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女兒烘焙水平全家第一:擁有自理能力的孩子閃閃發光

01

前陣子,隨著電視劇《小歡喜》的熱播,演員黃磊又熱了一把。而隨後,黃磊發了一條微博,誇 女兒黃多多的的烘焙水平全家第一,網友們紛紛為這個小女孩打call。看到這色香味俱全的麵包,不得不說,多多小姑娘的廚藝看起來是真不錯!

黃磊女兒烘焙水平全家第一:擁有自理能力的孩子閃閃發光

反觀身邊一些父母,平時對孩子過度愛護習慣性親力親為,恨不得事事幫孩子包辦,結果忽略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使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毛病。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僅是讓孩子學習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還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感恩,體貼父母的辛苦。

02為什麼要從小培養娃的自理能力?

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在44歲那年從蘇聯引渡回來,被關進哈爾濱的一個監獄。第一天要分房間的時候,他跟工作人員苦苦哀求:不要把我跟家人分開,我們從來沒有分開過。工作人員說:溥儀,你是不是應該學習一下如何照顧你自己了?

有一天,監獄放風的時候,領導就發現人群中有個人跟周圍人比太與眾不同了,為什麼?叫過來一看:是溥儀。大家都是同時發放的衣服,他渾身上下皺巴巴的,衣服上的扣子丟了,口袋爛了裂開一邊,褲子一邊長一邊短,白襯衫已染上墨水汁變成水墨畫,一隻鞋子剩下半根鞋帶……

溥儀流著淚說了這樣一段話:以前呢我只是很害怕西太后,此時此刻我很恨她,是她和那些王公大臣們,把我一個原本天真爛漫的孩子,變成了今天這副模樣!

黃磊女兒烘焙水平全家第一:擁有自理能力的孩子閃閃發光

受寵愛的孩子常常被稱為“小皇帝”,可真正的皇帝卻苦於自己沒有獨立生活能力。

一個從小一直被人圍著轉的,捧在手心裡呵護的孩子是很可憐的。他習慣了事事依賴別人,對父母的所有給與當成理所當然,不懂感恩,一旦放開手他無所適從。即使已經成年身體在老去,他的自理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卻還停留在孩童時代,悲乎!

而在發達國家家庭裡,父母普遍重視從小培養娃的自理能力,他們認為這是每個社會成員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

在德國,娃娃們從小就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德國人認為,如果父母總是幫助孩子,那麼孩子的自理能力得不到培養,甚至會越來越弱。

在美國,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所有青少年無論家庭貧富貴賤,必須通過勞動獲得報酬。一些州立學校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甚至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週方能畢業。

教育專家張勤說:我們的孩子必須從小去學習如何自己打理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必須培養。不然的話,我們將用我們的愛害了他。

真正的愛是放手,不是溺愛!

所幸在各種外來思潮的衝擊下,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醒悟過來:讓孩子學會獨立自理,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儘早放手讓孩子獨立自理,雖然是成長的陣痛,卻是為了以後更好的飛翔。

黃磊女兒烘焙水平全家第一:擁有自理能力的孩子閃閃發光

03如何培養娃娃的自理能力

☆信任和放手

一位國際幼兒園的老師觀察到一組有趣的現象。各國孩子在一塊玩沙時,國外媽媽只是做個旁觀者。只見外國孩子拿著漏斗,用手指頭堵住漏斗小孔裝運沙子,移到瓶子嘴的時候發現沙子漏得所剩不多。在一次次獨立嘗試中他找到竅門,掌握瞭如何用漏斗來裝沙子。

中國媽媽是直接蹲下來,把漏斗對著瓶子嘴告訴孩子:來,媽教你。

其實不是孩子不會,是家長不相信孩子可以通過自己摸索,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心裡學家武志紅先生說:讓幼小的孩子獨自探索,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因此,家長首先要相信孩子,學會放手。

一個16個月大蹣跚學步的孩子想拿十米外的球,大人懂了他的意圖,急走幾步將球直接拿給孩子。幫嬰兒拿球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是孩子失去了鍛鍊的機會。

一旦父母剝奪孩子小時候鍛鍊和受挫折的機會,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受挫折能力得不到發展。當孩子長到16歲要交友學習甚至談戀愛,到26歲要工作和實現人身價值時,孩子遇到任何困難,父母則幾乎幫不上忙了。

小時候捨不得放手的家長,孩子永遠學不會長大。

正確的做法是:當嬰兒要拿球時,父母要陪伴孩子,看著他完成這個任務,幫助他及時化解可能存在的危險。

黃磊女兒烘焙水平全家第一:擁有自理能力的孩子閃閃發光

一個從小學會處理自己事情,並且經受住任何挫折的孩子,他的自理能力一直在成長,長大後他也可以更坦然更淡定的面對任何事情。

☆鼓勵和引導

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隻手”。這句話是說父母不要幫孩子做這做那,要放手給孩子,鼓勵他們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鄰居家孩子童童馬上上幼兒園了,家長愁得很,童童依賴性特別強,三餐吃飯都要喂,這要上了幼兒園怎麼辦。

沒想到,老師僅用一週就解決這個問題。原來,剛進幼兒園時童童不肯吃飯,老師就鼓勵他,認真吃完碗裡食物就能得到小紅花,慢慢吃也沒關係,老師相信他能自己吃完。

課後老師跟童媽商量:在家多鼓勵她像大人一樣自己動手,享受吃飯的樂趣。如果做到自己吃飯要及時給與表揚,肯定孩子的成長。在家校共同配合下,童童很快養成自己吃飯的習慣。

鼓勵孩子邁出第一步很難,但是隻要邁出第一步,後面的事情就會相對容易。

人的天性都是喜歡錶揚的。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正強化”,說的就是通過獎勵那些符合組織目標的行為,以使行為得到進一步增強。

因此,家長在引導的過程中,要及時給予孩子肯定,及時表揚孩子,被肯定的孩子積極性越來越高,表現也會越來越棒。

黃磊女兒烘焙水平全家第一:擁有自理能力的孩子閃閃發光

☆養成習慣

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為孩子邁出自理第一步感到高興。這是孩子第一次不用大人照顧,與這個世界產生聯繫。接下來,我們要幫助他們把這些行為內化成每天日常生活,養成習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家長在家要以身作則,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完成。從每天起床穿衣服開始,到刷牙洗臉,玩具、書如何擺放,每一件事家長先做好示範,然後引導孩子每天這麼做,日積月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去做!兒童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其累。"

習慣一旦養好,它足以成就人的一生。

黃磊女兒烘焙水平全家第一:擁有自理能力的孩子閃閃發光

04

如果說人生就像一場旅行,學會自理的人生才有資格去觸摸這個世界。

擁有自理的人生才能儘早獨立,學會感恩。

願天底下的爸媽們都有捨得和懂得放手的智慧,及早放手。

願天底下的孩子們都能儘早成長,擁有獨立的自理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