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為什麼說: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指誰?

這裡面說的“化骨龍”,對應了“討債鬼”,又在家的範圍之內,明顯所說家裡出了“敗家子”。即便家裡有金山銀山,也會被吃空,有貪婪之意。現在也可以所指家門不幸,出了一個不肖子孫,敗家了。深層次原因的背後,有些家長也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太溺愛孩子了?助長了孩子變成了“化骨龍”?

農村老話為什麼說: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指誰?


這裡的“化骨龍”,是借用了神話中饕餮。這個比喻非常恰到好處,因為傳說中,龍生九子,各不相同,而饕餮就是龍的九子之一,這傢伙在神話傳說中,太貪吃。不過在《左轉》中記載。饕餮不是龍的兒子,而是縉雲氏的兒子。 而縉雲氏又是與當時與帝鴻氏、少昊氏、顓頊氏並列的古老氏族之一。 原文中是這樣記載的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聚斂積實,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此時的饕餮,與混沌、窮奇、檮杌合稱“四凶”。傳說饕餮由於太貪吃了,甚至是把自己的身體都吃掉了,所以饕餮只有一個大腦袋和一張大嘴。


農村老話為什麼說: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指誰?

根據這兩種說法,無論饕餮是龍之子,或者是縉雲氏之子,“化骨龍”明顯所指是有個別家庭的後代,也就是孩子。記得上初中的時候,誰家孩子在學校附近飯館“借債”了,最後會被叫家長來解決。家長數落自家孩子的時候,經常會說是“該孩子的”,有的家長直接說“上輩子作孽了,這輩子給家裡弄了一個討債鬼”,哀嘆家門不幸。這裡只是說有些小孩子貪吃,遠沒有到敗家的程度。那麼,根據神話故事,以前饕餮所指貪吃的一種象徵,形容一個家庭會被孩子吃窮。這個問題現在看來有點“天方夜譚”,不過事實上,在古代人們生活條件差的家庭,養活孩子真的不易。要不然有老話說:小買賣怕吃,大買賣怕賠。現實中真有這樣的例子。

農村老話為什麼說: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指誰?

我家鄰村一個人,父輩哥仨就他一根獨苗,要啥給啥,養成了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壞習慣。後來長大以後,家裡為了給他娶媳婦,就給他在村子旁邊開了一個小“超市”,九十年代叫“代銷店”。我當時還小,看著代銷店裡琳琅滿目的好吃的都咽口水,不過沒錢吃不到啊,這人每天想吃啥就吃啥,羨慕壞我們一幫小孩子了。後來仗著他家“有錢”,娶了媳婦,這下倒好,夫妻兩個人都這樣,農忙也不去幫家裡幹活,得過且過,就是吃喝……娶到媳婦不出三年,他家的三頭牛也賣了,代銷店也經營不下去了,因為沒錢進貨了。說實在的,當時的代銷店買賣好做,附近別的村子的代銷店都賺了錢,就他一家好好的生意做不下去了,如今他老婆孩子也不知道跑哪裡去了。這個例子,就是明顯應了老話說:“小買賣怕吃”的箴言,被自己吃破產了。

農村老話為什麼說: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指誰?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吃喝雖然看似問題不大,要不根據自家的生活條件,毫無節制的“高消費”,也會很快敗家。好比一些大學生陷入“不良網貸”裡面,這樣的反面事例也有,我就不細說了,是不是孩子貪婪的過?事情的本質還在家庭教育上,不能太溺愛孩子了,要教育孩子有正確的消費觀,要根據家庭實情消費,消費自己力所能及的消費,超出了家庭經濟的承受能力,就會造成家庭經濟“破產”,非常嚴重。這樣的孩子,可不是就容易變成了“化骨龍”,成為饕餮了嗎?要讓孩子明白,想享受“饕餮盛宴”,自己努力好了,不要做家庭的“饕餮”,做掌控饕餮的人,才是人生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