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圖存,近代中國各階級、各政治集團提出不同救國方案

鴉片戰爭後,隨著民族危機的日益嚴重,為了救亡圖存,各階級、各政治集團提出的不同方案主要有:

1、地主階級改革派的“固疆強國”、“師夷長技以制夷”。魏源秉承林則徐的思想,在林則徐《四洲志》的基礎上著成《海國圖志》,明確提出 “師夷長技”思想,固然有攘外之急需,但絕非皮毛之見,它包含著深刻的革新思想,已顯示出他們用世界眼光思考中國問題的遠見卓識。

救亡圖存,近代中國各階級、各政治集團提出不同救國方案

2、農民階級以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為代表,《天朝田畝制度》確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大同理想。以及洪仁玕在1859年的《資政新篇》,這是近代中國最早提出的發展資本主義的近代化綱領,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願望,由於農民階級自身的侷限性以及沒有付諸實施的客觀環境和條件,對太平天國革命的發展並未產生實際作用。太平天國最終被中外反動勢力鎮壓了。


3、洋務派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洋務運動“求強”"求富"興辦洋務,洋務派向西方學習的種種作為,體現了中國人不甘落後,奮起直追的勇氣。但是,他們在不改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單靠引進先進技術來挽救國家危局,是不可能成功的,1894年的甲午戰爭宣告洋務派強國夢的破滅。


4、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的“變法維新”,實行“君主立憲”。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堅持了103天的變法,最終,由於變法維新觸動了慈禧及守舊勢力的利益而遭到鎮壓。


5、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推翻專制、創建共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國人繼續進行學習西方、變革中國的努力,他們認為靠溫和的改良是不能實現變革圖強的,需用暴力革命徹底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才能真正改變中國。1911年武昌起義激起了全國規模的革命,腐朽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被推翻,資產階級共和制度在中國誕生。然而,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而後,整個中國成了軍閥的角鬥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救亡圖存,近代中國各階級、各政治集團提出不同救國方案

要真正使中國走上正道,必須從提高國民素質入手,徹底批判封建的思想文化,樹立全新的文化觀念。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思想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興起了。


6、民主主義者的民主與科學。以李大釗、陳獨秀、魯迅為代表的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對封建的傳統文化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徹底批判。他們認為,民主不僅僅是一種政體,而且還是一種文化,凡是與封建主義相對立的觀念形態,如自由、平等、公正、人權、個性解放等都是民主政體的內容。民主文化是指合乎理性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態度,是自由、公正、平等的文化形態和文化精神。科學是與專制對立的,因為專制帝王思想的背後就是愚昧和迷信。只有樹立起科學的精神,以科學的方法研究一切問題,才能真正破除迷信,革去愚昧,使國民素質有質的改變。


救亡圖存,近代中國各階級、各政治集團提出不同救國方案

近代中國百年滄桑,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前仆後繼,英勇犧牲。直到20世紀初, 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們以自己如火的熱情、深沉的理念和勇敢的精神,為中國人接納、吸收人類進步文化鋪就了平坦的大道。最後,先進的中國人經過思考、辯駁、比較,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改造中國的思想武器,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並贏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新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