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耶律楚材:一位致力儒家治國的悲情政治家

從十二世紀後期開始,我國北方草原文明進入了一個極盛的時期。出身蒙古乞顏部的鐵木真統一了漠北草原,建立了大蒙古汗國,並開始了向世界的進軍。鐵木真死後,蒙古在忽必烈汗的帶領下,建立了極大版圖的帝國,並且在滅亡南宋之後遷都北京,建立了大元王朝。從此蒙古人由遊牧文明進入了以農耕文明為主的社會。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傑出的少數民族歷史人物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他們中的佼佼者當屬契丹貴族出身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晉卿,是遼國皇族之後。他三歲喪父,由母親楊氏養育長大,並在母親的教育之下成長起來的。


細說耶律楚材:一位致力儒家治國的悲情政治家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從小便接受漢文化的薰陶,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學習漢文。他天資聰穎,"博及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下筆為文,若宿構著",很早就樹立了“以儒治國”和“致君澤民”的抱負。金國滅亡時,成吉思汗久聞耶律楚材大名,將其招至帳下,從此成為蒙古重臣。他興漢學,推儒法,行仁政,對蒙古統治者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一、反濫殺的仁者

蒙古帝國的偉業,是建立在馬背上的征伐的基礎上的。由於連年征戰,使得當時中國北方十室九空,給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破壞。蒙古軍隊向來視人命如草芥,“生殺性情,至孥人妻女,取貨財,兼土田,殺人盈市”,對於這種做法,耶律楚材向來非常反對。他曾對成吉思汗說:“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願承天心,以全民命”,極力阻止蒙古士兵對老百姓的濫殺。

蒙古軍中有一個傳統,在攻城時如果遇到強烈抵抗,在城破之時必以屠城報復。1233年,蒙古人攻打金國南京,遭遇了強烈抵抗。大將速不臺將窩闊臺汗建議“城下之日,宜屠之”。耶律楚材立即向大汗進奏:

“將士暴露數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無民,將焉用之?”在他的力諫之下,金太宗取消了屠城令,使得一百多萬南京百姓免遭屠殺。

細說耶律楚材:一位致力儒家治國的悲情政治家

耶律楚材劇照

耶律楚材曾向蒙古統治者分析過,如果動不動屠城,只會引起敵人的拼死反抗。如果“許以不殺,將不攻自下矣”。正是他的多次勸諫,使得蒙古逐漸減少了屠城的次數,讓無數百姓得以保全。

蒙古佔領了中國北方後,極端歧視漢人和女真、契丹等其他民族,動不動對其他民族人民進行殺戮,“殺一漢人者其償價僅與一驢相當”,蒙古人甚至可以毫無理由的當街殺人,這給蒙古治下的北方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動盪。耶律楚材苦口婆心的向元朝統治者說明恢復社會秩序和安定人心的重要性,還將一批光天化日之下在集市搶劫殺人的蒙古人就地正法,終於安定了人心,維護了社會正常秩序。

耶律楚材反濫殺的做法,得到了國字大師王國維的點贊:“蒙古入主華夏,武人專橫,其又絕不知有治民之術,若此時無楚材,人之類正有不知其何如者”。

二、慧眼識才的伯樂

元朝統治者以馬上得天下,迷信武功,輕視文人。滿朝文武中,只有耶律楚材清醒的認識到“國家最急者,人才耳”,這種人才並不是那些一味只知殺伐的武將,而是可以“任帷幄,靖內憂,御外侮”的儒家士人。但是在人才的選擇上,也要慎重,不能把那些“謬託儒術以為名高者”的嘴把式當成人才,而是要選撥有真才實學的真正的人才。


細說耶律楚材:一位致力儒家治國的悲情政治家

耶律楚材劇照

在耶律楚材的力陳之下,蒙古人終於開始了第一次的科舉取士。這次科舉以儒家經典做為考試科目,分經義、辭賦和策論三門。耶律楚材親自寫了一首類似公開信的詩給天下儒生,告訴他們“朝廷將下搜賢詔,莫戀煙霞老此身”,號召儒生們走出家門,為國家效力。正是這次科舉,使得趙著、梁涉等名臣有了出頭之日,他們在日後為元朝統治貢獻了畢生之力。

就是在戰火紛飛的戰場,耶律楚材也沒有忘記去發現人才,尋找人才,保護人才。在蒙古大軍圍攻汴梁城之時,住在汴染城中的著名文學家元好問、孔元惜等人的生命岌岌可危,元好問聽人說耶律楚材愛才,便寫了封信給耶律楚材,向他求救。耶律楚材一方面制止元軍的屠城之舉,另一方面在城破之日,“令收拾散亡禮樂人等”,將一些懂得治國安邦之術的儒士保護起來,之後分別量才施用。連那些為了躲避沉重的賦稅而出家的文士,他也在僧人中進行甄別,將其中通經史的人才挑選出來,給予官職,真正做到了人盡所用。


細說耶律楚材:一位致力儒家治國的悲情政治家

耶律楚材的人才觀非常寬廣,只要是對維護封建儒家社會有用的,都可以拋開等級觀念,加以作用,這是他身上“達則兼濟天下”的人才觀的體現。就是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被當政的乃馬真皇后陷害之時,他也不忘去愛惜和保護人才。耶律楚材對以儒生為主的各類人才的選任和保護不僅為當時的社會發展有利,更重要的是使得中華文明得以延續,不至被戰火割斷。

三、“以儒治國”的政治家

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政權入主中原後,要想實現中原地區的穩固統治和長治久安,都必須要進行不同程度的漢化,用儒家思想來治理國家。因為自漢武帝以來,儒家思想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已深入人心,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

蒙古人剛開始進入中原時,他們接受到的儒家思想很少,很多貴族甚至提出將中原地區改造成蒙古新的牧場。但是,漢族先進的儒家思想和治國理想,以及先進的農耕生產方式必然會影響到蒙古落後的生產方式和文化意識,而蒙古統治者也急需一種適應時代發展的統治方式。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耶律楚材開始了他的“以儒治國”。

蒙古人的政治體制是落後的兀魯思制,這是把土地和臣民分封給貴族,這些貴族享有高度的自治權,掌握封地上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中央政府很難插手。耶律楚材當權後,實行漢法,收攏蒙古貴族的權力,進行重新分配,建立了封建等級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

細說耶律楚材:一位致力儒家治國的悲情政治家

與蒙古士兵在一起的楚材

耶律楚材對忽必烈說過:“行中國之道,即為中國之主”,所以蒙古的政治制度應該“援唐宋之故典,參遼金之遺制,設官分職,立政安發,成一王法”,要以同樣入主中原的北魏和金國為榜樣,以儒治國。但是這種以儒治國也不能照搬漢人的制度,也要考慮到蒙古人的習俗,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得到蒙古貴族的擁護,也能得到漢人百姓的擁戴。

遷都北京就是元朝“以儒治國”的第一個大動作。北京是漢族聚集地,有利於蒙古人的漢化,同時又接近蒙古草原,容易為蒙古貴族所接受。另外,制定正常的科舉制度,以科舉取士,設置“儒學提舉司”,印刷大量的儒家經典著作,使天下讀書人認同元朝統治,並積極出仕。

在治理國家方面,耶律楚材與當時重武輕文的蒙古貴族進行了長期不懈的鬥爭。當時許多蒙古貴族認為“國家方用武,儒者何用?”,耶律楚材就把“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治弓者尚須用弓匠,為天下者豈可不用治天下之匠”的道理分析給那些貴族們聽,終於得到了統治者的贊同。

耶律楚材實行以儒治國的最重要一條就是制定了以中央集權的制度。他從禮儀制度入手,制定了要求蒙古貴族必須遵守的上下尊卑制度,將叩拜禮作為貴族參見大汗時的禮節,突出了皇權。他取消了落後的兀魯思制,使得蒙古不再“裂土分民”,而是對有功者以金銀財帛進行賞賜,維護了中央集權。他採用漢制,定稅率,均賦稅,“以戶為戶,按戶定賦”,同時收回了貴族在封地的收稅權,將財政權統一歸於中央,便得中央政府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他在經濟上的這些漢化措施,有利於飽受戰爭破壞的社會的恢復和發展,也讓人民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

細說耶律楚材:一位致力儒家治國的悲情政治家

四、才華橫溢的詩人

耶律楚材不但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元朝重要的詩人。他的《湛然居士文集》被公認為元詩的開端,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特別是他的西域詩,既展現了了雄奇壯美的西域風光和獨具特色的異域風情,又抒發了思念家鄉、友人的真摯情感,還表達了人生仕途的感慨及盼望統一的情懷。他的詩題材豐富獨特,形式多樣,評議質樸自然,是詩壇承前啟後的詩人。

耶律楚材的西域詩,大多都是寫於扈從西征的途中。他精通契丹、蒙古和漢文化,他的詩結構開闔有致,脈絡鮮明,善於運用漢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的典故,擅長用真實的感受,平實的語言歌頌著神奇的西域。

他在隨軍西進的途中,翻越過許多雪山。在雪山腳下,他寫下了一首《過金山》:“雪壓山峰八月寒,羊腸樵路曲盤盤。千巖競秀清人思,萬壑爭流壯我觀。山腹雲開嵐色潤,松巔風起雨聲幹。光風滿貯詩囊去,一度思山一度看。”

細說耶律楚材:一位致力儒家治國的悲情政治家

耶律楚材書法

這首詩對仗工整,寓情於景,突出了金山的雄壯之美,表達了他對金山的喜愛之情和即將離開金山時的那種戀戀不捨。全詩氣勢磅礴,意象壯美,展現了一個風光奇絕的西域世界。

他寫西域的水,也別具匠心,運用誇張手法,表現了蒙古軍隊不畏艱險的英雄氣概,也表達了對戰爭的自信和一種成功的自豪。他的《過閭居河之五》寫道:“河冰春盡水無聲,靠岸鉤魚羨擊冰。乍遠南州如夢蝶,暫遊北海若飛鵬。隋堤柳絮風何處,越嶺梅花信莫憑。試暫停鞭望西北,迎風羸馬不堪乘。”

面對洶湧的河流,他展開了“南州夢蝶”、“北海飛鵬”、“隋堤柳絮”以及“越嶺梅花”的聯想,全詩由實景轉入虛景之後再回實景,展示出了詩人迎風乘馬,揚鞭馳騁的英姿和軍隊涉水前行的那種無畏氣勢。

抒情言志詩是耶律楚材詩歌的一個重要內容。他用真實自然的筆墨,寫出了自己的情感的志趣,也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希望早日結束戰爭,天下人共享太平的心情和祝願。正如他的詩中所寫:“五年只得一書題,路遠山長夢亦迷。睡老黑甜酣順北,冷官清淡泊遼西。羨人得志能如虎,笑我乏才粗效雞。佇看天兵旋北闕,從今不用玉關泥。”

細說耶律楚材:一位致力儒家治國的悲情政治家

耶律楚材的詩,無一不是反映他盼望和平統一、太平盛世的理想,體現他的憂國憂民情懷,具有進步的時代意義。他的詩形式多樣,不拘一格,語言質樸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感,天然本色。他的詩因其獨有的“華夷混一、天下一統”的思想,在文學價值之外,更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五、耶律楚材的悲情人生

耶律楚材雖然是元初最傑出的政治家,但是他出身契丹王族,身處一個朝代變更、社會動盪的時代,他正直的性格和不被蒙古貴族理解的政治見解為他樹立了很多政治敵人,從而註定了他的悲情人生。

耶律楚材才能出眾,他也因此受到統治者的信任,使得他能夠按照心中構築的藍圖來進行改革,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摒棄遊牧民族的剝削手段,創建強有力的中央控制的稅收制度,剝奪了貴族斂財的手段,建立了封建等級制度,維護中央集權,都損害了貴族集團的利益。所以一旦奸臣當道,耶律楚材就是他們要對付的第一個目標。

耶律楚材深受儒家入世、佛家出世、道家遁世思想的影響,但又不得不在蒙古貴族複雜關係中艱難存活,他的內心常常充滿了矛盾。他的施政方法總是被人詬病,制定的政策總是被人抵制,有時他不得不屈從於蒙古貴族龐大的舊勢力,這使得他的心中充滿了悲傷。


細說耶律楚材:一位致力儒家治國的悲情政治家

事實上耶律楚材一生都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打擊,他是貴族集團的眼中釘,經常被誣陷和陷害,但是他毫不畏懼,以漢武帝時的晁錯自比,“惟希一統皇家義,何暇重思晁氏危”,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耶律楚材的一生是悲情的,他的悲情在於他篤學禪宗卻始終沒放棄心中的儒家仁政,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悲劇。他身處的時代決定了他信奉的儒學很難得到完整的推行,因為龐大的蒙古政權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全漢化;但他卻有著迎難而上的堅韌不拔。他的悲情人生,是歷史先行者的悲情,但是他的主張和政策,被歷史證明是對的。他是一位既反映統治階級利益,又關注人民利益的傑出的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