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飞有信心在西线快速取胜,借口兵力不足,不同意开辟中东战场

英国是加里波利战役作战计划的发起者。但是国内对于是否开辟新战场、在哪里开辟新战场和如何分配兵力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加里波利战役作战计划的出炉经历了艰难的历程。此部分已经在本文的第一章进行过论述,在此不再展开。加里波利战役的作战方案是在英国各方妥协下的产物,各方就执行海峡行动勉强取得了一致,制定出海军单独行动的方案,但是这个方案约束性不强。作战开始前,英国政府没有动用陆军支援海军的行动。在海军单独行动方案制定以后,英国政府高层对于是否派陆军支援海军作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反复改变决策。

霞飞有信心在西线快速取胜,借口兵力不足,不同意开辟中东战场

法国政府多数不赞成加里波利战役的作战计划。霞飞将军认为分兵到加里波利战场会使得西线战场的实力减弱,不利于对德国的作战。他和英国将军弗伦奇一道反对进行加里波利战役计划。1914年底,霞飞对于在西线能够快速取得胜利充满信心。他认为不久就可以突破困局,强烈反对任何的替代战略方案,并强调运输与补给上的困难,坚信德军必能轻松地将部队转运到联军新辟的战场。

但是到了1914年底,法国国内也有人认为协约国军在西线恐无多大作为。国内出现了赞同开辟新战线的声音。1915年1月1日,法国将军加利埃尼建议在萨洛尼卡登陆,作为进攻君士坦丁堡的起点,攻击兵力则应强到足以鼓动希腊与保加利亚参与协约国阵营。他认为,攻下君士坦丁堡之后,接着朝北进军多堪河,进入与罗马尼亚接壤的奥匈帝国。由于当时西战场派意见盛行,巴尔干半岛计划被放弃,但是出于联盟利益全局的考虑,以及海军行动不会影响西线作战的前提下,霞飞同意派海军和一个陆军师参战。

霞飞有信心在西线快速取胜,借口兵力不足,不同意开辟中东战场

俄国是加里波利战役计划形成的的催化剂,俄国向英法求援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加里波利战役作战计划的出炉。但是俄国对于加里波利战役的态度呈现出矛盾的一面。从军事的角度考虑,俄国应该接受丘吉尔的提议,俄国应在英国从海峡南端进攻的同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土耳其进行海陆进攻。但是俄国占有君士坦丁堡的企图强烈,并不希望与盟邦合作进行此事。俄国的基本理念是兼并君士坦丁堡与达达尼尔海峡。

俄国外交大臣萨佐诺夫向盟国提出愿意让君士坦丁堡国际化,以换取俄国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但是俄国军方反对这种让步。俄国军方以嫉妒、疑惑以及坐视不顾的态度看待协约国任何指向这些目标的行动。萨佐诺夫写道:“我非常不愿意去想,海峡与君士坦丁堡可能不是由我们俄军,而是由协约国占领……加里波利的远征由我们的盟邦去决定……我无法掩饰这些消息带给我的痛苦。”俄国的这种态度决定了他对于希腊出兵作战的建议坚决反对。但是,俄国希望从加里波利战役中为本国获取利益。

霞飞有信心在西线快速取胜,借口兵力不足,不同意开辟中东战场

对于与英法盟国的分歧,双方选择了以谈判妥协的方式进行解决,双方在进行秘密谈判后与1915年2月20日签订了一项秘密协议:俄国答应不干涉英国占领它希望获得的土耳其在亚洲和阿拉伯的领土,作为交换条件,俄国将获得大量的领土,包括君士坦丁堡、马尔马拉海北岸地区、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沿岸的欧洲和亚洲地区。这些协议是后来的三国海峡协议的前奏。在海峡协议签订以前,俄国不介入攻击达达尼尔海峡的战斗。海峡协议签订后,加里波利战役期间俄国也没有给予英法两国任何支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