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虎与紫龙的故事——列夫雅辛的中国徒弟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将前苏联传奇门将列夫·雅辛形容为天秤座黄金圣斗士童虎:

“在守门员这个领域,列夫·雅辛就仿佛是穿上黄金圣衣的童虎一般。其他守门员只要能有一项技术达到他的水平就可以扬名立万,而雅辛巅峰时期则在各项技术上都达到了门将的最高水平。

诺伊尔擅长出击,博得了“门卫”的美名;

德赫亚门线技术出众,号称“前场美如画,后场德赫亚”;

塔法雷尔、托尔多善扑点球,纷纷封圣,成为“圣塔法雷尔”,“圣托尔多”;

佐夫、切赫选位如神,可以不动声色就破坏了对手进攻,被誉为“大山”;

卡恩、舒梅切尔霸气外露,光凭气势就能够让很多前锋脚软。

把这些门神们综合到一起,就是列夫雅辛。

童虎与紫龙的故事——列夫雅辛的中国徒弟

现役的布冯、卡西利亚斯等人竞争的始终是“三十年来最佳门将”的称号,就因为在他们前面站着雅辛这座无法逾越的高墙。”

由于身体原因,雅辛退役后并没有长时间担任教练工作,因此门下也并没有多少弟子。但就像童虎一样,雅辛也有他的“紫龙”,那就是中国足球史上最著名的守门员之一——张俊秀。

童虎与紫龙的故事——列夫雅辛的中国徒弟

张俊秀,生于于1934年1月,天津人。他从7岁起开始踢球,1953年即入选天津青年队参加全国足球赛,1954年入选中国青年足球队赴匈牙利学习。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国脚,也是中国足球史上最出色的守门员之一,被称作“攻不破的万里长城”。

不过说来惭愧,虽然从7岁起便开始踢球,1954年时已经是中国守门员里的佼佼者,但张俊秀的全套守门技术居然全是靠平时对别人的观察、模仿而来,根本就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

因此1954年随中国青年队赴匈牙利学习时,面对匈牙利球员的射门,张俊秀很多时候连扑救动作都做不出来,只能呆呆的目送皮球入网。以至于当时负责中国青年队训练的匈牙利主教练阿姆别尔·尤瑟夫曾经直接对张俊秀发火说:“怎么6亿人的中国就选出来个你这样的守门员?”

不过着急归着急,在尤瑟夫的魔鬼训练下,张俊秀终于系统性的从最基础接球、扑球的手型手法开始接受正规的守门员训练了。一年的训练结束后,张俊秀成为了中国首位掌握了凌空鱼跃扑球的守门员。尤瑟夫的评价说张俊秀在这一年已经达到了匈牙利甲级队守门员的水平。

童虎与紫龙的故事——列夫雅辛的中国徒弟

随后,在1955年华沙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足球赛中,张俊秀表现出色,被评为了最佳守门员,得到“攻不破的万里长城”的美称。1957年,张俊秀作为中国队成员参加世界足球赛预选赛。

1958年2月,当时贵为1956年奥运会冠军的前苏联队为备战第六届世界杯,全队来华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训练比赛。机缘巧合之下,当时的世界第一门将将当时的中国第一门将纳入了门下。

从1958年2月5日起,雅辛单独对张俊秀、刘茂凯、徐福生、黄肇文等当时中国守门员的佼佼者们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指导。

在雅辛之前,足球世界中对守门员的主流定位是门将就应该站在门线上进行防守,并不提倡主动出击。而雅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门将的活动领域绝不应该只是那条白色端线,有时勇敢的冲出去更能消灭隐患于未然。

而在这为期半个月的指导中,雅辛着重传授的就是守门员主动出击的技巧。雅辛认为:冒险猛冲不如主动横档,应该趁对方带球接近时,伸出双手向来球抢夺,身体同时横倒护盖,但头要尽量抬起,以免受伤。

经过半月训练,张俊秀等中国守门员都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在随后与苏联国家队的友谊赛中,凭借张俊秀的出色发挥,八一队居然逼平了前苏联队。在1958年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日报举行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由群众评选的最受欢迎的足球运动员评选中,张俊秀总票数名列第四,获得了“十佳运动员”的称号。

童虎与紫龙的故事——列夫雅辛的中国徒弟

随后在1959年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与前苏联和匈牙利两支当时的欧洲劲旅进行的对抗赛中,受到了雅辛点拨的张俊秀再次显示了“万里长城”的风采,面对两场比赛对方的几十次射门,他仅失一球,帮助中国队取得了一胜一负的好成绩。

尤其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蒙雅辛训练之后,张俊秀居然和他这位师傅一样在扑点球方面突然“开了窍”,在他运动生涯后期屡屡能够扑出对手的点球。而扑点球的技巧,从众人的回忆来看似乎并不是雅辛当时传授的重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