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說“少數服從多數”嗎?不知不覺中一小群人早已改變了世界

昨天晚上我叫了一份外賣,訂的明明是三份主食,卻只送來了兩份。我試著給送餐員打電話,他卻說實在太忙了,如果補送一份可能八點以後才能到了,問我能不能找商家退掉。

我覺得八點實在太晚了,只好同意退款,結果就是我和家人只能兩人分享一份晚餐。但即使如此,我也沒有特意去給他們打差評。

家人說我太慫了,這樣姑息他們只會讓服務業越來越不注意服務質量。

我也並不是想姑息他們,只是有點兒懶得計較。

現在各種APP上都有評論的功能,用戶完全有機會在上面盡情地吐槽,但似乎我們很少能看到差評如潮的情況。這中間也許有商家的原因,比如給好評就送禮物,或者私了消差評之類的操作,但我相信非常多的人,甚至可能大多數人,都像我一樣抱著一種“算了,反正也不是什麼大事”的心態,默認好評不了了之了。

本來這也是各人的選擇,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直到最近讀到一篇文章,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在美國的超市裡,你可以在很多食品和飲料上都印著一個圓圈,裡面有一個大寫的字母“U”或“K”,這個標誌的意思是這個飲料符合猶太食品認證,不含動物性添加劑,信仰猶太教的人也可以放心飲用。

還在說“少數服從多數”嗎?不知不覺中一小群人早已改變了世界

而實際上在美國,只吃猶太食品的人只佔總人口的0.3%,相信他們消費的飲料數量也不會太多,商家為什麼要為了這麼小規模的一個群體去特意為自己的產品申請一種認證呢?

這是因為猶太教徒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卻對飲食非常講究,非常堅持自己的信仰,如果某一個品牌的產品不符合他們的規則,就會整體遭到他們的抵制。更重要的是,對於一種飲料上是否有猶太食品認證標準,大多數人持無所謂的態度。

國內也是一樣,我上大學的時候,學校有專門的清真食堂,而且不允許非穆斯林學生進去買飯。有些同學為了享受到小灶美食,還經常混在維族同學中間,企圖冒充穆斯林矇混進去。

在人們的觀念裡,往往是少數服從多數,但現實中卻有很多情況,恰恰是少數派促成了改變,關鍵就在於他們足夠堅持。

你有沒有那種經歷,一群人討論去吃什麼,大多數人都表示隨便,這時就會有幾個人開始提議,只要他們中有人不妥協,最終往往是大家一起跟著他去吃?

公司裡也是一樣,如果一次會議裡有一個人不講中文,那麼大家都會跟著講英語。

討論問題的時候,如果大多數人都沉默不語,既不支持也不反對,抱著怎樣都可以的態度,那些勇敢地發出聲音,並堅持想法的人,就最有可能把他的想法貫徹下去,最終讓所有的人都為他的想法服務。

這種現象還有個更通俗的概括:愛哭的孩子有奶吃。

並不是只有普通人會遇到這樣的事,當初古羅馬的皇帝非常寬容,每佔領一處領土,就把當地的神明請到神殿裡和羅馬神一起供奉,因此建立起了著名的萬神殿。結果呢,曾經作為少數派的基督教憑藉近乎嚴苛的堅持,最終成為了真正的主流。

這也算是少數派反客為主的最輝煌例證了。

但是知道了這個有什麼用呢?

實際上,所有想創新的人,那些不滿足於現狀,想搞出一些動靜,製造一點變化的人,最開始都是少數派。一開始少數派會很寂寞、很弱勢,但只要他們足夠堅持,能耐心蟄伏等待時機,就有星火燎原的機會。

畢竟,蘋果手機不就是這麼一點點地改變世界的嗎?

最近有部高分美劇《切爾諾貝利》,講的是1986年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件經過。劇中大部分的人物和細節都有歷史原型。其中就有那麼一小撥人,為了保護人們逃離輻射,甚至只為讓他們得知真相,一直四處奔走呼籲,有的甚至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但正是因為這一小撥人的堅持,其中也包括把真實史料、親身體驗,加上風險重重的實地採訪寫成文學作品的幾位作家學者的努力,讓這段造成6-8萬人死亡,13.4萬人遭受輻射疾病折磨,整座城市被廢棄,輻射的範圍和長期影響無法估量的慘劇終於大白於天下。他們也一樣改變了世界。

怎麼樣?你是想當寬容平庸的大多數,還是較真獨特的少數派呢?為了實現自己的主張,你足夠堅持嗎?我的話,不如就從正面指出別人不夠令人滿意的服務開始吧。

相關好書推薦:《聖經與利劍》 - [美] 巴巴拉·塔奇曼 《切爾諾貝利的悲鳴》 - [美] S.A.阿列克謝耶維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