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回家探病,一路展示风光,王夫人,王熙凤,袭人是怎么想的?

袭人从第34回被王夫人拉着手叫“我的儿”那天起,就从此成为王夫人的人。所以,第51回,袭人母亲病重,袭人哥哥来为袭人告假,这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王熙凤便不再自己做主,而是先向王夫人请示,秉着特殊人物就得特殊对待,王熙凤这一步走得很对。

袭人回家探病,一路展示风光,王夫人,王熙凤,袭人是怎么想的?

王夫人对这事怎么想呢?袭人作为她的心腹,她自然要扶持,让袭人上位,成为宝玉的姨娘,始终是王夫人的目的。但是由于贾母在头里挡着,她想做的事,都不能明着来,只能暗箱操作,但是,造成声势也是好的。袭人回家,正是一个绝佳的展示机会,利用这个机会,往大了做,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包括贾母,形成已定的事实,有助于开展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

所以,这趟袭人回家,王熙凤精心安排了袭人“华丽”的装扮,由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领头八个下人陪着,乘坐两辆马车,浩浩荡荡前去探望,这根本不是一个丫头,而是一个标准的贾府准姨娘在回娘家,甚至还超出了姨娘的规格。

但这一切恰恰正是王夫人的心思,只是因为袭人的身份还没有明确,或者说,根本无法明说,所以这件事她不可能明确告诉王熙凤怎么办,只能含糊地让王熙凤“酌量去办理”。

“酌量”这个词很微妙,字面上看起来就是自由裁量的意思,可一个丫头还有什么可酌量的,直接按规矩办就是了。但经过王夫人如此强调,就等于通知了王熙凤:决不能拿袭人当普通丫头办。


袭人回家探病,一路展示风光,王夫人,王熙凤,袭人是怎么想的?

这就有些难度了,当你的上司心中有意,但出于某种原因(或有私心),没有明说,也没有任何更多的语言交代,只是一句“你看着办”,接下来结果具体如何去办,看的就是一个人的悟性和能力了。最擅长“揣度上意”的王熙凤一点没辜负她姑妈的意思,她真正吃透了”酌量“这两个字的文件精神,事办得漂亮,让王夫人很满意。

王熙凤从里到外给袭人换了行头,连拿着的包袱皮儿都换了名牌,她一定要把袭人打扮到位,礼节得体,才能显示出贾府的显赫。尤其她吩咐袭人”不能用别人的铺盖和梳头的东西“,连屋子都要另外单住。这就相当于袭人回趟自己家,家里人都要回避。这种调调儿,极像元妃省亲时,连贾母、王夫人都朝她下跪,就因为她是皇帝的小老婆,而袭人探母就是缩小版的元春回家省亲。

王夫人目的很明确,元妃省亲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袭人探母是拿贾家的银子为贾家树威风,同时也是在明告贾府众人,包括袭人的家里人,甚至街坊邻居:花袭人已经是主子奶奶了,是我王夫人的人!

应该是感觉排场有点过了,所以王熙凤又留了个心眼,她特意把周瑞家的派去跟车,一方面因为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有身份,可以提高袭人此行的排场指数,通过她,可以第一时间把王夫人吩咐的“酌情”的落实情况反馈给王夫人,以便让领导放心,另一方面就是,将来这事一旦贾母怪罪,她可以推说都是王夫人的安排,和自己无关。


袭人回家探病,一路展示风光,王夫人,王熙凤,袭人是怎么想的?

于是,一件本来是十万火急的回家探母,变成了隆重的“衣锦还乡”事件,当事者袭人,面对母亲快要死去的危信,一个常人应该有的反应,也全都变了味,我们完全没有看到袭人流露出任何沉痛的情绪,当周瑞家的去传话回来,我们看到的袭人是这个模样:

半日, 果见袭人穿戴来了,两个丫头与周瑞家的拿着手炉与衣包。凤姐儿看袭人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 倒华丽,又看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 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

完全是一副华丽喜庆的样子,在这关键时刻,在王熙凤面前,母亲的病只字不提,全部都是围绕穿什么衣服换什么行头的话题在进行,写衣服就是写排场,而另一头就是母亲病危。如此不分轻重,只顾体面,曹公将两个荒谬陡然写在一起,真是最好的写实。

袭人是否担心母亲,袭人到底难不难过,曹公都没有写,但是从表面上看,从得知消息后的有条不紊,到安安稳稳凭王熙凤摆布,袭人表现出来的冷静,都是非比寻常的。与上一回“赎身”的激烈反对不同,这次袭人表现的冷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她好像也很清楚,探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排场是礼节,哪怕火烧眉毛,贾府的排场也不能丢。并且就当时的形势,也容不得袭人自己拿多少主意。她已经成为了贾府的宣传单,丫头有丫头的规矩,姨娘更有姨娘的规矩。既然有志于宝玉的姨娘,当然要服从。

所以袭人探母的心情,也是非常复杂的,但从她素来的争荣夸耀之心看,面对主子的安排,她应该也没什么反对意见。

因为王夫人如此表态,等于公开承认了她姨娘的位置,王夫人能给的、能提前兑现的,几乎都给了,都兑现了。这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结果吗?

往常情说,衣锦还乡,旁人只有羡慕嫉妒恨,堵了那起小人的嘴,也全了自己的大志。

自己的母亲呢,见了袭人盛装归来,也能明白,自己的女儿在这个世上活得很好,不正是最大的安慰吗?用这种方式告慰垂死的母亲,让她放心,她女儿是有寄托、有依靠、有归宿、有终身的!

然而袭人的最后一个想法落了空。袭人等回家不久,

一时,贾瑞家的带了信回凤姐说袭人之母业已停床,不能回来。

这“一时”两个字,又是曹公用的第二个绝妙好词,前面袭人在王熙凤的安排下打扮了“半日”,这里“一时”周瑞家的就回话说袭人的母亲已经死了。

但是,不管母亲看没看见袭人的风光,都根本没有人在乎。因为回家的重点不是探病,这一趟行程下来,全了贾府的美名,所有想法也就都等于实现。假设袭人之母见到了女儿如此风光的回来,闭眼睛的时候是心满意足的,死后是含笑九泉的。既然死人都没意见,活着的人还能对袭人等指责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