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媒體報道決定了疫情記憶方式

摘要:新浪新聞在做著一件特別有價值的事,凝固集體記憶。張文宏說過,等疫情結束我會非常安靜走開,坐在門診角落!他們可以坐到門診角落去,我們不能讓這一切塵封到記憶的角落。感謝這些凝固著我們記憶的媒體記錄,是的,我們的後代,20後、30後們,都將從新聞底稿中瞭解這場疫情和那些為社會拼過命的人,並把記憶傳承下去。媒體有責任記錄下那些必須感謝的人、那些保護我們的人。2020我想說謝謝你,讓記憶銘刻下來,到2030、2040年,仍然能夠記得那些英勇的身影,仍記得這個春天的“戰疫日記”,仍記得說一聲“謝謝你”。


別忘了,媒體報道決定了疫情記憶方式

 曹林|文


城市解封恢復常態後你最想幹什麼?對於憋了這麼久的人來說,可能想到無數種釋放的方式,逛街、購物、約好友、擼串兒、吃火鍋,點一大堆隔離在家中時最饞的美食,甚至到外邊去發呆,自由行走是多美好的事啊。——感謝媒體的提醒,在我們沉浸於這些壓抑已久的生活想象中時,提到了此時最應該致敬的人,替我們向他們說出了最應該說的一句話:謝謝你。新浪新聞與新華網、湖北電視臺聯合發起了“2020我想說:謝謝你”活動,從紀念畫冊到心裡話徵集,從網民寄語到明星留言,回顧那些感人的瞬間和背影,以各種方式向白衣天使、武漢市民和眾多一線英雄們表達謝意。


2020我想說,謝謝你,無比樸素的一句話,當武漢熬過艱難時刻而重啟常態時大聲喊出來,更有一種觸動人心的力量。謝謝你,這應該是抗疫場景中說得最多的幾個字,患者對拯救他的醫生說,醫生對把熱飯送到病房的外賣小夥兒說,市民對馳援武漢的醫護說,重燃生活希望的人對幫助他的陌生志願者說。——如果說困頓時說的那聲謝謝,是受助後的本能感激,如今平安時的感謝,則是集體凝固記憶的一種方式:放心,每一個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都不會忘記。我知道,當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醫護們收到那份記錄下他們拼搏身影和凝聚著各方謝意的圖冊,當醫生們坐地鐵時看到站臺燈箱上對他們的致謝時,一定會為自己的付出感到驕傲。


別忘了,媒體報道決定了疫情記憶方式


新浪新聞在做著一件特別有價值的事,凝固集體記憶。不能讓時間抹去我們的記憶,趕在淡忘之前去凝固它。想起哈布瓦赫在《集體記憶》中提到的一個觀點,記憶不是一種生理或生物現象,不是儲存在大腦或心靈中的某個東西,而是一個與他人、社會和環境緊密相關的現象。大多數情況下,我之所以回憶,正是因為別人刺激、促動、激發了我。我們是在與他人的交談中,或為了回答他的問題,才訴諸回憶,一個人的記憶需要他人記憶、群體記憶的喚起。也就是說,在哈布瓦赫看來,人們通常是在社會之中才獲得了記憶,我生活其中的群體、社會以及時代精神氛圍,能否提供給我喚起、重建、敘述記憶的方法,才是至關重要的。


新浪新聞設置的這個議題,就是在公共空間喚起集體記憶的一種方式,用戶向醫護致敬,需要喚起記憶,地鐵燈箱廣告上的感謝語,是對艱難時刻生死之交的記憶促動。“我想說謝謝你”的公共議題設置,為社會提供了一種整合記憶的文化框架,人們通過敘述、詢問和隔空對話,召喚和建構起關於抗疫的集體記憶。面對“我想說謝謝你”這樣的議題召喚,那些碎片化的場景會逐一浮現在我們眼前,醫護臉上被口罩勒出的印記,那句“趙英明,聽到沒有,平安回來一年的家務我包做了”,那個在火神山醫院聽聞母親去世噩耗只能朝家的方向三鞠躬的護士。


人們是通過媒體提供的報道框架去了解疫情的,媒體和平臺的報道決定著公眾的疫情記憶方式。都說新聞是歷史的底稿,同樣,新聞也是記憶的底稿。當我們在回憶時,覺得某件事比較模糊時,一般都要搜索當時的新聞看一下去確證自己的記憶。媒體和平臺的權威性、公信力與江湖地位,不僅是當時報道所引起的、10萬+刷屏傳播製造的,更要經得起記憶時的考驗。不像普通熱點事件的報道,幾天就過去了,疫情報道延續了這麼長時間,更考驗著一家媒體、一個平臺在信息提供上的品質:是扭曲公眾記憶,被事實反轉的記憶,還是成為記憶的可靠底稿。


新浪新聞之所以贏得用戶信賴,很大程度上在於它們能經受住記憶的苛刻審視,不會被記憶所反轉,而能成為公共記憶的可靠底稿,這與對信源的重視有關。面對此次疫情,新浪新聞App第一時間與權威信源合作,依託平臺20餘年的內容運營積澱和智媒技術,推出了實時疫情地圖,併發揮智媒平臺的分發優勢,將真實、權威的內容分發到用戶手中。


哈布瓦赫談到,記憶的反覆重現建立了一種連續性關係,並建構了我們具有連續性的身份,沒有記憶的人不可能有自己的身份意識,喪失記憶就是喪失身份感。媒體平臺在此次疫情報道中一個具有連續性的報道敘述是以醫護為中心的記錄,這確證著我們與醫護的關係。在“我想說謝謝你”之前,新浪新聞App諸多內容都與醫護相關,醫生有話說、戰地日記、致敬抗疫女性,這些內容不僅在當時感動了很多人,更會成為見證英雄貢獻的珍貴記憶底稿。這個社會與醫護的關係,正是在這些溫暖而珍貴的記憶中延續。


張文宏說過,等疫情結束我會非常安靜走開,坐在門診角落!他們可以坐到門診角落去,我們不能讓這一切塵封到記憶的角落。感謝這些凝固著我們記憶的媒體記錄,是的,我們的後代,20後、30後們,都將從新聞底稿中瞭解這場疫情和那些為社會拼過命的人,並把記憶傳承下去。媒體有責任記錄下那些必須感謝的人、那些保護我們的人。2020我想說謝謝你,讓記憶銘刻下來,到2030、2040年,仍然能夠記得那些英勇的身影,仍記得這個春天的“戰疫日記”,仍記得說一聲“謝謝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