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歌曲,讓人們真正喜歡上民謠,主要歸功於《好聲音》

張磊的南山南,節奏和歌詞總能讓人回味無窮。那是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用最質樸的話語講述生活,講述愛戀與土地。我記得一位朋友跟我說,許巍的歌很有治癒力,我聽不過三遍便已失去感覺,但是這首南山南,伴我度過了許多歲月直到今天。時間從未靜止,可熱愛不曾削減。

小眾音樂本來就不該畫地為牢,何況是嚮往樸素願景和美好生活的民謠,看一看70年代臺灣民謠興盛的那個群星璀璨的年代,數量頗多、品質優秀的臺灣民謠歌曲真可謂極大地豐富了國語流行音樂的文化內涵。今天我們是不是應該把華語原創音樂的再次輝煌寄託在這些質樸而動人的大陸民謠上呢?

是什麼樣的歌曲,讓人們真正喜歡上民謠,主要歸功於《好聲音》

你去了南方以南,連指南針都嗅不到你的鼻息。在熱鬧時沉默,在喧囂裡寂靜,在豔陽裡大雪紛飛。

我還是一直蜷縮在北方,睡在無星無月的寒夜裡。再沒有關心花開葉落,生活無瀾無波;再沒有什麼人走進來,也沒有什麼人離開,一切平淡的就像一個普通的春天,我說的一切無人傾聽,我說的一切矯枉過正。

我自己哼唱著古老的歌,唱著當時的點滴和今天的你我。我們交錯而過,繼續化作孤島,在大海中漂流。再沒有悲傷,也沒有歡樂。

我一遍遍被驚豔的歌詞美到,像是把張愛玲,冰心,徐志摩所有人的文筆集於一身,造就了《南山南》。詞作者就像身處曲徑通幽的禪房,對著梅妻鶴子呵著到不了的遠方,他說他要在那裡終老一生。

是什麼樣的歌曲,讓人們真正喜歡上民謠,主要歸功於《好聲音》

我常拿著我的民謠吉他練著不熟悉的《南山南》指法,卻怎麼也彈不出原唱的味道。我自此厭惡了c和絃,討厭了g大調。我不在破壞詩歌的氛圍,如同梭倫只是靜靜地守在瓦爾登湖畔看日出日落。留著板寸平頭的馬頔長相帥氣,地道北京城裡的文藝青年,清秀有活力的臉龐,一雙智慧的黑瞳透出不羈的神采,可能還有一點冷幽默吧,文靜沉穩的外表下是一顆細膩溫情卻也滄桑豪邁的詩心,《南山南》的詞值得回味,可以說是一首十分優秀的現代抒情詩。

是什麼樣的歌曲,讓人們真正喜歡上民謠,主要歸功於《好聲音》

在這個網絡無所不能的時代,馬頔和他的音樂同夥們憑著對音樂的狂熱喜愛和努力大膽的創作嘗試,這個文藝青年聚集地開創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音樂標牌“麻油葉”,逐漸吸引到那些喜歡民謠、喜歡傳統,或者說一些不肯隨大流的,渴望有心靈寧靜的空間,追求自提升自我品質的聽眾。歌曲開頭由他粗獷結實的嗓音唱出悽離的苦澀和悲哀,濃濃北京腔的吐字有著灑脫不羈的草莽氣,悲哀地為這個遙遠時空中的愛情墓誌銘唱起了蕭瑟的輓歌。歌曲中間那段片刻插播的舊上海《四季歌》彷彿時空穿越,很有跳躍感地諷喻相愛易逝的荒唐,然後沉鬱低迴的大提琴獨奏馬上又拉回主調上去,歌者繼續訴說著時光的苟延殘喘和無可奈何。

是什麼樣的歌曲,讓人們真正喜歡上民謠,主要歸功於《好聲音》

最後真誠稚氣的童聲合唱更把沉靜遼遠的感懷昇華到永恆的時空。歌詞裡唱到“喝醉了他的夢,晚安”,就這樣夢醒告別,各自繼續奔走人生,相忘於江湖倒也是很常見的故事了,可是“北秋悲,北海有墓碑”,作者想象自己是那個躺在北海北墳墓裡的痴情漢子,

是什麼樣的歌曲,讓人們真正喜歡上民謠,主要歸功於《好聲音》

死去的他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那些在大千世界的豔陽裡紛繁上演的愛情故事,在他沉靜通達的眼裡不過是大雪紛飛,以死亡為這個悽婉的故事做一個寧靜而悠遠的註腳。這裡我想到了天才而早逝的詩人海子,他的那句千古名言“我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