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沉迷遊戲”成痛點,但沒有遊戲,孩子真的會變好嗎?

遊戲,一直是部分家長心中最痛恨的發明。

小花經常能在一些文章下面看到有家長說:

“什麼時候沒有遊戲了,什麼時候孩子就容易教育了”、“都是遊戲惹的禍”、“遊戲害人”......

每次看到這些話,我很理解家長們的心情,有數據表明,76.3%的學生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網絡遊戲,過九成學生認為網絡遊戲使業餘時間更愉快,近七成認為網絡遊戲帶來幸福生活的能量。

也就是說至少有70%的孩子愛玩網絡遊戲,而遊戲很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這也成為了家長們痛恨遊戲的直接原因。

包括我們的家長學習群裡,不好好上網課,整天打遊戲也成為了最高頻次的問題。

青春期孩子“沉迷遊戲”成痛點,但沒有遊戲,孩子真的會變好嗎?

青春期孩子“沉迷遊戲”成痛點,但沒有遊戲,孩子真的會變好嗎?

青春期孩子“沉迷遊戲”成痛點,但沒有遊戲,孩子真的會變好嗎?

青春期孩子“沉迷遊戲”成痛點,但沒有遊戲,孩子真的會變好嗎?

青春期孩子“沉迷遊戲”成痛點,但沒有遊戲,孩子真的會變好嗎?

青春期孩子“沉迷遊戲”成痛點,但沒有遊戲,孩子真的會變好嗎?

沒錯,這些截圖只是部分家長關於孩子愛玩遊戲的困惑,還有太多太多家長都在被這個問題所困擾,尤其是現在疫情時期,孩子在家上網課,必須接觸手機或者電腦,孩子偷偷玩遊戲也就成了很多家長的心頭痛。

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這樣下去孩子不是被遊戲毀了嗎?

雖然我很理解家長們的心情,但是我也想替遊戲說句公道:“你確定,如果沒有網絡遊戲,孩子就會變好嗎?”

其實,孩子愛玩遊戲的成因有很多,這一定是和遊戲本身相關,但也一定和家庭的影響相關,要想讓孩子合理遊戲,家長們必須認識遊戲,並反思自己。

01.網絡遊戲為什麼會讓人上癮?


關於遊戲到底有什麼魅力,這個問題有很多人討論過,第一個原因就是簡單,遊戲中的世界是簡單的,它的所蘊含的任務和規則都是簡單明確的。

一方面,只要在遊戲中完成系統安排好的任務就能獲得獎勵;另一方面,只要花時間或者是金錢投入的足夠多,那麼在遊戲中,就能收穫到一個不錯的結果。

但是這時就會有家長講,學習不也同樣是這個道理嗎,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學習?這時候我們所要講的第二點就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導致遊戲成癮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反饋的及時性,在遊戲過程中,只要完成任務就能立刻獲得獎勵,或是級別的升高或是金幣數的增加,如果是在網絡遊戲中,還能夠得到社交的回應,滿足個人的社交需求。

青春期孩子“沉迷遊戲”成痛點,但沒有遊戲,孩子真的會變好嗎?

而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孩子的認真學習並不能即時的就得到反饋而是要等到考試的時候才能夠收穫反饋,甚至可能出現,認真學習一個月卻沒有達到家長的標準,反而收穫批評這樣的情況。

父母換位思考一下,面對一個即時的獎勵和一個延時的懲罰,你更願意選擇哪個呢?

遊戲能夠讓人們沉迷的第三個原因就是責任的可逃避性以及自我實現的低成本性。

在遊戲中,輸了可以選擇“再來一次”,或者從新選擇新的隊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要一次次的去承擔因為錯誤的選擇所帶來的不好的結果,同時我們還沒辦法“再來一次”。而這種“自由的痛苦”也就成為了人們會選擇逃避到遊戲中,沉溺於遊戲所提供的低成本低風險的自我實現之中的原因之一。

所以,孩子為什麼愛玩遊戲不是什麼世界未解之謎,沒有人會不喜歡體驗快樂,這和很多大人愛打麻將其實是一個道理。



02.孩子能否抵制遊戲的誘惑,和父母對待遊戲的態度密切相關。


我們不可否認遊戲的誘惑力,但是孩子愛上游戲,不該全是遊戲來背鍋。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認為,家長對網絡遊戲充滿負面感受的根源,就在於家長對兒童的遊戲權缺乏認知,大多數家長不瞭解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不知道“兒童享有休閒、娛樂和玩耍的權利”。所以調查顯示給孩子推薦遊戲的家長不到1%。

“事實上,家長支持上網的,有網癮比例的1.7%,不支持的反而達到9.9%,放任不管的達到11.7%。”可見,家長要改變自己對遊戲的功利化態度。

那麼什麼態度是對孩子有利的呢?今天我們通過一正一反兩個真實案例,向大家展示家長對遊戲對孩子態度的影響。

案例一:

第一個正面例子是媽媽和孩子約定玩遊戲的規則,當時的對話是這樣的:

——洋洋,你知道媽媽為什麼反對你玩遊戲嗎?

——怕我眼睛近視。

——是的。我知道你很喜歡打遊戲,放假了也想有更多自由。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我不會打很長時間,我暑假作業會安排好的。我半個小時就歇一下。

——可是連著玩半小時眼睛也很受不了啊?

——那我十五分鐘就休息一會。

——玩起來了可能會記不得,需要我提醒你嗎?

——不用,奧,你可以對我眨一下眼睛。

——好的。就這樣吧。

這個媽媽真的就沒有用言語提醒過兒子,時間到了,只用眨眼,最多的時候眨了三次兒子就停下來休息了。

案例二

第二個反面例子是一對上過調解節目的母子。

孩子六年級時愛上了打遊戲,媽媽想著法地制止兒子玩電腦,但是兒子毫不示弱地予以對抗。

媽媽上班把鍵盤帶走,電腦設了密碼,鼠標藏起來,兒子管鄰居小孩借來鍵盤,破譯密碼,找到鼠標,總之一點也沒耽誤玩,反而在與母親鬥智鬥勇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終於,母子之間的爭吵越來越升級,有一天兒子爆發了:“為什麼讓我高興的事,你總不高興?”

幸運的是,這句話激發了這個媽媽深深的思考,最終學會了放手。

兒子大學選擇了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很開心地從事遊戲開發的工作,和媽媽之間的關係也逐步和解。
父母對待遊戲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待遊戲的態度。

因此面對孩子玩遊戲這件事,父母需要做的是正確的引導、疏通,而不是一味地去堵,否則很容易讓本處於叛逆期的孩子產生牴觸情緒,越發沉迷遊戲之中。


03.家長面對遊戲的正確打開方式。


相信您看完上面的內容,也能知道為什麼孩子愛玩遊戲了,和遊戲本身相關,也和我們家長的影響相關。遊戲的存在不是洪水猛獸,當然也不能放任孩子去玩,所以面對孩子愛玩遊戲的現實,家長究竟該怎麼辦呢?

青春期孩子“沉迷遊戲”成痛點,但沒有遊戲,孩子真的會變好嗎?

一、方法不能亂用,要對症下藥

很多時候現實生活越空虛越空白,孩子就越能夠在遊戲中獲得一種滿足感,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例如在生活中,可能他的學習成績沒有那麼好,他的人際關係也沒有那麼好,然後他又經常被父母批評,被老師批評,這兩者的強烈對比之下,孩子一定會投向遊戲。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家長要做的不是馬上讓孩子戒掉遊戲,而應該是先看一看孩子到底缺失的是什麼。

家長只有在瞭解了孩子玩遊戲的原因之後,才能“對症下藥”,使用比較有效的方法解決玩遊戲上癮問題。比如,如果孩子是因為找不到其他的娛樂方式而玩遊戲,我們就可以培養他一些有益的興趣愛好;比如孩子長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去遊戲中尋找安慰和安全感,父母就要反思一下自己,多抽時間陪陪孩子了……

方法不是萬能的,它需要家長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某個方法是否適用,是否需要做出調整。

只有將心靈的缺失補滿,才能讓孩子免於沉迷遊戲,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和孩子約定好玩遊戲的規則

家長要和孩子約定好玩遊戲的規則,不要把遊戲變成身體、視力和學習的敵人。但要注意的是,約定不是規定,也不是制定,約定是雙向溝通,而不是家長單方面說了算。

約定主要分為四個方面,分別是玩哪一款遊戲?什麼時間玩?每次玩多久?如果沒有遵守約定怎麼辦?

首先,玩哪一款遊戲?我們國家對遊戲沒有分級制度,網絡環境又不安全,暴力、色情的遊戲堅決不能讓孩子玩。

其次,什麼時候玩?如果孩子知道作業是要做的,遊戲是要玩的,他安排哪一個優先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為先排了遊戲,作業卻沒能完成或完成得馬虎,家長就可以提議: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是安排的次序有問題還是什麼其他原因?規則定了也不是不可調整的,有問題就要調整和完善。

再次,每次玩多久?在時間的長短上沒有絕對的標準,與孩子年齡大小、學業程度以及課餘時間多少都有關係,但是對視力健康而言,至少半個小時是要休息一下的。

最後,如果違反約定怎麼辦?我們建議要堅定地執行規則,說好了一個小時就一個小時,到點了,對不起,有約定在先,我們要遵守我們共同的約定。也有的家長說他多玩了,那就從明天的時間裡扣,也未嘗不可,各家有各家的約定,但有一定是關鍵的:在約定面前不妥協,要堅持。

三、做一個值得尊敬的家長

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特別是在模仿家長的時候。

所以如果你教育孩子的時候是這樣:一邊窩在沙發上玩手機,一邊對孩子說:不要玩手機,要好好學習,這樣長大了才能成功。

你覺得這樣的場景下,你的孩子學到的是什麼?孩子會聽你的話麼?

不管怎樣,我覺得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長自己就要自尊自重,這樣孩子才能從你那裡學到正確的東西。

互動:

您是否也被孩子愛玩遊戲的問題困擾呢?

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

分享您的家庭困擾,讓我們為您答疑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