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不追求過高GDP,今年目標:全省貧困縣摘帽,可支配收入增加

江西省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出爐

江西不追求過高GDP,今年目標:全省貧困縣摘帽,可支配收入增加


江西營商

12小時前

4 月 9 日,記者獲悉,《江西省 2020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已經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做好今年工作,要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盡銳出戰打贏脫貧攻堅戰,鐵心硬手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不懈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硬任務。

【目標】

41.1 萬貧困人口脫貧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757.5 億元,增長 8.0%;財政總收入 4001.5 億元,增長 5.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2486.5 億元,增長 4.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8421.6 億元,增長 11.3%;實際利用外資 135.79 億美元,增長 8%;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 8.1%、9.2%,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主要經濟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較好完成了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 並實現 " 一個保持、四個突破 ",即: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全國 " 第一方陣 ",人均 GDP 突破 5 萬元,三產佔比超過二產佔比,財政總收入突破 4000 億元,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突破 1000 公里,為實現 " 十三五 " 規劃目標、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動能轉換步伐加快,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 36.1%、21.2%,分別提高 2.3 和 4.1 個百分點。發展後勁不斷增強,昌吉贛高鐵建成投運,高速鐵路實現設區市全覆蓋,浩吉鐵路、贛州黃金機場改擴建、井岡山機場二期擴建、兆馳 LED 外延片和芯片等重大項目建成投運。啟動實施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行動,全年為企業減負 1450 億元,動力活力進一步釋放。全面實施 " 一圈引領、兩軸驅動、三區協同 " 區域發展戰略,板塊支撐更加有力。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定。41.1 萬貧困人口脫貧、剩餘 7 個貧困縣全部達到摘帽條件、剩餘 387 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降至 0.27%,年初安排的 51 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8%

2020 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GDP 增長 8% 左右,其中一產增加值增長 3% 左右,二產增加值增長 8% 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8.2% 左右,三產增加值增長 8.5% 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9% 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 10.5% 左右;實際利用外資增長 6%;全社會研發投入佔比 1.8% 以上;三產佔 GDP 比重達 48.5%;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 37%、22%;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 58.6%;財政總收入增長 4.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 3.3%;新增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 4700 億元;森林覆蓋率穩定在 63.1%,水、空氣等質量指標達到國家考核要求,節能減排完成國家下達任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8.5%;新增城鎮就業 45 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4.5% 以內,城鎮調查失業率 5.5% 左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 3.5% 左右。

【重點工作】

●實施 "2+6+N" 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

大力實施 "2+6+N" 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聚焦航空、電子信息、中醫藥、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六大優勢產業,深入實施鑄鏈強鏈補鏈擴鏈工程。著力提升南昌航空城、景德鎮航空小鎮、京九(江西)電子信息產業帶、南昌光谷、" 中國稀金谷 " 等重大平臺能級,開工建設阿里雲(九江)數字小鎮、上饒哈工大文旅智能裝備產業基地,基本建成中醫藥科創城、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加快新一代鋰離子動力電池等產業化步伐,做大做強鷹潭下一代信息網絡、贛州新型功能材料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創建一批省級數字經濟創新試驗區和基地

圍繞打造 " 物聯江西 "" 智慧江西 "、世界級 "VR 中心 ",建設若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開展贛州稀金谷 + 工業互聯網試點,抓好南昌 VR 科創城、上饒大數據科創城、鷹潭物聯網研究中心等數字經濟平臺建設,加快推進鷹潭三川智慧年產 5 萬臺智能水錶、九江物聯網模組及智能終端製造、南昌泰豪 VR 產城融合基地等重大項目,引進培育一批 VR 終端製造企業。深化與阿里巴巴、華為、騰訊、京東等領軍企業的戰略合作。爭創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創建一批省級數字經濟創新試驗區和試驗基地。

●力爭贛京合作簽署事項儘快落地落實

深入實施 " 一帶一路 " 佈局行動,以國際產能合作為重點,成立 " 一帶一路 " 中國瓷器之路旅遊聯盟,抓好江銅哈薩克斯坦巴庫塔鎢礦、贊比亞(江西)多功能經濟區、葡萄牙里斯本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等項目建設。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依託國家通道、開放平臺、合作機制,做實做優省際合作平臺,力爭贛京合作簽署事項儘快落地落實,爭取開發性金融更多支持我省長江大保護和綠色發展項目,全面推進贛浙邊際合作(衢饒)示範區建設,爭創國家贛湘邊合作示範區。

●培育壯大省內骨幹環保企業

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生態農業、大健康等綠色產業。推廣汙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壯大一批省內骨幹環保企業。開工建設中國瑞林新餘生態環境產業園等項目,加快推進江西巴頓多金屬二次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等項目。加快推進用能權、水權、排汙權、碳排放權等環境權益交易,推廣合同能源、合同環境管理模式,建設一批資源綜合利用基地。探索建立生態產品供給、價值核算、市場交易、價值轉換的全過程體系。加快推進撫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九江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井岡山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實踐創新基地等建設。

●大力推行 " 五個一 " 產業扶貧模式

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堅持 " 兩不愁三保障 " 脫貧標準,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增後勁,大力推行 " 五個一 " 產業扶貧模式、" 一領辦三參與 " 產業合作方式,統籌抓好就業扶貧車間、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以工代賑等工作,確保全省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縣全部 " 摘帽 "。健全脫貧成果鞏固提升機制,嚴格落實 " 四個不摘 " 要求,大力開展扶貧扶志感恩行動,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抓好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

●降低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

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穩就業三年行動計劃,著力做好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創業服務。切實抓好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企業的用工監測和幫扶,按照國家部署,實施職業技能提升和高職擴招提質兩個 " 三年行動 ",啟動贛鄱工匠培育實訓基地建設,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加大 " 雙創 " 支持力度,推動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縣建設,降低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 110 億元。大力支持靈活就業,抓緊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靈活就業的規定,積極開展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