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到底是誰家?中國零售便利店大變局

“全家,就是你家”,

而現在這句全家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則有了不一樣的的解讀。類似於泰國公牛與華彬集團紛紛鬧鬧的商標授權糾紛,頂新旗下的全家也面臨了同樣的問題。最近,日本全家與中國控股方臺灣頂新集團就中國全家FamilyMart的歸屬問題,對簿開曼群島法院,一場關於中國零售便利店的變局之戰赤裸裸的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牽手二十年,同患難易,共富貴難

相信你一定不會對那個24小時不打烊的全家FamilyMart感到陌生,這家在中國市場擁有著2000家店鋪的便利店目前已成長為了外資便利店的頭部力量,並與7-eleven形成了長期南北割據的競爭態勢。全家與7-eleven一樣源於日本,而在中國市場代理它的公司就是享譽快消界的頂新集團,旗下擁有康師傅、德克士、味全、全家FamilyMart等知名品牌。而在雙方20年的品牌授權合作到期之日,全家的“本家”與這個一手將全家帶入中國市場的頂新集團卻沒有了當初的患難與共,再次上演了“同患難易,共富貴難”的老梗。


“全家”到底是誰家?中國零售便利店大變局


據披露,此次起訴方日本全家的要求是頂新方面要放棄在內地全家合資公司中持有的近60%股份。訴訟文件顯示,日本全家聲稱頂新試圖將品牌使用費從1%降至0.3%或更低,並扣除7個月的特許權使用費。另一方面,頂新沒有向其充分披露與合資企業有關的交易,因此日本方面未能全面瞭解合資企業的盈利能力。而頂新方面則認為,全家收取的特許權使用費過高,是7-Eleven等競爭對手平均收費的三倍。雖然雙方關於目前爭執的具體原因還並未得知,但目前的局面則堪稱是“當初愛的有多深,現在恨得就有多深了”!

變局之戰,全家到底是“誰家”?

在頂新集團運營全家近20年的時間裡,它被國內便利店經營者視為便利店標準化管理的標杆,尤其是在聚焦區域、提升門店密度上更趨完善,對於這點相信上海的消費者尤為清楚。不僅在經營理念上全家FamilyMart堪稱行業膜拜的標杆,在賺錢這個最根本的問題上,全家也顯得頗有成效,在進入中國市場7年後即實現盈利。相比之下,羅森則表示有望於2019年盈利,7-eleven則仍處於虧損階段,可以說,如果不是每個外資品牌便利店的背後都有一個“好爸爸”,那外資便利店之爭全家絕對是最大的贏家。


“全家”到底是誰家?中國零售便利店大變局


但這一切在目前雙方這樣的激烈對峙下,都顯得頗為蒼白,而這也讓深耕中國市場的全家FamilyMart未來變得不可預測。雖然最新的消息日本全家FamilyMart起訴頂新集團放棄其中國全家合資公司近60%的股份一審判決敗訴,但這也許僅是此次爭鬥的開篇,未來的全家之爭走向如何還都未可知,而在這個中國零售便利店的變革時代,走入正式軌道的全家面臨這樣一個突發狀況,如何應對不僅關於頂新自身業務的佈局,也由此會牽動整個中國便利店江湖勢力的變局,而事態最終的發展無外乎兩種走勢。

一:作為全家FamilyMart的實際擁有者,日本FamilyMart可以回購頂新的股權,然後繼續以全家FamilyMart的品牌運作。但這個情況很難發生,首先日本FamilyMart並沒有頂新在中國市場的資源與優勢,如果現在貿然接手,暫且不說頂新是否願意,對於日本FamilyMart而言可能獲得並不是一個蛋糕,而是一個累贅,從日本FamilyMart在本土的運營情況就可以看出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很小。

二:頂新繼續保持其自身的控股地位,但不得不使用全家品牌,而日本FamilyMart繼續為其在中國尋找新的授權合作伙伴。這個情況似乎是事態嚴重後的一種好結果,但這對於運營全家品牌20年的頂新而言,也並非是好的選擇,因為全家對於頂新而言不僅是一個未來競爭中國便利版圖的有利武器,同時也是對其自身快消業務的有效補充,比如味全、康師傅等,所以在頂新眼中,全家的位置絕不僅是一個便利店,而是一個線下渠道,可以參考全家澎客咖啡的商業模式。或者說頂新重新換個品牌名,如果這樣想的話那就去看看可口可樂創始人的觀點,在這個時代,千萬不要忽略品牌的心智佔位力量。

在新零售時代,佔據線下流量入口的便利店正成為各路資本搶奪的對象。譬如基於互聯網生態下的“盒馬鮮生、蘇寧小店”實際也是便利店模式的延伸與升級版。同時本土便利店的成長也是暗潮湧動,號稱本土最大便利店的美佳宜就短短在一個月的時間入駐三個市場。而最新數據顯示,美宜佳擁有門店11000多家,一年淨利潤在6個億左右。在這樣的局面上,未來中國便利店市場頭部力量被日資便利店壟斷的情況有望改變,而作為便利店標杆的全家FamilyMart如果這個時候自家後院起火,那對於便利店市場的“後起之秀”而言絕對是喜聞樂見的。


“全家”到底是誰家?中國零售便利店大變局


在筆者看來,對於全家FamilyMart最終歸屬運營的內鬥問題,在目前這樣的市場環境下,相信不久就會有一個公開的結果。無論內因如何,其爭鬥的本質實際無外乎利益的問題,從在商言商的角度來看,這場爭鬥持續不了太久,而雙方也很清楚分手的結局是兩敗俱傷,未來大概率雙方會找到一個折中的方式繼續保持目前的關係,但如果真有特大變故,那無疑是一場新變局的悄然揭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