人,而且進展很快,死亡率也很高。”武漢市第六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朱國超,每天都要硬生生“掰”開死神的手腕去搶救病人。這場疫情,讓她在短短几個月裡見到了太多生離死別。


武漢一線醫生的生死77天:被感染也不敢閒下來,有人解封后第一個想去的是墓地

武漢市第六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朱國超 ■


朱國超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七十多歲的男性病人,病重之時放心不下還未結婚的女兒,求生欲極強。


為了活下去,他克服缺氧的困難,克服戴上呼吸機的不舒服,進食困難也要逼自己吃下補充營養的飯菜。


他努力求生的樣子,朱國超每每回想起,都會忍不住落淚。“住院期間他的女兒每天都會給他寫信,起初他能自己讀,後來狀態差一點,醫務人員餵飯的時候,就讀給他聽。


後來插管了,再到後來,他沒有撐到看到女兒穿上婚紗那一刻,甚至連句話都沒能留下。”


活下去,是病人內心最強烈的渴望,也是醫護人員最大的目標。老人最終走了,留給朱國超的是無法言喻的傷痛,和深重的無力感。


但疫情不會留給她消化傷痛的時間,她只能嚥下情緒,忍住淚水投入下一場戰鬥當中。


武漢一線醫生的生死77天:被感染也不敢閒下來,有人解封后第一個想去的是墓地

“活下去”,是醫生和病人的共同目標 ■


武漢一線醫生的生死77天:被感染也不敢閒下來,有人解封后第一個想去的是墓地


新冠給人留下的心理傷害是不可想象的。


一位感染新冠肺炎的醫生打來心理諮詢熱線,言語中滿是自責和愧疚,“所需承擔的工作量加到其他夥伴身上,拖了全隊後腿”。


杜洺君是湖北心協熱線首批心理諮詢師之一,自武漢封城到現在,她聽到了太多哭聲和苦難。“有人在窗邊,有人已經絕食五天五夜,還有人要同歸於盡……”


武漢一線醫生的生死77天:被感染也不敢閒下來,有人解封后第一個想去的是墓地

湖北心協熱線首批心理諮詢師杜洺君 ■


在二月初,第一代病毒大爆發時,杜洺君接到的電話大多是絕望的。


一天早晨,一位中年女士在電話接通的瞬間嚎啕大哭。雙親感染、不在同一家醫院,作為家裡唯一孩子的她分身乏力,每天照顧完爸爸再去到城市的另一邊照顧媽媽,“我無數個擔心,我去照顧媽媽的這個瞬間,我回來的時候爸爸已經不在了……”


作為一名專業的心理醫生,杜洺君清楚每個人都有內在的心理免疫力和心理運作系統,只有當自力不可承時,個體才會選擇去求助。熱線很多時候就像樹洞,承載著很多人情緒的出口。


在中國,截至4月3日,新冠肺炎奪去了3331條生命。數字背後,是3331個破碎的家庭。


武漢一線醫生的生死77天:被感染也不敢閒下來,有人解封后第一個想去的是墓地

杜洺君在為失親者做心理疏導 ■


國內疫情逐步好轉,4月8日零時起,武漢解封,大家激動愉悅。熱搜上一派喜氣洋洋,人們走出家門、回到學校、走上街道、去想去的地方。


而“失親者”們第一個要去的地方是殯儀館和墓地。從這個時候,他們的創傷才剛剛被打開。


900萬留守的武漢人裡,埋藏著數不清的悲傷故事。遭遇重創的人們,該如何走出這場陰霾,如何開啟新的生活?杜洺君沒有一天不在思考這個問題。


在一線的她們,也是普通人,卻因身上的白色鎧甲化身勇敢的戰士,抗擊病毒,守護生命,治癒心靈。


武漢一線醫生的生死77天:被感染也不敢閒下來,有人解封后第一個想去的是墓地

忙碌的一線醫生 ■


在她們心中,唯有讓病人好好活下去這一個目標,即便面對多麼危險的環境,悲慘的故事,都不會讓她們動搖。


生死77天裡,她們醫心無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