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為食亡,人為財死─陶朱公贖子的悲劇

鳥為食亡,人為財死─陶朱公贖子的悲劇

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范蠡曾經輔佐越王勾踐興越滅吳,功成身退,遂 乘舟泛海而去。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范蠡辭去相職,定居於陶(今山東定陶西北),經商獲得鉅萬資產,稱“陶朱公”。

范蠡既能治國用兵,又能齊家保身,是先秦時期罕見的智士。史學家司馬遷稱: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史書中有語概括其平生:“ 與時逐而不責於人”;世人譽之:“忠以為國, 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鳥為食亡,人為財死─陶朱公贖子的悲劇

後來他的二兒子因殺人被囚禁 在楚國。陶朱公想用重金贖回二兒子的性命,於是決定派小兒 子帶著許多錢財去楚國辦理這件事。

長子聽說後,堅決要求父親派他去:“我是長子, 現在二弟有難,父親不派我去反而派弟弟 去,這不是說明我不孝順嗎?”

陶朱公的夫人也說:“現在你派小兒子去, 還不知道能不能救活老二,不如派長子去吧!” 陶朱公不得已就派長子去辦這件事,並寫了封信讓他帶給以前的好友莊生,交代說:“你到了之 後就把錢給莊生,一切聽從他的安排。”

鳥為食亡,人為財死─陶朱公贖子的悲劇

長子到楚國後,按照父親的囑咐把錢和信交給了莊生。他發現莊生家徒四壁,院內雜草叢生。莊生看了信之後對他說:“你先回去,即使你弟弟出來了,也不要問其中的原委。

但長子告別後並未回家,心想把這麼多錢給他,如果二弟不能出來,那不吃大虧了?

莊生雖然窮困,卻非常廉直,楚國上下都很尊敬他。他並不想接受陶朱公的賄賂,只准備在事 成之後再還給他。陶朱公長子不知原委,以為莊生無足輕重。

第二天上朝時,莊生向楚王進諫,說某某星宿相犯,這對楚國不利,只有廣施恩德才能消災。楚王聽了莊生的建議,命人封存府庫, 實行大赦。

鳥為食亡,人為財死─陶朱公贖子的悲劇

陶朱公長子聽說馬上要大赦, 心想弟弟一定會出獄,那麼給莊生 的金銀就浪費了,於是又去見莊生要回了錢財。

莊生被他這種行為激怒了,又進宮向楚王說:“我以前說過星宿相犯之事,大王準備修德回報。現在我聽說陶朱公的兒子在楚殺人被囚,他家裡拿了很多錢財賄賂大王左右的人,所以大王並不是為體恤社稷而大赦,而是由於陶朱公兒子的緣故才大赦啊!”楚王於是下令先殺掉陶朱公的次子,然後再大赦。結果陶朱公的長子只取了弟弟的屍骨回家。

鳥為食亡,人為財死─陶朱公贖子的悲劇

長子回家後,陶朱公說:“我早就知道他 一定會害了他弟弟的!他並非不愛弟弟,只是因為他年少時就與我一起謀生, 備嘗艱辛, 所以會看重錢財。而小兒子一出生就生活在富有的環境中, 所以輕視錢財,揮金如土。我堅持要派小兒子去辦這件事,就是因為他捨得花錢啊!”

金錢之於生命,孰輕孰重?似乎是一目瞭然之事。但是對於貪婪金錢之人來說呢,往往會因 小失大,導致“鳥為食亡,人為財死”的情況。雖然千金對於陶朱公來說不是什麼大數目,何況是用於教人。然而,陶朱公的長子由於過分看重金錢,結果害了自己弟弟的命,這就是因小失大的惡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