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鞋和徒步鞋的區別,教你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鞋

你知道登山鞋和徒步鞋有什麼區別嗎?登山鞋和徒步鞋在我們印象中沒有什麼區別,但實際上,這是兩款不同的戶外鞋,是有一定區別的。

徒步鞋一般是低腰的,因為徒步鞋是專供走些路況較好的地段而且又要長時間行走,所以徒步鞋鞋底提供的保護是保護你的雙腳排汗透氣效果超好,這也是徒步鞋可以作為城市休閒穿著的重要原因;而登山鞋都是高腰的,它要保護你的腳踝在不平的路況下免受扭傷,更重要的一點是登山鞋的鞋底質地較硬。

登山鞋和徒步鞋的區別,教你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鞋

登山鞋

鞋子的結構是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登山技術支持,一雙專業的登山鞋的結構如下:

大底結構:主要有大底橡膠材料和機織碳素板構成,以使在攀登時敏感,正確度高,同時保證鞋底的硬度。

中底結構:由連體支撐或整體尼龍預成型內撐墊微孔減震緩衝材料構成,進一步增強鞋子的堅硬穩固,保證了扭力的硬度。

鞋墊結構:是一種為腳部提供柔軟舒適的,最後一層中底結構,好的鞋墊會對足弓,足跟多提供一種保護。

腳踝結構:這是一種為腳踝提供支撐保護的設計,在腳踝保護結構的設計上,多采用針對腳踝形狀的不同規則來設計保護結構。所以專業登山鞋的外型結構多為高腰,一般鞋腰會有5–7.5英寸高。

鞋舌結構:鞋舌內墊的設計要高,要厚,更要緊貼腳面。鞋舌應不易移動,不錯位。穩定自如,並且鞋舌開口足夠大,穿脫自如。同時鞋舌的製造應採用整體摺疊製作工藝。

鞋帶結構:鞋帶結構的樣式,主要有傳統對稱結構和不對稱結構兩種,前者注重美觀,後者更注重鞋帶與腳趾角度的配合。

鞋面鞋形:舒適的柔和又堅固的鞋面設計,會提供重量輕且耐磨並與腳形符合構造,前腳掌空間餘度合理,腳跟穩固牢。製造中儘量使用整體材料,提高設計上的優點,同時鞋縫的處理一定要根據鞋內所承受的壓力,確保鞋面在壓力下不變形。

大底紋路:專業登山鞋的大底紋路設計十分講究。猶如F1方程式賽車的輪胎,在不同的氣候條件和路礦選用不同的輪胎一樣。專業的登山鞋由於類型的不同,在大底紋路的設計上截然不同。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即使同屬一個類型的登山鞋,由於設計的理念不同,造價不同,大底的紋路就會受到影響,也就說,造價低廉時,只要防滑就行,大底紋路就不會講究精細了。

1、前後腳掌的前後邊緣紋路的設計是為了更加牢固的抓緊地面和巖面;

2、之後的紋路主要作用是起到制動和有效推動行走;

3、左右兩側紋路是用來防止側滑的;

4、大底的中間部分和腳後跟前部紋路是轉向平衡制動區。

5、大底紋路導排槽,高效地將雨雪,水分,泥沙導排出大底,進一步提高大底的防滑、減震緩衝作用。

登山鞋推薦:

徒步鞋

徒步鞋鞋幫由鞋面和內襯組成。鞋面一般是皮革、尼龍,或者皮革尼龍混合製造。而內襯一般由人造材料或軟皮做成,有些鞋還加上一層軟墊以提高保暖性和舒適性。儘管人造材料越來越出色,鞋面還是全皮的最好。皮革不易變形,其防水透氣以及保暖性綜合起來比任何人造材料都好。一雙好鞋子一般是由一整塊皮做成的(腳後跟和鞋舌頭處除外),這樣的鞋子穿一段時間以後還能保持比較好的形狀。

亞洲人的足弓比較高、腳掌比較窄,在選擇鞋的時候,也不能完全相信歐美的大品牌,關鍵在於試穿。出於保護和適應足部腫脹的原因,登山徒步鞋的尺碼要比平時穿的稍大。試鞋的時候,最好穿一雙厚襪子,把鞋帶充分解開,穿入,再依次繫好。然後試著走一走,感受一下腳弓、腳掌是否與鞋體充分吻合。腳尖不能頂住鞋頭,保持腳趾可以略微抓動的空間,這樣的尺寸正合適。

嶄新的鞋是不適合長途旅行的,出發前最好先穿著兩星期,並應有備用物品。在山路崎嶇,險峻,人跡罕至的景區,一雙可靠舒適的徒步鞋會給人很大的幫助,尤其在整日陰雨的雨季。

徒步鞋推薦:

登山鞋和徒步鞋的區別,教你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