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不例外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鐵木真。這位赫赫有名的蒙古族英雄,在12世紀末、13世紀初,以超凡的政治卓識和傑出的軍事天才,統一了大漠高原,建立了威震歐亞的蒙古帝國,被世人譽為“十全勇士”、“萬王之王”、“人類之帝”、“一代天驕”、“中華民族的世界偉人”。他那叱吒風雲、經天緯地的創世之功,震撼著人類歷史的畫卷,為後人留下了千古不衰的尊崇。

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不例外

公元1155年(南宋紹興二十五年),成吉思汗誕生在蒙古部族乞顏·李兒只斤氏族的一個貴族之家,父親也速該是一位很有威望的部落首領。相傳他在出生時“右手握凝血如赤石,面目有光”。當天正逢他父親在戰場上得勝,虜獲了塔塔兒部酋長鐵木真兀格,為紀念這一戰功,便將這個新生的男兒取名為鐵木真,蒙語意為“精鐵”,也含有“超人”之意。也速該期盼兒子長大成為一名英雄。

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不例外

蒙古族是中國古代北方繼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契丹、女真之後而興起的一個強大民族。其先祖和南北朝、隋唐時期的室韋——韃靶人有密切的歷史淵源,大約在9世紀前後,從今內蒙古東部西遷到漠北草原。其中居住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怯綠連河(今克魯連河)流域的一支,在唐代稱為蒙兀室韋,是“蒙古”最早的漢譯名。在宋、遼、金時期的漢文史料中,有萌古、朦古、蒙古裡、萌古斯、萌古子、蒙古等不同稱謂,後來通稱蒙古。

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不例外

成吉思汗出生的李兒只斤氏族屬蒙古部族中的尼魯溫蒙古,意為“出身純潔”的蒙古人,居住在斡難河上源不兒罕山(今外蒙肯特山)周圍。至12世紀初,蒙古高原已步入了奴隸制社會,形成了蒙古、塔塔兒、蔑兒乞、克烈、乃蠻等五大相互對峙的部族集團。在蒙古部族內部也是氏族林立,互不相統,處於連年不斷的兼併戰爭之中。“大漠蕩蕩風決決”,歷史呼喚著統一,呼喚著英雄,成吉思汗這顆民族之星便應運從斡難河源升起。

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不例外

鐵木真的少年是在悽風苦雨中度過的。十三歲時,他的父親被塔塔兒人用毒酒殺害,往昔的舊部和一些貴族也附炎趨勢,紛紛逃離而去,一家幼兒寡母只剩下了九匹馬。鐵木真的母親訶額侖是位堅強的女姓,面對這艱危的困境,毫無氣餒,勇敢地擎起了丈夫留下的犁牛九尾旗標,帶領鐵木真等兄弟四人在斡難河畔放牧,全家常以草根、野果、田鼠充飢度日。其間,鐵木真還曾被仇敵部落捉去,遭到監禁,後被救出才得以脫險。這種種困辱與打擊,煉就了鐵木真知難而進、堅韌不拔的性格。他從母親口裡得知了許多先祖創業的英雄故事,立志幹一番大業。

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不例外

鐵木真小時與胞弟合撒兒親近,與異母弟別克帖兒、別勒古臺則不甚融洽,時起爭執,終致釀成了閱牆之禍。有一天,兄弟四人同坐垂釣,鐵木真釣得一尾大魚,被別克帖兒、別勒古臺搶去。日前捕捉的一隻雀鳥,也遭同樣命運。為此他向母親訴苦,並因一時氣怒,將別克帖兒射殺。母親對此極為悲憤,對他大加責罰,並當面折箭,示以“單箭易折,眾矢難摧”的道理,切諭只弟之間務必親愛團結,才能同心抗敵,成就大業。鐵木真聆聽母親的教訓,深自悔悟,從此對別勒古臺倍加愛護,對同伴也深為體諒寬宏。

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不例外

少年的鐵木真俠義好友,結識了許多真誠的朋友和“安答”(蒙語意為盟兄弟),患難與共,親如一人。他君臨大汗時的眾多英才、戰將,大多數是青少年時代的摯友。在這個堅密核心的支撐下,他走出了困境,往昔離散的族人也紛紛來歸,聲名由是大震。公元1189年(南宋淳熙十六年),乞顏部擁立他為蒙古汗,恢復了他父親生前的地位。

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不例外

從1196年(南宋慶元二年)起,鐵木真著力於統一大業,先後擊敗了塔塔兒、蔑兒乞、克烈、乃蠻、太陽汗各部,竟收漠北統一之功。1206年(南宋開禧二年)冬,蒙古各部大會於斡難河源,擁立他為全蒙古大汗,尊號日“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時年五十二歲。“成吉思”,蒙語意為“大海”,或“無敵”,成吉思汗即為英明偉大的“萬王之王”。蒙古國的疆域東起興安嶺,西至阿爾泰山,南達陰山,北連貝加爾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