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人生——读《谈美》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以书信形式为为青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这本书最终提出了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也就是说,人应该过一种“美化”的人生,而不是“庸俗”的人生。作者认为“人心之坏,就是未能免俗。什么叫‘俗’?这无非是像蛆钻粪似的求温饱,,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追求;总而言之,‘俗’无非是缺乏美德的修养。”

关于‘俗’,作者没有作详细讲解。人们往往把追逐名利和物质享受看做‘俗’。我认为也不可一概而论,同样是做官,《论语》中说:“学而优则仕”。有能力做官的去发挥他更大的才能,为民造福,又有什么不好呢?像周公旦“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不仅不是庸俗,反而是一种美德。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代贤相,流传千古。以此类推,钱、名、利等也无所谓“俗”或“不俗”,只是如果你是不择手段所获得的,获得后只是中饱私囊,那就不仅是流俗,而且有悖道德和法律了。

我们为什么要过“美化的人生”呢?作者说:“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净化。”“人要做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地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那么,作者要说明什么呢?就是要让我们去过艺术的人生,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人生美化了,那么社会自然也就美化了。

我们如何去美化人生呢?首先要用美感的、创造的、欣赏的态度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客观事物无所谓“美”,也无所谓“丑”,是人的情感赋予了它“美”与“丑”。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把她理想化了,也就是她和现实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距离。这就是说,如果我们能跳出生活来看生活,就会用一种欣赏的态度来获得情趣。比如柳宗元被贬永州,政治失意,本来应该很消极,他却能寄情于山水,并写出流传千古的《永州八记》。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忍辱负重,倾毕生心血创作《史记》。这就是因为他们跳出了个人的荣辱,用坚强和毅力来美化了自己的人生。

其次,人生和艺术是连在一体的。“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那么,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成为艺术的呢?“艺术的能事不仅见于知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苏东坡论文,谓水行山谷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这就是取舍恰到好处,艺术化的人生也是如此。”“伟大的人生和伟大艺术家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所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情愿辞官归隐,耕种田园。范蠡看出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于是灭吴之后悄然隐退。这就是“至于其所不得不止。”而诸葛亮感刘备三顾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姜尚垂钓蟠溪,“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这就是“行于其所当行。”政治清明,设职从政;奸党横行,归隐山林。然后求得养性修身之宁静,在思想的王国里自由驰骋。而千百年之后呢?“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那么,作为我之俗人,又如何美化人生呢?既无轰轰烈烈的功绩,也没有千古不朽的思想,又难脱物欲的追求,何以成就“艺术人生”?唯有在满足温饱之后“心向往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