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走出節水新路子

寧夏走出節水新路子

“十二五”以來,寧夏人口增加56萬人,GDP、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5%、83%,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59%、42%,用水總量減少6.2億立方米,走出了一條富有寧夏特色的節水新路子。

寧夏地處西北地區東部、黃河流域上游,北部引黃灌區被三大沙漠包圍,中部為乾旱風沙區,南部為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氣候乾旱、嚴重缺水。加上國家分配的40億立方米過境黃河水,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603立方米,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3,遠低於世界人均1700立方米缺水警戒線,是我國水資源最為匱乏的省區之一。針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口不斷增加,水資源短缺、水汙染加劇、水生態惡化等問題,我區立足經濟轉型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出臺骨幹渠道防滲砌護、滴灌工程規劃設計及葡萄、枸杞特色種植等9項配套齊全、完整有效的農業節水標準,制定覆蓋灌區、城市、工業園區等7類節水型載體標準,初步構建包含重要領域、主要行業的節水標準體系,為推進各業節水提供了科學依據。針對農業用水佔全區總用水量近90%的實際,我區堅持把高效節水灌溉作為革命性措施來抓,融合水肥一體化技術,以年均5億元投資、30萬畝的速度,大力發展以噴、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累計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近400萬畝,取得了節水、節肥、節勞、節地、提高單產、提高收入“四節兩提高”的明顯成效。全區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穩步提高,農業用水減少8.8億立方米,引黃取水量由最高89億立方米穩定到目前的65億立方米左右。率先開展省級節水型社會示範區建設,實施水權轉換試點,破解了工業和城市發展用水瓶頸,萬元GDP用水量年均下降6%,努力以最小的水資源消耗獲取最大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探索出了一條北方乾旱缺水地區的節水新路徑,實現由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約用水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本報訊(記者 陳世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