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按月輪飯”養老,對子女最公平,可對老人公平嗎?

農村老齡化的最快,在老齡化社會的背景下,隨便進入一個農村,幾乎都看不到幾個年輕人,反而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們居多。而年輕人和中年人則是外出務工的主力,他們一年幾乎都回不了幾次家裡,只有春節時候才會返家。

農村“按月輪飯”養老,對子女最公平,可對老人公平嗎?

他們對家裡的照顧上,僅限於經濟層面,把掙到的錢轉給家裡補貼家用。但是隨著家中老人的年紀越來越大,甚至有些老人已經到了無法自理的年紀,贍養老人和外出掙錢就成了一組矛盾。在農村老人們來講,他們並沒有什麼退休金,現在年滿60的老人每月能有幾十塊錢,但這錢也就是補貼補貼而已,沒啥實際意義,尤其是對於有病在身的老人,就更是杯水車薪了。

農村“按月輪飯”養老,對子女最公平,可對老人公平嗎?

老人有了病,就需要子女輪流照顧進行贍養了。農村的家庭孩子較多,一代基本上兄弟姐妹都有兩三個,甚至五六個。為了均衡,不少家庭都採用子女輪流照顧的做法,但是這種看似對子女公平的做法,老人真的領情嗎?對老人而言又是否真的滿意,過的真的舒心呢?有老人就講,按月輪飯式的養老,對子女看似公平,但每月換一個地方,讓自己覺得一直都在漂泊,哪裡都不是家。

農村“按月輪飯”養老,對子女最公平,可對老人公平嗎?

農村有句話叫“養兒防老”,之所以不說養女兒防老,主要是女兒是要出嫁的,而兒子則不會。這樣其實就是保障自己在年老之後能有一個養老的人和固定的養老的地方。但若是獨生子女,那沒得選,再苦再累也就是他的事了,可若是兄弟好幾個,大家未免就心裡不大平衡,甚至會相互推諉,怕自己吃虧等等。這樣對於子女們,輪流贍養成了最公平的做法。

農村“按月輪飯”養老,對子女最公平,可對老人公平嗎?

但看似公平的背後,老人又是否願意這樣做呢?這恐怕就和子女的意見截然相反了。人老了,希望安定,因為辛苦了一輩子,不想過那種四處流浪的日子了。並且老人們通常都會得到一個結論,不論去了哪個兒女的家裡,感覺那都不是自己的家,都沒有一種歸屬感。甚至老人還會產生自卑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為了子女的累贅,到了哪裡都不願意收留。

農村“按月輪飯”養老,對子女最公平,可對老人公平嗎?

人老了,喜歡看到歡喜團聚的場景,喜歡參與其樂融融的場景,為了贍養而發生的子女間的爭吵,最讓老人傷心了。在贍養父母的時候,子女多考慮的是自己,其實不妨這樣想,在父母養育我們的時候,可曾有一點想過自己呢?想過以後這個孩子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呢?老人有財產也罷,沒有錢也好,不論錢給哪一個子女,只要老人養活了自己,就有義務去贍養老人。如果兄弟姐妹多,老人願意在誰家住,其他兄弟姐妹拿錢,不要以任何藉口不出錢!而且是隻許多拿不許少拿!

農村“按月輪飯”養老,對子女最公平,可對老人公平嗎?

農村老話講:“父母在,人生尚有歸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不趁著老人在世孝順他們,難道要留一輩子的遺憾嗎?您對此怎麼看呢?歡迎文末留言,一起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