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孩子,因為一句“我是為了你好”,被親情“綁架”?

相信很多人都聽父母說過一句話:“我是為了你好”,也正是因為這句話,很多孩子被親情“綁架”。

或許每個人都會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最愛孩子的父母們,可以為了孩子付出一切,當然會為了孩子好。可是這個所謂的“好”,是否真的被所有人認同呢?還是說,僅僅是父母主觀上,強行將“為你好”這個枷鎖,套在孩子的頭上。

有多少孩子,因為一句“我是為了你好”,被親情“綁架”?

“為你好”的結果,不一定真的好

小區裡有個小朋友叫豆豆,今年4歲了,是一個性格靦腆的男孩。他媽媽在網上學會了一個育兒觀點:孩子的糾紛,最好讓孩子自己去處理。於是,媽媽就把這個育兒觀點,用在了豆豆身上。

那天,豆豆和小朋友發生了爭執,眼看雙方就要動手了,豆媽站在一旁卻不制止。最終豆豆被對方推倒在地,豆豆用胳膊肘撐地的時候,不幸發生了骨折。當然,豆媽的本意,是為了孩子好,想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可結果卻不盡人意。

如果靦腆的豆豆,在跟小朋友發生爭執的時候,媽媽馬上提醒並且上前制止,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結果。

有多少孩子,因為一句“我是為了你好”,被親情“綁架”?

又比如,有些父母在看到關於“窮養孩子”的文章後,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切斷孩子的零食和玩具;當看到“富養孩子”的文章後,又開始沒有底線的去滿足。或者在看了“挫折教育”後,就讓孩子獨自面對困難,學習了“快樂教育”後,又把孩子捧在手心……

中國式父母經常會對子女說:“我讓你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而實際上,父母也不知道這種“為你好”的結果,是否真正對你好,只是在滿足自己的主觀思想。

下面兩段獨白,大家可以評判下,到底哪種父母才是真正為了孩子好?

獨白一:“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學習,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將來考上重點大學,再找一個收入高的工作,二十八歲前必須結婚,找一個比自己強的對象,最好在三十歲錢給我們生個大胖孫子。你將來有出息了,才不會辜負爸爸媽媽對你的期望,以後爸爸媽媽就指望你了。”

獨白二:“孩子,學習是一生都要做的事情,不用跟別人比,只要自己努力就行,鑽研你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畢業後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如果找對象,就找一個自己愛的人,結婚是人生很重要的事情,不能草率。人這一輩子很短暫,爸爸媽媽不苛求你出人頭地,只希望你能快樂的生活。”

有多少孩子,因為一句“我是為了你好”,被親情“綁架”?

用“為你好”來控制孩子

控制型教養方式,一方面強調嚴格控制孩子無條件服從,同時在情感上用冷漠的態度對待他們,很少會考慮孩子的需求和意願。父母常說“我是為了你好”,但話裡卻隱藏了“你必須聽我的”這層含義,完全不給孩子選擇權。

控制型教養方式很難被察覺,尤其在我們固有的傳統文化中,“孝順”、“聽話”被視為兒童的優秀品質和孝道的體現。聽從父母的要求,是理所應當地,不聽話就是“忤逆”的表現。

另一方面,控制的核心,經常被“愛”和“在乎”的外表所矇蔽。有些父母常說:“我是因為愛你,才會這麼管你”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被內化這種認知,把關愛和控制等同。

就連周杰倫的歌曲《聽媽媽的話》,也在教育我們“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難道孩子不聽話,父母就一定會受傷?聽話,也得看是什麼樣的話,也得看是對是錯,而不是盲目的聽從。

有多少孩子,因為一句“我是為了你好”,被親情“綁架”?

很多父母想要控制孩子的背後,其實是為了達到自己的一個願望:我想成為一個好家長。

“望子成龍”給孩子帶來的是巨大壓力,家長們的本意是想讓孩子追求卓越,但孩子發展的結果卻是避免失敗。新加坡一項研究表明:從小受控制過度的孩子,會產生強烈的自我批判,也有更高的患焦慮症、抑鬱症的風險。

這種“我是為了你好”的親情“綁架”,永遠做不到的是:讓孩子真正的成長,真正的快樂生活,真正的認同並愛自己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