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苏沪浙皖三千孤儿北上草原:汉族孤儿与蒙古额吉民族情缘

——谨以此文献给为三千汉族孤儿呕心沥血的草原母亲们!二郎神探案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您的关注、分享、点赞、评论就是对笔者最大的鼓励!

1959年,江苏、浙江、安徽一带发生严重水旱虫雹自然灾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几十所孤儿院顿时人满为患。粮食供应严重不足,孤儿们纷纷患病、夭折。

各孤儿院负责人立即向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求救,康克清马上汇报周恩来总理:“可不可以从少数民族地区调一些奶粉,暂解灾区孤儿的燃眉之急……”

1960年的一个星期六清晨,周总理给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打电话:“乌兰夫同志,内蒙古是不是可以支援灾区孤儿院一些奶粉……”

放下总理的电话,乌兰夫陷入沉思:“奶粉只能解决一时之需,最好能把孤儿们接到草原,由内蒙古人民来抚养……”

乌兰夫拨通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杨植霖的电话:“灾区有三千名孤儿,我们能不能接?”

二十分钟后,杨植霖回电:“三千名孤儿我们可以接!”

乌兰夫下令:“卫生厅立即派出医护人员,前去上海接收孤儿!”

乌兰夫随即回复周总理:“内蒙古可以接收三千名孤儿……,蒙古族人民历来喜爱孩子,这些孤儿在草原上一定能够茁壮成长!”

周总理十分欣慰:“乌兰夫同志,我替三千名孤儿谢谢内蒙古人民!”

六十年前苏沪浙皖三千孤儿北上草原:汉族孤儿与蒙古额吉民族情缘

汉族孤儿到来的消息在蒙古大草原传开,从白发苍苍的额吉到中年妇女甚至新婚夫妇,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或骑马或赶着勒勒车,有的甚至步行几百里,纷纷赶来认养孤儿。

孤儿临时安置处,角落里的一名身材矮小骨瘦如柴的男孩引起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妇女敖根的注意……

善良的敖根向男孩张开臂膀:“孩子……,跟额吉回家好不好?”

男孩惊恐地盯着陌生的敖根,工作人员轻轻伏到敖根的耳边:“这孩子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

敖根的眼睛更加慈祥:“我跟这孩子有缘!”

工作人员将男孩交到敖根的手中:“孩子……,以后这就是你的额吉……”

男孩迟疑着:“额吉……”

敖根抚摸着男孩瘦瘦的小脸:“额吉就是妈妈!”

男孩喃喃自语:“额吉就是妈妈……”

敖根用衣袖擦去男孩脸上的尘土:“告诉额吉,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懵懂地摇摇头,工作人员指着男孩衣服上一块小布条:“上面的编号就是他的名字!”

敖根脱口而出:“ 朝克图……,以后你就是额吉的朝克图!”

工作人员拍拍男孩的小脑袋:“朝克图就是有精神有尊严的意思,这名字好!”

妇女赞达拉将一名两岁女孩抱回家:“你们看我家的通嘎拉嘎漂亮吧?”

乡亲们纷纷祝福:“通嘎拉嘎长大一定会是一朵美丽的太阳花!”

妇女车布勒也将一名男孩领回家,为他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丹达嘎……

短短几天,首批到达的孤儿全部被领养,蒙古族额吉们为他们取了一个又一个动听的名字:国秀梅、党育宝、乌兰、格日勒、娜仁花……

一天清晨,乌兰夫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一名工作人员匆匆走来:“乌兰夫同志……,一名孤儿被牧民带回家后死亡!”

乌兰夫呼地站起身:“立即调查清楚!”

那名孤儿的死因很快查清:孤儿们太过虚弱,加上水土不服,又突然进入牧民家中喝奶吃肉,导致身体不适……

乌兰夫当即下令:“迅速调整接收方案,身体不好的孩子先在保育院治疗,等休养强壮后再交给牧民……;少数的残疾孤儿先放到幼儿园,指定专人抚养!”

四子王旗保健站,19岁的少女都贵玛被安排负责二十八名孤儿的日常生活。

每天给孩子们做饭、洗衣、煮牛奶、教蒙语,与孩子们一起玩,哄孩子们入睡,美丽的都贵玛马不停蹄,却苦中有乐。

一天夜里,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年龄最小的孤儿呼和突然流着鼻涕钻进都贵玛的被窝:“妈妈……,我怕……”

自小也是孤儿的都贵玛张开双手将小呼和搂进怀中:“呼和乖……,有妈妈在,咱不怕打雷雷,啊……”

小呼和依偎在都贵玛的怀中恬然入梦,聆听着满屋子二十八个孩子的梦呓,都贵玛脸上露出母性的微笑:“我是妈妈……,我是妈妈……”

哈音哈尔瓦公社卫生院,33岁的护理员张凤仙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单位附近的一所学校,很快被临时安置在学校里的六名孤儿吸引……

学校老师告诉张凤仙:“最大的两个叫黄志刚、毛世勇……,六个孩子自己结为兄妹,抱团抗拒分散收养,我们稍不留神,他们就会集体逃跑……;可现在是三年国家困难时期,哪家牧民也无法一下收养六个孩子……”

从此,张凤仙每天上下班都会来看望六个孩子,有时给他们洗衣、梳头、洗脸,有时会带来糖果、瓜子、葡萄干,孩子们很快喜欢上这位眉清目秀、说话细声细气红的红脸蒙古族阿姨……

蒙古高原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张凤仙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在畜牧场工作的丈夫道尔吉为妻子披上衣服:“有心事?”

张凤仙听着窗外的寒风呼啸:“放心不下那六个孩子……”

善良的道尔吉点点头:“没额吉的孩子,就像这高原上的沙芦草……”

张凤仙鼓起勇气:“咱们结婚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孩子……,要不咱把六个孩子收养了吧……”

道尔吉紧紧地抱住妻子抖动的肩头:“你早就想好了吧?”

听完张凤仙与道尔吉的请求,工作人员大吃一惊:“这么多孩子,您们一起收养?”

张凤仙用力点点头:“请政府放心……,我们一定会把六个孩子照顾好!”

六个孩子吃不惯草原上的果条与炒面,张凤仙将家中的白面换成大米;六个孩子喜欢吃饺子,张凤仙又一遍又一遍向人家学会包饺子……

一年春节的前夕,物资极为紧张,政府部门为每名孤儿特批5斤大米……

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张凤仙一人赶着牛车到一百多里外的化德县领米点……

返回途中,夜空中的雪越下越大,寒冷、劳累、饥饿一起袭来,再也支撑不住的张凤仙终于瘫坐在雪窝中昏沉睡去,手里却仍紧紧攥着赶牛的缰绳……

草原上此起彼伏的狼嗥声将张凤仙惊醒,拍拍满身的积雪,张凤仙挣扎着继续出发……

来回整整三天三夜,回到家的张凤仙“扑通”一下栽倒在地!

敖根与朝克图相依为命,每天接羔羊、配草、拌料,敖根的忙碌换来幼年朝克图丰盛的饭菜与温暖的衣裳。

风狂雪大的冬天,敖根额吉总是将朝克图捂得暖暖实实;敖根外出,朝克图便张望守候;敖根归来,朝克图则远远地跑来迎接……

最为艰难的1969年冬季,敖根白天在牧场背石头修水渠,晚上又被批斗,可一回到家中,敖根便将朝克图冻僵的小手小脚暖进自己的怀中……

一个寒冷的冬夜,再也无法忍受屈辱的敖根冲出蒙古包准备割腕自杀,可跑出没多远便昏倒在地!

当敖根渐渐醒来,却发现小朝克图竟趴在雪地里,正用石头拼命将刀砸烂……

漆黑的冬夜,凛冽的寒风,母子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相互擦拭着泪水……

六十年前苏沪浙皖三千孤儿北上草原:汉族孤儿与蒙古额吉民族情缘

为了照顾通嘎拉嘎,赞达拉干脆辞掉工作,一边教通嘎拉嘎蒙语,一边坚持让她学汉语。

以为额吉要将自己送走,小通嘎拉嘎抱着赞达拉的腿哀求:“我就要学蒙语……,我就要学蒙语……”

通嘎拉嘎喜欢花儿,赞达拉特意为她养上一大盆太阳花,小通嘎拉嘎高兴地拍着小手:“额吉就像太阳花……”

都贵玛照顾的二十八个孩子,一个个被养壮,又一个个被领养,善良的都贵玛一次又一次忍受生离死别……

勤劳的车布勒从不舍得丹达嘎干重活,长大后便送他参军,却将自己的亲生儿女留在牧区放牧……

退役归来的丹达嘎被评为锡林郭勒盟带领牧民奔小康先进个人,带领牧民们走上致富路,五年时间还清二十万元集体债务,又将一位生活困难的五保老人接到家中抚养十多年。

长大的通嘎拉嘎跟赞达拉额吉学会缝制民族服装手艺,办起了服装店,又免费培训牧民们制作民族服装的手艺。

张凤仙与道尔吉抚养的六个孩子也茁壮成长,在镶黄旗物资局工作的黄志刚荣获二等功,在部队上的毛世勇三次获得嘉奖,巴特尔考上南京气象学院,党玉宝应征入伍,其木格当上邮电局话务员,高娃则考进了南开大学……

都贵玛当年照顾的二十八个孩子也都长大成人各自成家立业,现在的都贵玛已经拥有一个上百人的民族大家庭…

2017年7月26日,内蒙古镶黄旗宝格达音高勒苏木,黄昏下的草原,忧伤的马头琴声,黄志刚兄妹六人手捧蓝色哈达,弯腰敬上一杯酒,长跪在一座墓碑前,墓碑上“慈父道尔吉,慈母张凤仙”的苍劲镌刻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草原额吉们与汉族孤儿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民族情缘……

六十年前苏沪浙皖三千孤儿北上草原:汉族孤儿与蒙古额吉民族情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