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太執著於理想主義,忘卻了生活在本質上是平淡和瑣碎


人總是太執著於理想主義,忘卻了生活在本質上是平淡和瑣碎

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愛一個人,我相信愛上每一個人的瞬間都是誠懇的、認真的!

1943年,老舍的妻子胡絜青在得知丈夫和人同居後,帶著3個孩子,一路穿過重重封鎖,千里迢迢輾轉了3個月,來到重慶尋夫。​

老舍事先不知妻子來到重慶,聽說此事後,驚得連吃飯的筷子都掉了。慌亂的老舍沒有立即去接胡絜青母子,也不敢讓他們過來,只好安排妻兒在外面住了十幾天,直到趙清閣搬走,才讓妻兒住進來。​

丈夫的事情,胡絜青早有耳聞,但是為了3個孩子,她還是寄希望於老舍儘快與情人分手。老舍想起妻子當初讓自己獨自逃走,在戰火連天的時歲裡,一個人撐起一家老小,深感愧疚。​

與此同時,與老舍同居的趙清閣也在等一個答案。1938年3月27日,在“文大會協”上,老舍第一次見到趙清閣。這一年,趙清閣剛畢業不久,年僅24歲,老舍39歲,已經是3個孩子的父親。​

當時,老舍已經是名滿天下的文豪,趙清閣則是一個頗有才情的女作家,在周恩來的介紹下,她成了老舍的秘書。在朝夕相對的工作中,他們一同創作,相互陪伴,暗生情愫。​

老舍調到重慶工作期間,兩人開始同居,他們的戀情成了重慶文化界眾所周知的緋聞。這一年,距離老舍離開濟南老家已經5年。​

在她和老舍交往的日子裡,關於自己的妻小,老舍隻字未提。趙清閣見他猶豫不決,決絕地離開了。​

人總是太執著於理想主義,忘卻了生活在本質上是平淡和瑣碎


老舍割捨不下,一路追她追到了上海。結果,妻子胡絜青也追到了上海。面對老舍的痴纏,趙清閣只給他留了8個字:各據一城,永不相見。​

後來,在美國講學期間,老舍又給她去信說:“我在馬尼拉買好房子,為了重逢,我們到那兒定居吧。” 可是理性的趙清閣並沒有追隨老舍而去。​

1966年8月24日,67歲的老舍在太平湖了結了自己的一生。據友人回憶,他在文革中被批鬥、毒打,妻子胡絜青還曾寫大字報告發他的婚外情,將他拒之門外。事業受挫,家庭的排斥都讓他苦不堪言。​

在現實面前,老舍最終無力隱忍,走上這樣一條絕路。如果沒有過和趙清閣的那段感情,也許他和妻兒之間的關係也不會惡化至此。然而,終究是一次錯誤,讓他用餘生買單。​

兩段感情中,老舍一直都在逃避。當妻子千里迢迢找來,他只是一味讓趙清閣躲避,這何嘗不是他自己在逃亡?當他迴歸家庭,他卻糾纏趙清閣,這何嘗不是他對家庭責任感的逃避?​

在他去世後,她的妻子在回憶的痛苦中掙扎度過了餘生,而趙清閣也為他孤獨終老。他的逃避,造就了兩個愛他的女子的悲劇。​

人們總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其實不是自己的枕邊人變壞了,而是人總是太執著於自己的理想主義,忘卻了生活在本質上是平淡而瑣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