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繁榮離不開商鞅,但他最終的結局令人惋惜,被五馬分屍


商鞅是秦國時期一個著名的政治人物,他通過一系列改革,使得秦國在短短的幾十年裡迅速崛起,從弱小走向強大,最終一統全國。秦國之所以會有後來輝煌的歷史,離不開商鞅。提起商鞅,很多人都知道他通過變法使秦國走向富強,卻不知他最終的結局。商鞅最終的結局令人惋惜,被秦王五馬分屍,這究竟是為何呢?

秦國的繁榮離不開商鞅,但他最終的結局令人惋惜,被五馬分屍

秦國在商鞅制定新法則之前,是一個非常弱小的國家,和其他六國相比是不夠看的,但他變法後,秦國各方面都得到發展與鞏固,短時間內成為了一個強國。按道理講他應該是秦國的大功臣,應該受到秦國人的愛戴才對,不料最終的結局卻是被秦王給分屍了。

商鞅變法的時候,當權的統治者是秦孝公,秦孝公在位時,和商鞅擁有著天下難覓的君臣情誼。他非常賞識商鞅,和商鞅已經達成了共識,因此,商鞅變法的時候,他大力支持,提供給商鞅一系列政治力量。但除了秦孝公之外的貴族們,基本上人人都反對商鞅,視商鞅為仇敵,因為當時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基本都是針對封建貴族的基本利益。

秦國的繁榮離不開商鞅,但他最終的結局令人惋惜,被五馬分屍

他在政治上加強了中央集權,使得封建貴族的封地受到了制約。在經濟上他廢除了井田制,建立了土地私有的思想,直接使得貴族的經濟收入受到了大大的打擊。軍事上建立了軍功制度,普通的百姓同樣可以通過軍功獲得地位,這極大的促進了百姓的積極性,但是也打擊了封建貴族勢力,貴族們不能再通過世襲傳承爵位,他們不建立軍功,只會失去地位和特權。

秦國的繁榮離不開商鞅,但他最終的結局令人惋惜,被五馬分屍

商鞅的這一系列改革,直接引起了貴族階級的全力反對,但由於當時的秦孝公大力支持商鞅,貴族們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忍著。等到秦孝公死後,太子繼位,商鞅的好日子也到了頭了。

商鞅變法後,他深得民心,民間的百姓都十分愛戴商鞅,他的知名度甚至一度高過了秦惠文王。功高蓋主自古以來就不是什麼好事,此時的秦惠文王一點安全感都沒有,為了穩定自己的統治地位,他已經有了想要除掉商鞅的心思了。

秦國的繁榮離不開商鞅,但他最終的結局令人惋惜,被五馬分屍

再加上當時的貴族們都一度反對商鞅,秦孝公在世時,貴族們固然反對,但是卻不敢採取過激行為。如今換了新的主子,他們自然開始大肆反對,而剛剛登基的秦惠文王,還沒站穩腳步,他之後的統治還得依靠這些貴族們的扶持,他自然不敢得罪這些貴族,因此只能拿商鞅開刀了。

秦國的繁榮離不開商鞅,但他最終的結局令人惋惜,被五馬分屍

公元前338年,商鞅被秦惠文王下令處死,他的變法使得秦國繁榮富強,促進了後來文化的大統一,才有了今天華夏的繁榮與昌盛,這樣偉大的政治家最終落得五馬分屍的結局,這是令人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