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方卓:我們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長覺得孩子吃不了苦

大家有的可能對董方卓不太熟悉,董方卓是中國足球的前國腳,現在已經退役,從事著足球青訓的工作,年輕時的董方卓也是國家隊赫赫有名的人物,曾留洋過曼聯,那他的這些跟教育,跟我們的兒童教育有什麼關係呢?

董方卓:我們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長覺得孩子吃不了苦


前段時間,他接受了一個訪問,記者問他:是不是現在的小球員不那麼能吃苦。

他說:現在的小球員吃不了苦是家長給的,家長覺得孩子吃不了苦,一訓練出汗就去問會不會中暑,有沒有累到等等類似的語言。導致現在很多的小球員訓練的基礎不紮實。

那他的這些對於小球員的言論呢,在我看來並不是僅僅對於球員,對於很多職業的人來說,家長覺得孩子吃不了苦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阻礙。而我們家長這些對於孩子的關心也就成為了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一個方面了。

董方卓:我們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長覺得孩子吃不了苦

我們的孩子真的吃不了苦嗎?

無論是在足球領域,還是在其他領域,總是有為之而不斷的努力的人,他們吃了許多的苦,越過了很多的障礙,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他們吃的這些苦也終究會讓他們在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人生路也會越來越豐富。

論起吃苦,有哪個能有我們的兵哥哥吃的苦多呢?他們每天站軍姿、做軍操、動不動就是幾十公里越野,這些他們都挺過來了,看過一段視頻,一群軍人站在河邊,一般站在臺階上,一半在空中懸著,這樣的視頻看起來真讓人揪心,這樣,他們也是硬生生一動不動的堅持了下來,你說這個叫不叫吃苦呢?

他們不是鋼鐵俠,不是綠巨人,也不是什麼超級英雄,他們最初也只是一個孩子,只不過在一個環境下,他們經過不斷的磨練和成長,將自己鍛鍊成了一個能夠吃苦的人。

我想這個例子應該可以充分的體現出,我們的孩子並不是不能吃苦而是我們允許不允許我們的孩子去吃苦,如果給我們孩子足夠的機會,我們的孩子是完全可以吃的了苦的。

董方卓:我們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長覺得孩子吃不了苦


家長孩子覺得孩子吃不了苦

在外面許多家長的思維世界裡,孩子是虛弱的,在加上現代很多的教育專家的引導,外面要愛孩子,要保護孩子,要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就會導致外面很多的成人認為外面的孩子的承受能力很弱,並不能夠承受很大的干擾,再加上一些愛子的心理呢,就更加的接受不了孩子去受一些苦了。

董方卓:我們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長覺得孩子吃不了苦

舉個例子,這個例子可能有一些極端,但是它能夠很清晰的反應出一些問題,這是一個紀錄片,具體的哪個國家的不清楚了,叫做“死亡爬行”。橄欖球訓練場上,教練帶著球員在做相應的訓練,但是呢,許多球員的態度不好,於是他就召集他們,給他們呢展示了他們的極限,讓一個人矇眼的狀態下做死亡爬行的訓練,球員不知道自己爬了多遠,但是呢教練就在旁邊一直鼓勵著他要堅持下去,經過不斷的努力,終於他倒下了,但是他倒下的地方確實遠遠大於他預期的成績的地方。

最開始的時候,沒有人相信他能夠做到堅持下去,包括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堅持下去,因為在他的腦海裡給自己的設定就是10米。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成人覺得我們孩子吃不了苦的時候呢,就會把這種感覺傳遞給孩子,這種感覺的傳遞會讓孩子真的就覺得自己就只能做真沒多,沒有了逼自己一把,讓自己成功的慾望了。

很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 ,我們覺得孩子吃不了苦,然後就變成孩子真的就吃不了苦了。

董方卓:我們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長覺得孩子吃不了苦

我吃過的苦,為什麼還要讓孩子再吃一遍呢?

很多家長,尤其是小時候吃過苦的家長,都想著自己吃過的苦不要讓孩子再吃一次,自己走過的路也總是想著給孩子找捷徑,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捷徑肯定是有的,但是呢,孩子游戲額必須需要自己走過的路,外面也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走過。


董方卓:我們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長覺得孩子吃不了苦

孩子需要一定的鍛鍊

很多家長這樣想:

  • 我小時候走路上學累的半死,所以我孩子上學就得抱著去;
  • 我小時候吃菜吃到吐,所以我的孩子以後想吃肉就給買肉
  • 我小時候因為要走路放學,路上餓好久,所以我的孩子放學就有零食吃
  • 我小時候媽媽沒時間給我穿衣服,所以我的孩子以後我給他穿
  • 我小時候承擔家務煩死了,所以我的孩子以後一點家務都不讓他碰。
  • ……

這種心理的人太多了,想著自己的好的條件可以給到孩子,孩子就可以在成長的路上快捷很多,但是,外面不知道的是,還在成長過程中,這些外面需要給到孩子的必不可少的東西卻沒有給到孩子,比如獨立,比如耐力的鍛鍊、毅力的鍛鍊。

董方卓:我們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長覺得孩子吃不了苦

孩子

舉個例子吧,經常玩抖音的應該都看大過這樣的一個視頻,一個練乒乓球的小女孩,而且是一個已經練的很好的小女孩,有一次因為一個球沒打好,被教練罵了好長時間,在旁邊,忍住眼淚默默的練習,她應該是裡面打的最好的那一個,可是還是有許多要提高的地方,教練一次次的苛求他更準一點,更穩一點,更快一點,別人都以為她做不到了,可是她做到了。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視頻之後,肯定有這種想法,有必要這樣做嗎?孩子這麼小,能做到這麼高的要求嗎?孩子還真的可以。

董方卓:我們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長覺得孩子吃不了苦

我的孩子承受的苦遠低於這個孩子

她的父母就在外面,他們的父母說:這個是他的一個人生經歷

我相信孩子的父母在窗外也看到了這一幕,但是,他們相信自己的孩子,她能夠做到,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在要經歷這樣的苦的鍛鍊。我可以說,這個孩子雖然不一定成為張怡寧這樣的大魔王,但是,她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意志力和耐力很強的一個人,這對於她的成長是有著很大的幫助的。

孩子比我們想的堅強的多

我們的路不等於孩子的路,我們的苦也不等於孩子的苦,也許很多事情,在外面看起來是受苦的東西,在孩子看來確是一件孩子喜歡的事情,比如走路,比如穿衣服,比如做家務,這些都是孩子自我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事情,他們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董方卓:我們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長覺得孩子吃不了苦

相信孩子可以的

他們會比我們想象中的堅強的多的多,孩子母親的肚子裡出生,到達一個陌生的世界,學會吃飯,學會走路,學會說話,等等一些生活技能,要知道翻身、戰力等這些對於一個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來說是多麼苦難的一件事,這些都能夠完成,相信其他的也都是很小的事情了。

就拿孩子摔倒這件事情來說,如果簡單的孩子就是跑著跑著摔倒了,我們成人不一樣的反應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結果,孩子一般在摔倒之後會抬頭看一下四周,成人有沒有看著自己,如果看著自己,孩子就會哇哇的哭起來,這個時候,我們如果過去抱他呢,他就會不斷的哭,來尋求我們的安慰。如果我們不管他呢,一會他自己就爬起來了,當然,如果孩子爬起來之後抬頭看見我們沒有在看他呢,孩子也會爬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就起來了。

董方卓:我們的孩子吃不了苦?是家長覺得孩子吃不了苦

孩子摔倒了,你 會怎麼辦呢?

所以,這兩種處理方式呢,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第一種孩子被抱起來安撫的孩子,以後會養成怯弱、嬌慣的性格,並且不會吃苦,遇事之後不會想辦法,經常有畏難情緒的出現。

第二種自己爬起來的孩子,以後會比較堅強,也會很獨立,喜歡自己做事情,不願意去依賴他人,很喜歡自己做事的成就感。

拿讓孩子成為哪種人,也許就決定於我們願不願意讓孩子吃這點苦。

結語

其實,讓孩子吃苦的意義不是在於讓孩子會做多少事,而是培養孩子一種比較好的品質,這種品質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優秀的品質永遠要比會多少東西重要,而這些品質的培養呢也一定是源自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於做事情的體驗,這種體驗就是“吃苦”,再次回想一下那句古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不是越想越覺得有道理呢?

我是Leo李老師,一起聊蒙氏,談育兒,感謝大家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