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少,你可曾記得有那樣一個女子愛你愛得如此奮不顧身?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李白

“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

《胭脂扣》講的是一個風塵女子與多情少爺的愛情故事。倆人的身份懸殊便早已讓人多少看出點結局的影子了。在眾多賓客眼裡,這不過是一場紈絝子弟與紅牌姑娘的遊戲,且只會淪為飯後談資罷了。

可他們的情動是真,想廝守是真,想掙脫俗世的束縛也是真。

十二少,你可曾記得有那樣一個女子愛你愛得如此奮不顧身?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

初見她時,她扮作男子,對他唱了一句“你睇斜陽照住個雙飛燕”,自是逢場作戲,可這舉手投足間,卻早已抓住了他的心。他的眸光總不自覺落在她身上,耳邊總環繞著她若有若無的音兒,嘴裡也總喃喃跟之。他的眼,他的心,他的全身上下,都是她。

十二少,你可曾記得有那樣一個女子愛你愛得如此奮不顧身?

他向來多情,眉梢眼角處,柔情似水。可他也從未這樣用心待一位女子。他送她一幅“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的對聯,為她放一場轟轟烈烈的鞭炮,贈她價值不菲的銅床,竟是連穿梭於情場多年的老鴇也驚歎他對她的這份寵愛。

十二少,你可曾記得有那樣一個女子愛你愛得如此奮不顧身?


十二少,你可曾記得有那樣一個女子愛你愛得如此奮不顧身?

而她自是抵擋不住這樣熱烈的愛。是何時動情的呢,許是面對她的欲拒還迎時,他終是痴痴等罷,拿他那極好的耐心、最溫柔的言語去試探她的情意。那日放鞭炮時,他乖乖坐在欄杆處,大喊她名字,笑得像個孩童般天真無邪,她的心就已經化了。

十二少,你可曾記得有那樣一個女子愛你愛得如此奮不顧身?


“一見情,兩生緣,情深一場,悲劇一場罷了。”

這個世俗的社會,不允許一雙門不當戶不對的有情人在一起。他的父母自是反對的。他的母親笑著拒絕了這樁婚事,話裡全是刺,只暗示她“為她人做嫁衣”。她也自是明白人。

十二少,你可曾記得有那樣一個女子愛你愛得如此奮不顧身?

那時的她,摸摸手,便是一張駝背佬背兩個包袱(500元),摸摸耳朵,便是兩張,她用賺來的錢撐起來兩人的生活。在那間小屋裡,無限溫存。可他也是不願就這樣被包養著,於是他便成了那“下九流”的戲子,端茶送水,做跑龍套,無名也無姓。他已然無法為她一擲千金,可卻也在見到那枚胭脂扣時想著“她一定喜歡這個”,買下親自為她戴上......

她沒有想過,再熾熱的愛情也經不得柴米油鹽的敲打,她不該,不該妄想那美好的愛情。自小步入風塵的她,見慣人生百態,懂得鑑貌辨色。可他卻是錦衣玉食慣的,整一養尊處優的太子爺,這樣的他怎樣陪她去抵抗這個社會的敵意?

兩人想好了雙雙殉情。可是她瞧見了他眼底的怯懦,便往酒裡投了四十粒安眠藥,她怕他不與她走。她喂他食鴉膏的時候,他皺眉了,可又咬咬牙吃下,因為有她在,對死亡的恐懼也顯得如此蒼白。吃完鴉膏,兩人穿戴整齊,看著他的嘴角流下血來,她眼底裡依舊是深情,為他拂去血漬,在最後一刻被他狠狠摟緊,同他講,那來世的暗號......

十二少,你可曾記得有那樣一個女子愛你愛得如此奮不顧身?


“真相是最不好看的”

可笑的是,飲了三杯酒和吞食了鴉片的他還是被救回來了。

原來她在黃泉苦等的男人,從未死去。他已娶妻生子,做著一切凡夫俗子都在做的事。五十三年的等待也不過是一場痴夢。她總擔心他尋不到她,在此時,竟顯得這樣好笑,只得恨恨說“他偷生,他丟下我一人。”

世人都在罵他懦弱無能,害她苦等了五十三年,可他又何嘗不是苟活了五十三年呢。

十二少,你可曾記得有那樣一個女子愛你愛得如此奮不顧身?

晚年的他窮困潦倒、無依無靠,見到依舊明豔動人的她,他也想問“當年為何要拋下我一個人呢?”有人說殉情不成可以再死一次啊,可是已經死過一次的人怎麼敢再死第二次,那種痛苦一生一次也就夠了,何況身邊已沒有她陪伴,他沒有那種勇氣!

她如此凜冽的愛,他是受不住的;她的痴情,他也受不住,畢竟痴後面還帶著怨。

十二少,你可曾記得有那樣一個女子愛你愛得如此奮不顧身?

“十二少,謝謝你還記得我。這個胭脂扣,我戴了五十三年,還給你,從此我再也不必等。”

“如花,如花,原諒我......最後又留下我,又讓我受苦......”

十二少,你可曾記得有那樣一個女子愛你愛得如此奮不顧身?

她終於可以放下了,放下多年痴心和等待,去飲了那孟婆湯,投胎轉世。只希望來世她不再是倚紅樓上風情萬種的紅牌如花,而是市井間最普通的姑娘,有一場簡單的心動,一場普通的婚事,廝守一生便足矣。

世間總是這樣無情,男子動情在先,女子痴情在後。與《梁山伯與祝英臺》、《杜十娘》如出一轍的抵抗世俗,卻沒有一樣的浪漫結局,無化蝶,無死而復生,有的只是無力與釋然。

十二少,你可曾記得有那樣一個女子愛你愛得如此奮不顧身?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不得不說,張國榮演繹的十二少和梅豔芳演繹的如花是極為成功的。八七年的張國榮演戲收放自如,不誇張也不矯情做作,一氣呵成。他將十二少的骨子裡的貴氣和風流倜儻演到極致。而梅豔芳也將如花的風情萬種詮釋得極好,只一眼,便讓觀眾記住了這個似花般美貌的女子,她冷豔、悽傷,是那樣的驕傲......

《胭脂扣》​的故事講完了,而現實中的哥哥與梅姑也已經不在了,有人說這部電影換了別人演便失了味道,我也這麼想的。風塵女子與公子的故事無數,我看《胭脂扣》的初衷也不過是想一探這才子佳人的另一番滋味罷了。只可惜也躲不過一嘆:花會謝,情會滅,有情的人傷得才是最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