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王陽明視為“完人”,唐伯虎贊為“山中宰相無雙”的人是誰

王陽明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他的心學後來還傳到了日本、朝鮮等國,收穫了一大幫粉絲。

後世很多人都將王陽明稱為是“明朝第一奇人”。

就是這樣一位“明朝第一奇人”,在大家的心目中已經很了不起了,但在王陽明的心中,自己還遠不如另一個人,此人在他心中稱得上是“完人”。那麼這位被王陽明視為“完人”的人,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被王陽明視為“完人”,唐伯虎贊為“山中宰相無雙”的人是誰

此人名叫王鏊,字濟之。他父親曾經擔任過知縣,所以王鏊小時候也算家境殷實,不必為了吃穿憂愁,也得以專心苦讀求取仕途。儘管家裡條件並不算差,但王鏊並未因此懈怠,反而八歲就熟讀經史,十二歲便能成詩。

成化十年,王鏊參加鄉試,結果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去參加會試,他又中第一名會元。在殿試中,王鏊同樣表現出色,但由於他向來不攀附權貴,結果被人擺了一道,最後只中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就這樣失去連中三元的機會。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王鏊確實學富五車,卻不能說因為這一點,就讓王陽明佩服之至。要知道,王陽明的父親就是狀元出身,還官至吏部尚書。如果光從出身來看,王陽明實在沒必要崇拜僅僅是探花的王鏊。所以王陽明崇拜王鏊,必定還有其他原因。

被王陽明視為“完人”,唐伯虎贊為“山中宰相無雙”的人是誰

當然,考試厲害並不至於讓王陽明如此崇拜王鏊,畢竟讀書厲害的人很多,王鏊真正比其他讀書人厲害的地方,是有本事讓天下人,都來拜讀他的文章。史書記載:

“鏊年十六,隨父讀書,國子監諸生爭傳誦其文。”

可見在讀書的時候,國子監的學生就喜歡傳誦他的文章,並且以他的文章作為範本學習。而事實證明,他的文章的確深受考官喜愛,要不是受小人排擠,他恐怕早已三元及第。

不僅國子監諸生紛紛拜讀他的文章,他入仕後,更是吸引了無數粉絲。朝廷曾多次派他擔任主考官,考生為了迎合他的喜好,於是都對他的文章加以研讀。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不少學者和詩人,都拜服在王鏊的才學之下,其中甚至包括江南四大才子。

江南四大才子以唐伯虎為首,而他也是王鏊的迷弟之一。兩人年齡相差二十歲,卻因志同道合成為忘年之交。兩人常常相約同遊,切磋文學。

在唐伯虎心中,王鏊是他的老師,亦是朋友,更是獨一無二的偶像。唐伯虎曾經還贈聯王鏊:

“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

被王陽明視為“完人”,唐伯虎贊為“山中宰相無雙”的人是誰

當然除了才學以外,王鏊能夠收穫無數粉絲,還要靠他的人品。

明孝宗是明朝中期難得的勤勉君王,可也是因為勤勉執政,使他忽略了對太子朱厚照的教導。這導致朱厚照即位後,整天不務正業,還寵信宦官劉瑾等人。

以劉瑾為首的八名宦官,被稱之為“八虎”,他們仗著皇帝的寵信,不僅干預朝政,還在私下拉幫結派、排除異己,朝中正直之士不無對其恨之入骨。

被王陽明視為“完人”,唐伯虎贊為“山中宰相無雙”的人是誰

於是王鏊便帶頭,發起了一場“除八虎”行動,朝中正直之士紛紛響應。奈何朱厚照仍然相信劉瑾,不忍處置他,從而導致這場行動失敗。最後閣臣劉健、謝遷等人對朱厚照徹底失望,於是選擇辭官回鄉。

這些賢臣走了以後,王鏊就成為內閣大學士,他深知這不是升官,而是代表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但是朝中無人敢與八虎作對,眼看著八虎繼續迫害官員,王鏊也只能盡力去保護他們。

然而不管王鏊怎麼做,始終無力扭轉局勢,最終他實在撐不下去,只好選擇辭官。直到劉瑾被誅,朝中大臣又向朱厚照推舉王鏊,但不管朱厚照怎樣安撫,王鏊都無動於衷,因為他實在是累了。

被王陽明視為“完人”,唐伯虎贊為“山中宰相無雙”的人是誰

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後,也曾多次派人去請王鏊,但他仍然拒而不受。就這樣,王鏊一直在老家研究學術,過著清貧但與世無爭的日子。在此期間,王鏊寫了一篇《性善論》,王陽明看過後評價道:

“王公深造,世未能盡也。”

嘉靖三年,王鏊去世,享年七十五歲。明世宗知道後輟朝一日,追贈其為太師,諡號“文恪”。

王鏊去世後,王陽明專門為他寫了《太傅王文恪公傳》,他還解釋了為何稱王鏊為“完人”,他曾說:

“世所謂完人,若震澤先生王公者,非邪?內裕倫常,無俯仰之憾;外際明良,極祿位聲光之顯。自為童子至於耆耋,自廟朝下逮閭巷至於偏隅,或師其文學,或慕其節行,或仰其德業;隨所見異其稱,莫或有瑕疵之者。”

被王陽明視為“完人”,唐伯虎贊為“山中宰相無雙”的人是誰

就是說王鏊不管是自身道德才學,還是為官時的功績品行,都沒有任何不足之處。無論是孩童還是老人,不管是在廟堂之上還是安居於鄉,所有人都佩服其才華,仰慕其人品,讚揚其功德。這樣一個人,完全就沒有任何瑕疵,因此在王陽明心中,他就是“完人”。

(參考文獻《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