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

有一位当老师的朋友,前几天忍不住和我吐槽:


“现在孩子们的家庭教育,要么是爸爸妈妈两人都不管,直接把教育的压力推给老师,要么就是爸爸习惯性缺席,把教育压力推给妈妈,妈妈又太过强势,不会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这后一种家庭是最多的。”


深以为然。


有没有发现,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大多数都存在这种通病: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


中国式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


中国式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

爸爸不出力


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每十年都会做一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最近一次是在2010年。


报告显示,在40岁以下被访爸爸中,最近一年从不或很少照料孩子生活的占到70%,从不或很少辅导孩子功课的占到47%,而妈妈在这两项的表现分别为7%和20%。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在妈妈的照顾和教育下长大的。


由黄磊、海清主演的家庭剧《小欢喜》,其中,乔英子的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


乔英子成长于一个离异家庭,但哪怕父母没离婚之前,英子也是由妈妈宋倩一个人带大的。从小,爸爸乔卫东就没对英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习教育有过什么帮助。


剧中,一段英子和母亲吵架的场景让人泪目。


英子说自己学习压力大,才会逃课,妈妈宋倩听了,眼泪就夺眶而出,她也委屈:


“我压力不大呀,都是妈妈一个人带你长大的呀。我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备课,我起早贪黑给你买菜做饭,照顾你的起居……”


中国式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


中国式的妈妈,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没关系,哪怕丈夫缺席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也能以一己之力撑起一个家,给孩子提供最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可中国式的爸爸,却习惯了不出力。哪怕偶尔出力,也像是“诈尸式育儿”一样,不仅没带来任何帮助,还给孩子和妈妈添点乱。


比如乔英子的爸爸乔卫东,孩子高三了,终于知道要关心孩子学习和成长了,出钱给孩子买了她喜欢的玩具,用讨好孩子的方式希望和孩子亲近,一味放任孩子玩耍,以此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


但最后,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破坏了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关系。


有多少家庭的爸爸,有能力的,就只出钱不出力,觉得赚钱很辛苦,钱到位了就以为自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付出最多的一个。没能力的,就只发脾气不出力,没什么本事却还总是喜欢时不时指点母亲的教育方式。


古语有言:子不教,父之过。


更有研究表明,爸爸付出越多、在孩子成长中的参与度越高,孩子就越聪明、适应力越强、越有责任感。


没有哪个孩子希望,父亲在他的生活里,是几乎消失的。


爸爸不仅仅只是一个称呼,更代表着责任和荣誉,一个不出力的父亲,又怎能孕育出一个优秀健康的孩子?


更何况,有时,爸爸的不出力,只能逼得妈妈用蛮力。


中国式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

妈妈用蛮力


看过央视的一则跟拍式纪录片《零零后》,其中有一个叫“锡坤”的孩子。


因为爸爸在外工作,陪伴孩子成长的都是妈妈。妈妈每天为锡坤的生活和教育操碎了心。


孩子想当科学家时,她马上买了实验材料,却又担心他专注科研,以后人际交往会不会有问题;


孩子迷上魔术,她一边找培训老师,一边焦虑孩子的未来,长大后靠魔术没办法养家……


但当锡坤长到12岁时,就开始对妈妈的各项叮嘱不耐烦了。


有一次,妈妈为了让孩子合群,给他报了英文夏令营,夏令营结束时,锡坤原本有一项演出,但他却临阵放弃。


妈妈知道这个消息后,连夜赶到营地,不断地对锡坤劝说和施压。


记者采访锡坤时,他说:“是我妈妈让我去表演的,她给我争取的这次机会,我是被逼的。”


中国式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


他还说:“我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会离开我,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不想丢人。”


很多母亲都会埋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但其实,他们知道得很清楚。


知道妈妈对自己的付出,知道有些机会来之不易,知道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可并不代表这样的“良苦用心”孩子就只能兴高采烈地接受。


有期《少年说》,一个孩子鼓起勇气大声地控诉妈妈:“为什么我休息的时候,要上那么多补习班,我有12个补习班。”


中国式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


没有哪个孩子希望,生活里只剩下学习,就像没有哪个大人希望,生活里就只剩下工作。


孩子学习固然重要,但再重要,也需要量力而行。


太过用力的教育,教不出聪明独立的孩子,毫无章法式的蛮力逼迫,也只会牢牢锁住孩子生命的可能性。


别让孩子成年之后,成为一个人人厌烦的妈宝。


性格里藏着胆怯,眼神里含着孤独,一边渴望自我独立,一边又习惯性依赖父母。


教育需要的是良性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控制和逼迫。哪怕为了孩子好,也要把握好分寸,做个不过分越界的引路人。


教育也急不来,越是着急,越是焦虑,反而成效越低。毕竟,最好的家庭教育,不看过程,就看结果,孩子的未来有多优秀,看得不是用的蛮力有多大,而是方式是否到位,孩子是否真心向学。


中国式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


终究,父母只能陪伴孩子四分之一的人生,家庭教育也只在前20年才真正有效。


对孩子的人生来说,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每一个角色都很重要,都缺一不可。


但如果妈妈能匀一点力气给爸爸,爸爸匀一点放松的心态给妈妈,这场家庭教育的天平就不会歪斜得太过分。


妈妈不该事事都管,爸爸不该事事放手,教育孩子的路上,一家人各司其职,既要一起陪伴孩子成长,给孩子充分的亲密和尊重,也要懂得适时和孩子分离。


一个不缺爱,不缺理解和信任,不缺自由空间的孩子,才是我们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希望。


中国式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