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我就是恶女

1

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被班里男生欺负,被骂还算小事,有次鼻子被扔过来的一个东西(忘了是什么了,可能是土块)砸中,立刻鼻血长流,回到家被妈妈发现了,气得要命,带着我去学校找老师告状,老师把那个男生的妈妈叫到学校,让她管教好自己的孩子,据说那男生被他妈狠狠打了一顿,从那以后我就没再遭遇过欺凌。

如果不是我妈妈带我去理论,我自己是不敢怎样的。那时候特别老实和软弱,被欺负了也不吭声,还好鼻子流血是极限,没受过比那更厉害的欺负,否则真可能是童年阴影了。

我从小到大都不是惹事生非那种人,上了高中,我妈妈特别叮嘱我,千万不要惹班上和学校的坏学生,更不要学他们。她所指的坏学生,是不好生学习还捣乱的那种。我牢牢记住她的嘱咐,虽然有时候也会有男同学开玩笑,但就奉行严格不理的原则。

工作后的单位都是非常正规的,我又专注于业务本身,对办公室政治不感兴趣,所以自己经历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事都比较少,看,倒还是看了不少,听说的更多。

2

我不太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强硬起来。

可能和我渐渐失去保护有关。

以前,有父母保护着。

恋爱的时候有男友保护着。

结婚后有丈夫保护着。

后来,一概失去了。

而且,当习惯了保护以后,一旦失去,之前的保护者,反而会是最大的伤害者。

是有过非常孤弱的时期,在天地之间,飘零如一叶。

可能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明白到,只能自己保护自己了。

看《夫妻的世界》,池善宇犹豫要不要离婚时,女同事对她说,离婚的女性,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别人会觉得,只要婚姻出了问题,原因就在女性身上。

这样的压力,我也经受过。

当决定要离婚的时候,有同事知道我的决定,对我说,不要这么强悍,会让丈夫害怕,让我收敛一些。

我只能苦笑。

其实我在前夫面前,温顺如小猫。

但两地分隔太久,虽然也会撒娇什么的,有空间距离,终究不是像眼前那么有真实感,而且,长时间不在一起,情感的确容易出问题。

但我不辩驳,因为没什么用。别人认定了那样,就一直是那样。

有段时间也会被这些说法刺伤,觉得委屈。

渐渐地,就穿上了铠甲。觉得别人爱怎样想就怎样想,我也左右不了,但我可以左右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被影响。

以前也是小心翼翼地怕伤害到别人,但后来也明白了,有些事,不可能不伤害,特别是情感方面,一个人只能选择一份感情,对其他的只能拒绝,话可以说得委婉,但意思必须明确,有些人会因此而被刺伤,但这是没办法的事。

以前也不懂得拒绝别人,于是自己就非常累。

后来渐渐变得有原则有棱角,的确会得罪不少人,但是,也不在乎了。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人,开发了一套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希望我试用、帮忙推广。我试了下,发现功能一般,也很难用,所以没有答应,于是那个人就开始了长期的攻击,很多年前经常在我微博下评论说我变态、更年期什么的。

这人很有恒心,我也有,始终不理。

还有一个人,虽然被秋叶和我都帮过,但是因为一些事情对秋叶产生误解,骂得很恶毒,我静静地看着,等待着,果然有一天,骂到我头上来了,我也不理会。倒是在他爱特我骂我的微博里,发现了前一个人的评论,那人击节叫好,如遇知音。

看来两个人因为共同骂我而结缘,我倒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的连接作用。

我既不擅长与人对骂,也没那个时间。

大部分时间拉黑删除了事。

态度始终是强硬的,也没怕过。

在某些事情上,我是非常坚定的人。比如一个垃圾,众人都说好,吹成一朵花,但在我眼里,仍然是垃圾,不会因为吹捧的人多而改变自己的看法。相信自己的眼力,相信自己的智识,明白群体性效应的力量,但不被牵着鼻子走。这才是不断成长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在某些事情上,我也不太听别人的意见,比如一个刚毕业几年的人给我指导人生,ta可以随便说,但我不能接受,否则,这不是ta的笑话,而是我的笑话。10万个见识短浅的人来指责我刚愎自用,对我也起不了作用,如果我因为人数众多而听从他们,那么,我在这个世界上活了这么多年,读了这么多书,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在职场拼搏20多年,就全都成了笑话。

3

我生命中大部分都是美好的事物。

到如今,我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也在四周筑起高墙,生活中接触垃圾人的机会并不算多。

网上倒是很多。但从98年上网,早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心理素质也过硬。

我不是那种傻白甜型,作为知识管理专家,知识渗透进我全部生活,周围的朋友们也普遍成熟理智,不会再有劝说我示弱以保住婚姻的人——我知道那是好意,但话不中听。

但我从来不标榜自己是好人,恰恰相反,我经常说自己是坏人。

因为我不想、也做不到符合别人对好人的期待。

有人惹到我,如果是小事,无所谓,一笑置之。

如果是正事,而且是知道对方不存好意的情况,那就正面硬刚。

会得罪人,但是,为什么要怕?

别人都惹上门来,难道要讲究温良恭俭让?

4

一位读者给我留言,说遇到麻烦事。

楼上有三位美女做直播,从晚上十点半开始,有时候会到凌晨三点甚至五点,嗨起来大喊大叫,严重影响她的睡眠。她凌晨报了警,警察敲门但楼上不开,和其中一人沟通过,态度不错但是行为不改。她感觉很无助,不知道报警有没有用。她说明明自己没错,但第一次打110,全身竟然颤抖。

我告诉她,她没有错,建议她在网上搜索“维权”,录音、报警、找物业和房东,不开门就在门口蹲守,反正了睡不着觉。我也直言:你的问题是大部分好人都有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对付这类人。

为了生活,半夜直播的确辛苦,但是,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我建议她记录每次报警时间,做个表格,以表示自己在行动上的努力,出示给房东。如果持续一长段时间没有效果,可以考虑震楼神器什么的,而如果被对方反投诉、报警等,之前的记录就可以派上用场。

我还出了个损招:可以进直播间看看到底在直播什么,如果有些内容是违规的,可以举报。

读者说谢谢我。

我说不用,我就是坏人,否则的话也不知道如何对付坏人。

后来这个事情解决了:

主要办法是和楼上业主沟通,业主知道租客是做直播的,影响了左邻右舍,立刻联系租客退房子。

租客立刻搬走了。

与其软弱地偷哭,不如奋起维权。

都知道善良要带点锋芒,但有时候人不知道如何是有技巧的锋芒,也不知道采用什么有效的工具。

5

算是知识管理者的职业病吧,我对很多东西都不是浅尝即止,尽可能深入研究。

我自己生活中,没怎么遇到过穷凶极恶的人,但我愿意去研究各种坏人坏事,各式各样的骗局。

换句话说,我生活于光明之中,但并不回避黑暗。

很多人的生活相对来说是一帆风顺的,最大的苦恼可能也就是来自于求职、相亲或者生活中其他的琐碎,对他们来说,罪恶是发生在新闻里的而非自己身边的,所以,当知道有这类事件的时候,他们会愤怒,会有同情心,但是对于各种犯罪行为,其实并没有深入了解。

比如恋童癖,很多人可能认为这只是对小孩子的一种喜爱心理,实则,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就概念来说,“恋童癖”是以未成年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病理性性偏好。恋童癖性欲指向的范围一般是青春期以前或未发育的儿童。

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恋童癖者的大脑中的“白质”异于常人:简单的说,灰质构成大脑,白质在灰质之间传输信号。正常人在看到儿童时会产生保护欲、而恋童者则是产生性欲。

所有家长都应该知道的一件事:并不是所有对孩子下手的人都是恋童癖。真正的恋童癖,是缺乏对成年异性兴趣的。而恋童癖的性活动,往往会包含性虐。

有些罪犯之所以对幼儿下手,是因为不会遭遇反抗。

所以如果一个人被证实有恋童癖,就表明这个人是变态的,如果对这样的人妄施宽容和同情心,是无知的表现。

至于像财新苑苏文记者那样把恋童癖包装成“爱情”,就真是令人恶心。

很多人非常纯真并且享受这种纯真,认为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纯净、可爱,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种傻白甜的气质,也是犯罪者特别喜欢的。

像我这种对很多事都了解的人,有时候会被攻击:你知道那么多,是因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吧?

但我宁愿接受这样的攻击,也不愿意把自己培养成傻白甜,同样的,也不希望自家的孩子傻白甜,我希望教她们明辩是非和邪恶,有避开或反击的能力。

我一直培养的,是一种“不好惹”的气质,比如我走在街上,不会傻乎乎地东张西望,而是步履沉稳,目光坚定,深圳不算是一个多安全的城市,特别是以前,但我的确从来没有被偷过抢过,我想,一看我的样子,小偷也会明白,不容易下手。

我不敢说对于各种犯罪都了如指掌,但我愿意不断补充这方面的知识,我经常会看犯罪、推理小说,即使非常恶心,也还是强忍着看完,我也专门读过《犯罪心理学》方面的书,了解有犯罪倾向的人、反社会人格等异常特征,对于有暴力倾向的人,也会刻意避开,这保障了我在人世间行走几十年,没有遇到过大的危险。

想要获得幸福,并不是每天都沉浸在粉红泡泡里,是可以有这些泡泡,但要在泡泡的周围,筑好铜墙铁壁。

6

有些小天真可能会有疑问,说你既然是恶女,那是不是跟刺猬一样?那还怎么享受生活?

但这其中有矛盾么?

一个人应该有好多种面目,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展现,而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露出傻呵呵的微笑。

雷锋曾经说过: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对我们来说,可以换成类似的说法:

“对待亲人朋友和善良智慧的人们,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坏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我倒是觉得,恰恰是因为我有足够的警醒,清晰的边界,对坏人也有充分的戒心,才保障了我现在诗情画意的生活。

没错,我就是恶女

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栀子花吧,在经过多天的等待之后,今天终于开花了。

早晨是这样:

没错,我就是恶女

下午是这样:

没错,我就是恶女

晚上是这样:

没错,我就是恶女

请记住:

生活要建设,也要捍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