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农村俗语“五十不盖房,六十不种树,七十不裁衣”?

农村俗语从古流传至今,它们囊括了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为农民日常生活提供明确的方向。

此俗语全句为“五十不盖房,六十不种树,七十不裁衣”,很明显这句俗语包括住、穿等,理解老俗语要放入当时特定的环境中。

意思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寿命都是不断增加的,因为医疗和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古时人们寿命较短,有“三十而不惑,四十而立、五十知天命”“人到七十古来稀”的说法。盖房,在当时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不发达情况下,房子盖好后可能自己享受不了几年就嗝屁了。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传统思想观念下,不少农村人都有栽树的习惯。但亦有“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的说法,六十岁栽树很难看到树苗成大树,算是没有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

七十岁的农民,早就为自己准备好了棺材、寿衣,此时他们不求为子女做贡献,只希望不成文子女的负担。

所以能节约的地方就会尽量节约,不会考虑再做新衣服。

这句俗语有更深层次含义:农村农民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做好规划,不然可能无法看到自己的成果。

道理

当初农民平均寿命不高时,这句俗语还是很有道理的,它能够帮助当时的农村老人更好地生活。

但是在如今农村,农民寿命的延长和生活压力增加,这句俗语则有些欠妥。

首先现在有不少长寿村,普通村子里也有不少农民年纪超过七十岁,由此在五十岁时依旧有不少农民盖房子。老农民五十岁时,正是子女们考虑婚姻大事之时,盖新房也是为了增加子女在婚姻上的筹码。

如今农村环境没以前好,栽树一方面能看到树苗的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居住的环境。

同时在生存压力下,不少子女都外出打工,老农民种些果树,也是为了子女回家时能够吃到家乡纯正的水果。

七十岁的老农民,即使自己不买衣服,子女们出于孝心也会为其购买。虽然老农民生活较为困难,但百八十的衣服还是能买得起,且这百八十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俗语在特定环境下自然有着其道理,我们看待俗语也需要放入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条件下。同时俗语虽俗,其中也有深刻的内涵,在了解相关俗语表明意思后,还得细细考虑更为深刻的内涵,由此为生活提供更好的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