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送給寺廟一個朽釘,僧人失望埋怨,誰知竟是價值萬貫的寶物

唐代的長安是一個開放性的城市,世界各國人或者經過海上,或者通過絲綢之路,絡繹不絕地來到這裡。

他們中間有一些人還在中國的政治軍事界供職,如日本人阿倍仲麻呂,中國名字叫晁衡,也作朝衡,就曾在唐王朝任秘書監、散騎常待等職;北印度迦畢試國羅好心,官至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子詹事;祖籍安息即波斯的李元諒,官至尚書右僕射、鎮國節度使;高句麗人高仙芝,曾任安西節度使、右羽林軍大將軍等職,都為中國的繁榮和統一作出過很大的貢獻。

李林甫送給寺廟一個朽釘,僧人失望埋怨,誰知竟是價值萬貫的寶物

但是,外國人在長安人數最多的還是留學生、僧侶和商人。特別是商人,不僅人數多,而且居住的時間也比較長。

商人中又以波斯、大食人最多,他們當時都被稱為“胡人”。這些人大多住在長安城西部,他們經營的店鋪也多在西市。屬於朱雀門大街以西的佈政訪、普寧坊等地區,都有波斯人所侍奉的祆教寺院,波斯人創建的著名的景教寺院大秦寺,便在最西部的義寧坊中。解放後發現的波斯銀幣、羅馬金幣、阿拉伯銀幣,以及波斯人蘇涼之妻馬氏的墓誌等,也都是從西安西郊或西南郊出土的。

李林甫送給寺廟一個朽釘,僧人失望埋怨,誰知竟是價值萬貫的寶物

波斯商人善於鑑別玉石,因而不少人都經營玉石業和珠寶業,而且往往開有邸店。他們把蚌珠看得比較貴,而把蛇珠看得比較賤。據說蛇珠是從蛇的口中吐出來的,唯有他們能夠識別。

李林甫送給寺廟一個朽釘,僧人失望埋怨,誰知竟是價值萬貫的寶物

《酉陽雜俎》中就記敘了一段波斯商人識寶的故事。說的是長安有個平康坊,宰相李林甫就住在這裡。在他住宅西側的佛寺中,有許多權貴們賞賜的珍寶。有一次,李林甫在廟裡誦經祝禱,唸完經,賜給廟裡一樣東西,用香羅帕包著,裝在彩竹籃中,寺僧打開一看,原來是一段數寸長的朽釘一般的東西,不禁大失所望,埋怨了好幾天。後來想到,堂堂宰相巴巴地把這件東西賜給寺廟,決不可能是什麼廢物,說不定還是什麼奇寶呢。便拿到西市給胡商看,聲稱願意以一百千錢的代價出手。胡商哈哈大笑以為他是開玩笑叫他加碼。僧人加至五百千,心想這下大約總到頂了,不料胡商卻說:“這乃是寶骨,不可多得,價值一千萬。”這個故事說明了波斯等胡商的專業知識精深,難怪長安人對他們那樣信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