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荒涼”的大地

對於久居城市的人們來說,荒涼在人們的腦海裡也許只是個模糊的概念,甚至無法準確容。當我和同事們來到水洞溝承擔安保任務後,才真正體驗到身處繁華都市之外的荒涼。

剛到水洞溝,這裡給我的第一感覺是空曠。起初我並不知道這個地方因何而得名,便向收費站區的工作人員打聽它的來歷,工作人員告訴我這裡有天然形成的雅丹地貌——縱橫交錯的溝谷,曲折幽深的溝塹內有舊石器古人類文明遺址和天然湖泊,眼前的土牆是一座古城,水洞溝的名字是三者和而為一的結果。

聽完工作人員的介紹,我對水洞溝充滿了好奇感。站在公路上,古城近在咫尺,陽春四月天已轉暖,但這裡總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荒涼,放眼望去的曠野裡除了古城,到處是灰土土的一片看不到一點綠色。這裡晝夜溫差大,早晨特別冷,中午悶熱,陽光一覽無餘的沐浴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下午六點以後天氣逐漸轉冷,這樣的氣候特點驗證了那句典型的北方民言——“早穿皮襖午穿沙,夜裡圍著火爐吃西瓜”,這便是久居城市的感慨。


觸摸“荒涼”的大地

夜色襲來氣溫驟降,四月天裡的繁華都市此時早已草長鶯飛,而水洞溝卻例外,寒冷的氣息在這毫無遮攔的曠野之中信步悠哉,風無定向硬而透徹,一股跟著一股不論是迎面還是在背後,冷嗖嗖的。風隨性地行走在戈壁上,和藹時如一股淡淡的青煙,暴怒時會捲起黃土鋪天蓋地而來,瞬間這裡便被籠罩在一片黃色的“迷霧”中,空氣裡瀰漫著嗆人的沙子,在這樣的天氣裡要穿棉衣才能抵擋寒氣。

午夜十點風聲漸急,時而像吹哨子般呼嘯而來,捲起地上的沙土肆意飛揚,轉瞬又將沙土撒在曠野裡委身而去,只間歇了片刻又是強勁的一股,猛烈的風越過古城席捲著戈壁上的每一寸土地,似乎要把地表上的所有植物憤怒的連根拔起,幸好我們住在鐵質的活動房裡,風是迎面襲來的雖暴虐泣戾,但在這龐然大物前卻顯的有些遜色,活動房只在風中輕擺了幾下便安然無恙的坐在那兒一動不動,幾番折騰下來風的氣勢漸弱,但它彷彿仍未放棄,大部隊撤了只留部分小鬼依然在耳畔縈繞,好像在向躲在屋裡的人叫囂,以發洩心中的不滿,此時在寂寥的曠野之上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古城被夜色吞沒。


觸摸“荒涼”的大地

由於前期的工作比較緊張我和同事們無暇去觀賞水洞溝的自然景觀,每天都只能面對眼前的古城望而興嘆,對它的歷史卻一無所知。一位同事饒有興趣的告訴我,在我們面前的古城有可能是秦朝修建的,聽了同事的話我瞠目結舌,真的嗎?就在眼前,這古城已經矗立了上千年!感嘆之餘,我不禁有了這樣的想法,原來在這荒涼中,蘊藏著千年歷史和古人類遺址,不可思議!穿越時光的線索我的腦海裡不斷浮想聯翩,幾百年,幾千年或是在更遙遠的年代,這裡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是否有人們修築城池的勞動場景,是否有人們在這裡繁衍生息的場景……我迫不及待的要去探尋一下究竟,便攢和同事一起前去,同事也正有此意,還互相開著玩笑,說不定在那兒還能發掘出無價之寶呢!


觸摸“荒涼”的大地

午飯後我和同事按照事先的約定,徒步向古城挺進,戈壁上根本沒有路,滿是石頭和枯黃的野草,當我們為離目標越來越近而滿心歡喜時,眼前突然出現的一道深溝讓我們大吃一驚,這溝壑像是被洪水沖刷塌陷而成,深約二十米寬約百米,攔腰橫斷在我們要去的路上,人在這天塹面前顯的尤為渺小,古城離我們已很近了,為了不半途而廢我們只能穿越深溝到達對面別無它法,當我們費勁的登上溝頂,眼前的一幕讓我不由的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幾條縱深的溝谷相互交錯在一起望不到頭,彷彿是相互纏繞的巨蟒匍匐在戈壁灘上,守衛著眼前的古城牆。我們沒有耽擱的太久繼續前行,十分鐘後我們到達目的地,稍作休息後一鼓作氣登上了高約五米的城牆。然而我卻意外的發現腳下並不城牆,而是城池的垛口,在敦實的垛口之下是一個由四面土牆圍築而成的長方形城郭,城郭的正北方向開著一個拱形的城門,可容一輛馬車通過,城郭裡並沒有出現我們所想象的情景,更像是一個天然的大坑,破碎的瓦礫隨處可見,似乎這城郭已被這些殘垣斷壁圍繞的喘不過氣來,孤零零的佇立在戈壁之上顯的淒涼落魄,此時我和同事已沒有了詩情畫意,站在垛口之上我突然想起起前不久去過的平遙古城,那兒的城牆是用青磚砌成的,給人一種厚重的歷史感,而眼前的城郭卻是一副破敗蕭條的跡象。


觸摸“荒涼”的大地

在夯實的垛口上站立了片刻,我的心情由開始的激動變的平靜,眼前的場景使我不得不對同事先前的說法產生了疑問,從歲月留在城牆上的刻痕來判斷,它的年代不可能追溯到秦朝那樣久遠,更有可能是近代的遺址,像這樣大的城郭足可以屯的下一個營的兵力,水洞溝東臨內蒙,我猜測當時修建這座城郭的目地可能主要是為了防禦外敵入侵,面對著空落落的城郭我的腦海裡不斷幻想著,城郭裡有馬匹,校練場,校衛坐鎮點將臺操練兵馬,兵勇們手持長矛喊聲震天……

夕陽西下我和同事三面而立暢懷古情,看著夕陽漸漸墜入山巒的懷抱,我和同事回首再看一眼古城,揮手向它告別,希望我們的到來並未攪擾這裡的沉寂,當夕陽的最後一抹霞光被遮擋在山巒之後,大地恢復了平靜,城郭擁在夜色裡靜靜的睡了。

面對每天都能遙望可及的小城郭我渴望瞭解更多關於它的歷史,在一次讀報紙時,我看到了這樣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並證明了此前我對古城的猜測,“明代長城現存的總長度約為700公里,所謂河東牆即黃河以東的長城,修築於明代成化十年,全部是用夯土城牆,自銀川市東黃河岸邊的橫成村,東南經靈武水洞溝……”經過我和同事多次遠距觀察後,我有了自己的看法,這座古城的面積和鎮北堡影視城的差不多,裡面只有一些殘存的瓦礫一貧如洗,我和同事便把它命名為“兵站”,之所以這樣說,或多或少的摻雜了些西方騎士小說的感情色彩,這樣會更具浪漫的氣息,更顯親切而不生疏。因為有了一段距離我們每天都能看見它,敦實的土城雖無磅礴之氣,卻滄桑略顯威嚴。


觸摸“荒涼”的大地

“那古城是明朝修建的,在古城的地底下有一個洞穴是用來放置兵器的,文物專家將它命名為藏兵洞……”這是後來一位水洞溝的管理員告訴我們的,面對著眼前六百年前的歷史遺蹟,我們面面相窺,檢討自己對歷史的孤陋寡聞,怪不得在我和同事登上城牆後只看到了一個僅存片瓦空蕩蕩的城池,原來它將秘密藏匿於地下,這樣文物古蹟才避免了遭受歲月的磨礪和戰爭的創傷得以完整保存下來,還可供後人們瞻仰。不識廬山真面目,古城以荒涼掩飾了它的秘密,而後人卻在幾百年後的今天將它公佈於世,古城看似簡單,在它的腹地卻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藏兵洞與我們素未謀面,但它獨特的魅力卻吸引著我和同事,藏兵洞將會把我們引入明朝的歷史,在那裡我們將會感受到百年的歷史氣息,欣賞到古人用雙手和智慧鑄造出的一件件工藝精湛的冷兵器,有了這樣迫切的願望我叮囑自己一定要在閒暇時間遊覽藏兵洞,在那裡我將回夢明朝。


觸摸“荒涼”的大地

夜難眠,坐在床鋪上傾聽著來自曠野的風聲,思緒再次把我引向了古長城和藏兵洞,那一刻我的腦海裡映掩出一段假想——漆黑的夜晚,明代的兵勇們聚集在篝火旁談笑風生,偶然間他們中有人說到了家鄉,於是潛藏在心底的思鄉之情慢慢被放大了,似篝火中跳躍的火苗,又似一縷縷升騰的青煙,正當將士們仰望星空時,兵營中忽然響起了蒼涼悲壯的樂聲,那樂聲帶著千絲萬縷的思鄉情懷一併隨風飄向廖遠的星空。

在闊別六百年曆史的今天,在這兒,風聲彷彿在訴說著來自曠野的淒涼與悲壯,這風聲似乎是來自沉眠於地下的思鄉之情,似乎是期盼久別重逢的呼喚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