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理論深厚紮實的實踐


“兩山”理論深厚紮實的實踐


我們大家來右玉看山看水看古城,實際上是為了解讀、品讀一種幸福。右玉精神,它的內涵博大,可以說超出我們的想象,而右玉精神的載體,是青山,是生態,是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右玉,我們可以看到,“兩山”理論深厚、紮實的實踐,同時可以找到“兩山”理論的精神源頭。

去年9月份,環境保護部命名了首批46個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其中就有右玉。同時又命名了13個“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其中也有右玉,這兩項榮譽是目前我們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最高的國家榮譽。同時獲得這兩項榮譽,一個是“兩山”理論的發祥地——浙江的湖州,一個就是右玉。當然我們中國生態研究促進會,作為生態環境部的直屬單位,為這兩項榮譽的提定、宣傳提供了技術支持。後來我們與湖州,包括安吉有深度的合作。今後希望有機會為朔州、為右玉塑造品牌。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樣板,右玉確實不一樣。剛才大家也講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前提是要有綠水青山,而右玉原本恰恰沒有。保護綠水青山當然非常困難,再造綠水青山比保護綠水青山就多了一些堅韌步伐,多了一些甚至可以稱之為悲壯的精神氣質。現在右玉人感恩上一代的上一代,將來的後人一定會感激現在的右玉人,同時全國人民都會感謝右玉。因為右玉人民經過幾代人努力,在大漠的邊緣建造了一道生態屏障,而且塑造了一種精神。

我們看到右玉對自然的態度是尊重。有一句話是順應,但是不屈服。是保護,但是善於利用。反過來說右玉跟大自然對話首先是尊重,不屈服於自然,但前提是順應。利用自然,但是首先是保護。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不懂規律硬作為那是蠻幹。當然懂得規律不作為,那也沒用。右玉的可貴在於既探索和遵循了自然規律,又肯於吃苦,能夠堅持,右玉人的這個勤勞,堅持幾十年,但是這個苦幹恰恰是為了不再苦勞。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監事長、《中國生態文明》總編輯 楊明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