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方卓:我们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长觉得孩子吃不了苦

大家有的可能对董方卓不太熟悉,董方卓是中国足球的前国脚,现在已经退役,从事着足球青训的工作,年轻时的董方卓也是国家队赫赫有名的人物,曾留洋过曼联,那他的这些跟教育,跟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什么关系呢?

董方卓:我们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长觉得孩子吃不了苦


前段时间,他接受了一个访问,记者问他:是不是现在的小球员不那么能吃苦。

他说:现在的小球员吃不了苦是家长给的,家长觉得孩子吃不了苦,一训练出汗就去问会不会中暑,有没有累到等等类似的语言。导致现在很多的小球员训练的基础不扎实。

那他的这些对于小球员的言论呢,在我看来并不是仅仅对于球员,对于很多职业的人来说,家长觉得孩子吃不了苦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阻碍。而我们家长这些对于孩子的关心也就成为了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了。

董方卓:我们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长觉得孩子吃不了苦

我们的孩子真的吃不了苦吗?

无论是在足球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总是有为之而不断的努力的人,他们吃了许多的苦,越过了很多的障碍,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们吃的这些苦也终究会让他们在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人生路也会越来越丰富。

论起吃苦,有哪个能有我们的兵哥哥吃的苦多呢?他们每天站军姿、做军操、动不动就是几十公里越野,这些他们都挺过来了,看过一段视频,一群军人站在河边,一般站在台阶上,一半在空中悬着,这样的视频看起来真让人揪心,这样,他们也是硬生生一动不动的坚持了下来,你说这个叫不叫吃苦呢?

他们不是钢铁侠,不是绿巨人,也不是什么超级英雄,他们最初也只是一个孩子,只不过在一个环境下,他们经过不断的磨练和成长,将自己锻炼成了一个能够吃苦的人。

我想这个例子应该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我们的孩子并不是不能吃苦而是我们允许不允许我们的孩子去吃苦,如果给我们孩子足够的机会,我们的孩子是完全可以吃的了苦的。

董方卓:我们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长觉得孩子吃不了苦


家长孩子觉得孩子吃不了苦

在外面许多家长的思维世界里,孩子是虚弱的,在加上现代很多的教育专家的引导,外面要爱孩子,要保护孩子,要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就会导致外面很多的成人认为外面的孩子的承受能力很弱,并不能够承受很大的干扰,再加上一些爱子的心理呢,就更加的接受不了孩子去受一些苦了。

董方卓:我们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长觉得孩子吃不了苦

举个例子,这个例子可能有一些极端,但是它能够很清晰的反应出一些问题,这是一个纪录片,具体的哪个国家的不清楚了,叫做“死亡爬行”。橄榄球训练场上,教练带着球员在做相应的训练,但是呢,许多球员的态度不好,于是他就召集他们,给他们呢展示了他们的极限,让一个人蒙眼的状态下做死亡爬行的训练,球员不知道自己爬了多远,但是呢教练就在旁边一直鼓励着他要坚持下去,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他倒下了,但是他倒下的地方确实远远大于他预期的成绩的地方。

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能够做到坚持下去,包括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坚持下去,因为在他的脑海里给自己的设定就是10米。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成人觉得我们孩子吃不了苦的时候呢,就会把这种感觉传递给孩子,这种感觉的传递会让孩子真的就觉得自己就只能做真没多,没有了逼自己一把,让自己成功的欲望了。

很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 ,我们觉得孩子吃不了苦,然后就变成孩子真的就吃不了苦了。

董方卓:我们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长觉得孩子吃不了苦

我吃过的苦,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再吃一遍呢?

很多家长,尤其是小时候吃过苦的家长,都想着自己吃过的苦不要让孩子再吃一次,自己走过的路也总是想着给孩子找捷径,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捷径肯定是有的,但是呢,孩子游戏额必须需要自己走过的路,外面也一定要让孩子自己走过。


董方卓:我们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长觉得孩子吃不了苦

孩子需要一定的锻炼

很多家长这样想:

  • 我小时候走路上学累的半死,所以我孩子上学就得抱着去;
  • 我小时候吃菜吃到吐,所以我的孩子以后想吃肉就给买肉
  • 我小时候因为要走路放学,路上饿好久,所以我的孩子放学就有零食吃
  • 我小时候妈妈没时间给我穿衣服,所以我的孩子以后我给他穿
  • 我小时候承担家务烦死了,所以我的孩子以后一点家务都不让他碰。
  • ……

这种心理的人太多了,想着自己的好的条件可以给到孩子,孩子就可以在成长的路上快捷很多,但是,外面不知道的是,还在成长过程中,这些外面需要给到孩子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却没有给到孩子,比如独立,比如耐力的锻炼、毅力的锻炼。

董方卓:我们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长觉得孩子吃不了苦

孩子

举个例子吧,经常玩抖音的应该都看大过这样的一个视频,一个练乒乓球的小女孩,而且是一个已经练的很好的小女孩,有一次因为一个球没打好,被教练骂了好长时间,在旁边,忍住眼泪默默的练习,她应该是里面打的最好的那一个,可是还是有许多要提高的地方,教练一次次的苛求他更准一点,更稳一点,更快一点,别人都以为她做不到了,可是她做到了。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视频之后,肯定有这种想法,有必要这样做吗?孩子这么小,能做到这么高的要求吗?孩子还真的可以。

董方卓:我们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长觉得孩子吃不了苦

我的孩子承受的苦远低于这个孩子

她的父母就在外面,他们的父母说:这个是他的一个人生经历

我相信孩子的父母在窗外也看到了这一幕,但是,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她能够做到,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在要经历这样的苦的锻炼。我可以说,这个孩子虽然不一定成为张怡宁这样的大魔王,但是,她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意志力和耐力很强的一个人,这对于她的成长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孩子比我们想的坚强的多

我们的路不等于孩子的路,我们的苦也不等于孩子的苦,也许很多事情,在外面看起来是受苦的东西,在孩子看来确是一件孩子喜欢的事情,比如走路,比如穿衣服,比如做家务,这些都是孩子自我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事情,他们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董方卓:我们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长觉得孩子吃不了苦

相信孩子可以的

他们会比我们想象中的坚强的多的多,孩子母亲的肚子里出生,到达一个陌生的世界,学会吃饭,学会走路,学会说话,等等一些生活技能,要知道翻身、战力等这些对于一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宝宝来说是多么苦难的一件事,这些都能够完成,相信其他的也都是很小的事情了。

就拿孩子摔倒这件事情来说,如果简单的孩子就是跑着跑着摔倒了,我们成人不一样的反应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结果,孩子一般在摔倒之后会抬头看一下四周,成人有没有看着自己,如果看着自己,孩子就会哇哇的哭起来,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过去抱他呢,他就会不断的哭,来寻求我们的安慰。如果我们不管他呢,一会他自己就爬起来了,当然,如果孩子爬起来之后抬头看见我们没有在看他呢,孩子也会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就起来了。

董方卓:我们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长觉得孩子吃不了苦

孩子摔倒了,你 会怎么办呢?

所以,这两种处理方式呢,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孩子被抱起来安抚的孩子,以后会养成怯弱、娇惯的性格,并且不会吃苦,遇事之后不会想办法,经常有畏难情绪的出现。

第二种自己爬起来的孩子,以后会比较坚强,也会很独立,喜欢自己做事情,不愿意去依赖他人,很喜欢自己做事的成就感。

拿让孩子成为哪种人,也许就决定于我们愿不愿意让孩子吃这点苦。

结语

其实,让孩子吃苦的意义不是在于让孩子会做多少事,而是培养孩子一种比较好的品质,这种品质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优秀的品质永远要比会多少东西重要,而这些品质的培养呢也一定是源自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做事情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吃苦”,再次回想一下那句古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不是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呢?

我是Leo李老师,一起聊蒙氏,谈育儿,感谢大家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