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仅剩陪伴父母的64天里,我们能做点什么?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个计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我们只有过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

这7天里,一天在一起顶多相处11小时。

若父母现在60岁,假设活到80岁。

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540个小时。

也就是64天。

人生短短数十载,能陪伴父母的时间就64天!

在仅剩陪伴父母的64天里,我们能做点什么?

看到这个公式,我内心最软的部位,

如同被电击了一般。

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

我不禁发问,问自己,也问屏幕前的你:

最近你回过家看过爸妈没有,打过电话给他们没有?

他们让你多喝水早点休息记得添衣保暖的叮嘱,你记心上没有?

他们的不善言辞,你是否懂得他们的心意?

或者他们的唠唠叨叨,你是否不厌其烦?

在仅剩陪伴父母的64天里,我们能做点什么?

在仅剩陪伴父母的64天里,我们能做点什么?

少点发红包,多点回家看

我也是一人离家在外,只有过年或者长假期才会回家。

今年偶然的机会,回了趟家办事,碰巧那个周末是母亲节。

我是半夜到的家,睡醒的时候已经是阳光高照了。

在仅剩陪伴父母的64天里,我们能做点什么?

我赖着床,听着楼下邻里左右在聊天。

我们家的房子是南方典型的巷房,连排的那种。

一排四户,连在一起,我家在中间,关系很好。

有点像《请回答1988》里面的双门洞。

在仅剩陪伴父母的64天里,我们能做点什么?

听得出来,我爸我妈在择菜准备午饭。

左边家阿姨应该在清洁,右边家叔叔阿姨在辅导孙子功课。

左边家阿姨问我妈是不是今天过节加菜,那么早就准备午饭。

右边家阿姨抢先接了话,说今天母亲节他儿子今早发了微信红包。

左边阿姨说她也收到了。

然后两边人家好像都在等我爸妈说话,我也在等。

感觉时间和空气都凝固了几秒钟。

在仅剩陪伴父母的64天里,我们能做点什么?

最后我妈淡淡地说了句,我儿子回来了。

我可以感受到她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内心的骄傲。

以及我的心虚。

隔壁两户人家估计都有点尴尬,但还是很客气赞我爸妈有福气。

我妈礼貌性自嘲他们两老头跟不上时代,不会用微信,不如邻居,有红包收。

等第二天我回程的时候,我妈还特意叫我不用经常回来。

我爸说跟邻居家那样发红包就可以了。

可我内心却暗暗告诉自己,要多回家看看。

在仅剩陪伴父母的64天里,我们能做点什么?

开通亲情号,陪爸妈畅聊

我爸妈比较不跟时代,对网络一直不是很懂。

移动数据,WiFi,微信他们都搞不懂。

教了他们,也没学会。

网络有时候故障,他们又不懂怎么修复。

所以还是以打电话为主。

在仅剩陪伴父母的64天里,我们能做点什么?

可我妈心疼电话费,跟我们打电话,都是长话短说。

有时候说到一半,就直接挂了。

剩下电话另一头的我在风中凌乱。

她说她掐着时间打的,到了55秒的时候就直接按掉了。

那样子可以少花一分钟时间的话费。

后来我开通了亲情号码,打短号免费。

我妈开始闲来无事就轮流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打电话。

问我们的近况,聊家里的杂事,什么都聊。

一聊可以讲半天,也不用再心疼话费。

其实很多时候,

我们给爸妈买了更智能的手机,

但不见得就交流多了距离近了。

到头来,还不如一部老人机和一个亲情号更实在。

在仅剩陪伴父母的64天里,我们能做点什么?

做最真的事,讲最废的话

在最新一季的《奇葩说》里面,有这么一道辩题:

"正确的废话,还要说吗?"

在仅剩陪伴父母的64天里,我们能做点什么?

正方杨奇函慷慨激昂,坚决捍卫我们讲废话的权力。

许吉如则反对杨奇函,指出我们没话说的时候,不一定总得说点什么。

如果不能说出特别好的话,可以选择暂时先不说,为了以后能更好地说。

前面立论和开杆环节,杨奇函都被许吉如按在地板摩擦。

直到最后30秒的结辩,却发生了大逆转,最终正方以一票的优势胜出。

在仅剩陪伴父母的64天里,我们能做点什么?

杨奇函只是讲到一点:

"如果爸妈听了我们的辩论,

是不是以后不太再跟我们说话了。

如果他们跟我们说话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沉默。

我觉得他们也不太再给我发微信,说你们少熬夜了。"

在仅剩陪伴父母的64天里,我们能做点什么?

就是这一点,直击人心。

我们父母,他们或许沉默寡言,或许不善言辞。

一句你多多努努力,多喝喝热水,多添衣保暖,

这些所谓的废话,就是他们所有爱意的表达。

我等不了他们以后更好地说,也不想等。

我乐意听他们的"废话",抽空听他们讲家里的杂事。

在仅剩陪伴父母的64天里,我们能做点什么?

去年过年的时候,天气很冷。

有一天晚上,比较晚了,客人也都走了。

剩下我跟我爸妈坐在沙发看电视,看连续剧。

我没看前面的剧情,就是陪着他们看。

夜也深越冷,后面干脆拿出一张被子,我们三裹在一起。

那时候我真正理解了那个叫其乐融融的成语。

很暖很温馨。

最好的陪伴,就是多回家看看,多听听他们唠叨。

有时候,你并一定要绞尽脑汁找话题打破尴尬。

其实静静地陪着他们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