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農村俗語“五十不蓋房,六十不種樹,七十不裁衣”?

農村俗語從古流傳至今,它們囊括了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為農民日常生活提供明確的方向。

此俗語全句為“五十不蓋房,六十不種樹,七十不裁衣”,很明顯這句俗語包括住、穿等,理解老俗語要放入當時特定的環境中。

意思

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人們壽命都是不斷增加的,因為醫療和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古時人們壽命較短,有“三十而不惑,四十而立、五十知天命”“人到七十古來稀”的說法。蓋房,在當時生產力和科技水平不發達情況下,房子蓋好後可能自己享受不了幾年就嗝屁了。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傳統思想觀念下,不少農村人都有栽樹的習慣。但亦有“十年育樹,百年育人”的說法,六十歲栽樹很難看到樹苗成大樹,算是沒有完成自己的一個心願。

七十歲的農民,早就為自己準備好了棺材、壽衣,此時他們不求為子女做貢獻,只希望不成文子女的負擔。

所以能節約的地方就會盡量節約,不會考慮再做新衣服。

這句俗語有更深層次含義:農村農民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做好規劃,不然可能無法看到自己的成果。

道理

當初農民平均壽命不高時,這句俗語還是很有道理的,它能夠幫助當時的農村老人更好地生活。

但是在如今農村,農民壽命的延長和生活壓力增加,這句俗語則有些欠妥。

首先現在有不少長壽村,普通村子裡也有不少農民年紀超過七十歲,由此在五十歲時依舊有不少農民蓋房子。老農民五十歲時,正是子女們考慮婚姻大事之時,蓋新房也是為了增加子女在婚姻上的籌碼。

如今農村環境沒以前好,栽樹一方面能看到樹苗的成長,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居住的環境。

同時在生存壓力下,不少子女都外出打工,老農民種些果樹,也是為了子女回家時能夠吃到家鄉純正的水果。

七十歲的老農民,即使自己不買衣服,子女們出於孝心也會為其購買。雖然老農民生活較為困難,但百八十的衣服還是能買得起,且這百八十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俗語在特定環境下自然有著其道理,我們看待俗語也需要放入自己所生活的環境條件下。同時俗語雖俗,其中也有深刻的內涵,在瞭解相關俗語表明意思後,還得細細考慮更為深刻的內涵,由此為生活提供更好的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