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最重要的詞彙——“她”

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鬥中,醫務工作者挺身於最前線,被譽為“白衣戰士”。由於醫療行業中女性比例較高,人們又多用“白衣天使”一詞來讚美。如果使用文字來記錄“白衣天使”的事蹟,就常常會用到“她”這個詞。


20世紀最重要的詞彙——“她”

然而,在中國的文字中原本沒有“她”這個詞,無論男女都籠統以“他”代指。在英語中,12世紀就有專門代指女性的第三人稱“she”,日本也在18世紀有了類似的專門文字。1823年,來華傳教士馬禮遜翻譯的《英國文語凡例傳》中文英語語法書裡,將“She”譯為“他女”。1878年,廣州人郭贊生翻譯出版英文語法著作《文法初階》一書中,創造性的將“She”譯為“伊”,受到中國文化界許多人士的認可,成了漢字中女性的專用代詞。


20世紀最重要的詞彙——“她”

1915年,以陳獨秀、李大釗、周作人、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沈尹默為八大旗手,在北京大學以《新青年》雜誌為基地,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新青年》編輯部工作量非常大,其中一個經常需要討論的問題就是怎樣翻譯“she”。當時在北大任教的劉半農先生提出了創造一個“她”字的建議,在他翻譯的戲劇《戲魂》中,首先把“she”翻譯為他自己創造的“她”字,但是支持的人並不多。


1918年8月5日,周作人先生在《新青年》撰文指出:在中國第三人稱代名詞,沒有性的分別,很覺不便。半農先生髮明的“她”又需要重鑄印刷字模,也存在許多困難,因此建議還是先以“伊”暫代用。從此各大報紙便開始了關於“她”的辯論,你來我往,十分熱鬧。當時的文化大咖陳寅恪先生表示,若強以西文文法加註中文,似有削足適履之嫌,似乎也不同意使用“她”字。


劉半農先生此時已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只好挺身應戰。1920年8月9日,他在《時事新報》上發表了《她字問題》一文。他說:“中國文字中要不要有一個第三位陰性代詞?如其要的,我們能不能用‘她’字……。”不久,劉半農先生又寫了一首白話文的詩歌《叫我如何不想她》,送給他的愛妻朱慧。他的好朋友趙遠任先生不僅給《叫我如何不想她》譜了曲,還親自演唱,一時間這首歌風靡中國各大城市。


20世紀最重要的詞彙——“她”

至此,“她”字也開始被更多的人接受。胡適、徐志摩等大咖表達了對劉半農先生的支持。魯迅先生不僅在1924年他的大作《祝福》中使用“她”字,而且在他的《憶劉半農君》一文中,認為劉半農先生,發明“她”字意義重大,是新文化運動的“一次勝仗”。1932年5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全國通行國音常用字彙》中正式明確了“她”字的應用,敲定了這個偉大的漢字在中文中的地位。


2000年,美國方言學會舉辦20世紀“世紀之詞”評選活動。參選的有自由、民主、科學、OK等詞,其中也有“她”字。最後進入決賽是“科學”和“她”,結果“她”字以35:27,擊敗“科學”,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詞彙。


“她”字的發明和廣泛使用,代表的不僅僅是新文化運動的一個成果,更是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中國女性解放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20世紀最重要的詞彙——“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