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预习(建议三)

预习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最适用的是阅读法。

阅读法的具体做法是:预习开始时,首先将新内容从头到尾朗读或者默读一遍,对新内容进行简单的浏览,了解知识脉络和基本内容,扫清字词障碍,确定基本内容、思路。然后再读一遍,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做批注、摘抄使预习过的内容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有利于听课时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最后把一时无法理解的地方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留到听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直到弄懂弄通。

如何引导孩子预习(建议三)

这种预习方法,不但对新知识进行了预习,而且还可以理出一条自己知识的水平线,看看自己能独立掌握多少内容。上课的时候,孩子将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做一下比较,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果出现错误并及时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此外,孩子在预习的时候,必然会碰到一些不容易明白的问题。这候,父母要建议孩子制作一套预习符号。比如,“?”表示疑问,“——”表示不太清楚,“「」"表示不懂的词语等。

如何引导孩子预习(建议三)

制作好预习符号后,父母要教孩子采用合适的预习方法。比如,先通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新词语,看看字形,想想意思,遇到不缠的在课文旁边打上问号;然后,对于自已不太明白的内容重点学习,还不明白的,就用着重号或自已设定的符号表示出来,在老师讲解的时认真听,直到弄懂为止。

我教过的一个高年级孩子是这样评价预习的:

在预习新内容的时候,往往不可能完全弄懂知识的内在关系。我的方法就是把不懂的问题提前勾画出来,这样下次听老师讲课时,我就能心中有数了。当老师讲到那些不懂的问题时,我就会特别细心地析所以学习起来就会比较轻松。

如何引导孩子预习(建议三)

A piece of cake

的确,如果孩子能够合理地安排预习的内容和时间,能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那预习就会成为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当然,这种学习方法在孩子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成孩子的一种学习习惯。如果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在高年级就掌握了预习的艺术,那这种正确、有效的学习习惯,将能够促使孩子在以后的学业道路上一帆风顺。


期待您的关注。我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辅导老师,有教育情怀和钻研精神,致力于将心理学融入在学科辅导和家庭教育中。著有《一个人的学派》,如果您有孩子学业辅导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欢迎留言或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