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寫完華晨宇《我們》拿第一的原因後,因為被各種質疑洗地,反而讓我產生聽濃厚的興趣去了解華晨宇《歌手》舞臺之外的音樂作品。於是讓粉絲推薦我一些別的作品,聽了,再結合這期《神樹》的排名,證實了我的一個猜想。
華晨宇是一個通過大眾平臺催生出來擁有極高流量的小眾音樂人。這是一個極其偶然的現象。
2007年的時候我在湖南廣電工作,剛好負責那年快樂男聲長沙賽區的所有新聞的採編。我知道快男這個舞臺是培養選拔大眾流行偶像的,長沙賽區海選時有特色,有個性的小眾音樂人很早就被排除在外了,最後賽區三強選出來的是路虎,阿穆隆,郭彪這樣的具有大眾代表性的選手。所以,在我的認定裡,快男這個平臺是對小眾音樂人屏蔽的,小眾音樂人想通過快男這種類型的舞臺走進大眾視野,是行不通的。
後來,我離職後,也有關注過13年的快男,華晨宇在海選的無字歌我有印象,我可以肯定,當時如果不是尚雯婕,華晨宇是通過不了海選的。因為對於快男的舞臺來說,華晨宇太怪了。
但後來我沒太關注華晨宇的原因,是因為快男舞臺後期已經把華晨宇大眾化了,選曲和演唱雖然還保留特色,但明顯感覺不到他海選時的小眾氣息,充其量就是一個有點特別的偶像歌手。以致於後來我也沒有再留意過賽後的華晨宇,因為他出道後的音樂其實大部分是在粉絲圈裡內部流行的,並沒有出產大眾流行歌曲。
至於後來他上歌手,再上歌手,我都只是覺得他在舞臺設計,表演設計上擁有極強天賦,拿前三我完全不意外。
直到上週歌手後,我去專門找了他演唱會的一些原創作品聽了之後,我理解了他的被黑,也更加疑惑了他的火和流量。
如果說,華晨宇後期在演唱會上發表而不發錄音室版本的單曲是更符合他自己想要做的原創音樂,那麼他一定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小眾音樂人,而這個小眾音樂人,卻擁有頂流的粉絲群,就自然會產生極大的矛盾和衝突感。
1,龐大基數的粉絲群體安利和推薦華晨宇的小眾作品給大眾路人,超越了大眾的接受範圍。
大眾流行音樂在傳播上,是有極其明顯的特點的,比如,朗朗上口(旋律簡單);大眾共情能力強(幾乎都是愛情歌曲);通過大眾媒介反覆傳播(洗腦神曲)。
大家回憶一下,這兩年最有全民代表性,被傳播最廣的流行音樂是哪些?他們是怎麼被傳播出來的?無一例外,抖音都是這些作品的最佳推手。
而華晨宇這兩年的作品,具有上面任何一個特性嗎?
甚至在華晨宇已經發表的專輯和單曲中,你幾乎找不到一首真正意義上的情歌……
而且華晨宇的大量歌曲都不擁有傳統流行歌曲的結構——主歌-副歌-橋段,取而代之的是四段,甚至是五段六段的複雜結構變化。為什麼流行音樂發展到今天,結構還是這麼穩定?就是因為主副橋這種三段式結構最符合一般人的聽歌習慣。
所以在大眾傳播的範疇裡,華晨宇的音樂被廣泛提及,但是卻不具備大眾傳播性,會讓非粉絲產生強烈的疑惑和排斥,從而有一定數量的所謂黑粉。
黑粉的心態大概是這樣的:
華晨宇的歌除了你們粉絲,還有多少人聽過?華晨宇的歌鬼吼鬼叫的,唱的什麼玩意?華晨宇也配和周杰倫相提並論?
因為一直研究大眾傳播,所以我太能理解這種心態了。
大眾對於有悖於自己理解範疇內的東西是條件反射性的排斥的,而且這種排斥,不光光來源於他們對華晨宇音樂作品的不接受,更多的是對於華晨宇這類小眾歌手獲得巨大流量和支持的不理解。
這種感覺很像什麼呢?《地球最後的夜晚》大家知道吧,畢贛前一部作品《路邊野餐》不用大眾傳播模式上映,沒人罵,但是《地球最後的夜晚》用抖音把大眾騙進電影院後,你看看有多少人怒打一星!
華晨宇早期作品,你還可以說是不夠具備大眾流行的元素,後期那些只在演唱會發表的作品,如《神樹》《降臨》《七重人格》這些,(不提《癌》這種純聲音實驗的作品了。)更加不可能被大眾接受。我到現在都還在懷疑,華晨宇的粉絲是真的喜歡且接受這些作品嗎?
說實話,我自認為自己都沒能完全理解這些作品,因為裡面太多宗教,政治的元素包裹在內,我沒法一一分離且認知他們。更別說不在我專業範疇內的編曲,音樂結構等內容了。
所以我還特地去B站找了專業音樂人的reaction,來幫助我理解《神樹》這首歌。
而在這個reaction視頻的彈幕裡,我發現大量的粉絲都是在這個視頻裡學習怎麼理解和認識華晨宇的這首歌曲。
Lulu_在不列顛
Lulu_在不列顛關於《神樹》的reaction視頻,侵刪。(大家可以去B站搜這個反應視頻來看,裡面彈幕的內容很有參考價值)
所以,一首連一直聽他音樂作品的粉絲都要去學習才可以認知更深的作品,怎麼在大眾眼中獲得好感?
2,大量粉絲因為華晨宇音樂的小眾性而產生的優越感,破壞了小眾音樂的傳播鏈條。
曾經有人發過一個段子來表明音樂圈的鄙視鏈,大概是喜歡爵士的瞧不起喜歡搖滾的,喜歡搖滾樂的瞧不起喜歡嘻哈的,喜歡嘻哈的瞧不起喜歡民謠的,所有人都瞧不起喜歡大眾流行音樂的。
雖然是個段子,但這個鄙視鏈在大眾傳播領域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小眾音樂在大眾傳播過程中是在一個較為封閉的範圍裡進行內循環的,也就是在同類型愛好者之間互相傳播。他在非特殊情況下,是不出圈的。
為什麼小眾音樂他不會主動出圈呢?因為在同類愛好者的內循環過程中,他們彼此對彼此的認可度是不斷加深和強化的,也就是說,閉環下,這個群體因為彼此報團取暖相互認可而從內部產生強烈的優越感。
但即使這種小的閉環群體,各個都有著強烈優越感,對於大眾來說,不會有太大影響,對於大眾來說,他們甚至是隱形的。你們回想一下,你注意到過身邊有古典樂愛好者,死亡重金屬愛好者嗎?
但是,華晨宇作為一個小眾音樂人,大眾媒體平臺(歌手這個節目)和他的巨量粉絲們卻在努力打破這個內循環傳播中的閉環。強行把華晨宇推向大眾的面前。
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歌手》這個節目選擇大眾評審的條件中有硬性要求可以接受各種小眾音樂,華晨宇能拿到好名次的這個事實我是抱有強烈懷疑態度的。
即使在《歌手》這個包容性足夠強的舞臺,運氣好,像《寒鴉少年》《鬥牛》這樣的聲色都足夠抓人,接收障礙沒有那麼強的作品就會被評審接納。
運氣不好,像《神樹》這樣音樂性不夠強,但內涵夠強的作品,就一定會產生巨大的接收障礙。在我前兩天知道歌單華晨宇要唱《神樹》的時候,我就有預感這一期他的名次一定不會太高。宗教意味這麼濃,歌詞都被和諧成另一首歌了。
其實,小眾音樂的傳播鏈條被強行破壞在大眾市場裡會產生什麼後果,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最近黑華晨宇的簡直集體到了高潮,甚至連微博樂評人耳帝也因為支持華晨宇被噴的不再發新一期歌手的評價了。我相信最近華晨宇的粉絲也極其的痛苦,他們肯定無法理解為什麼會突然多出來這麼多路人“黑”華晨宇。
然後,不管是路人“黑”華晨宇,還是粉絲心疼和不理解。
這些都毫無意義。
還記得我最早的結論嗎?華晨宇是個小眾歌手,他是偶然出現的擁有頂流粉絲群體的小眾音樂人。他本來就不需要大眾市場的認可。
如果華晨宇沒有那麼多粉絲,我相信他就是一個粉絲不多的小眾音樂人,他也不會因為要獲取大眾市場的認可而改變自己去寫那些迎合市場的口水歌。你想想看,他的新作品,《神樹》《七重人格》在19年11月在他演唱會首唱發佈之後,時隔將近四個月都沒有出錄音室版本,發表在大眾音樂平臺上,說明他根本就不在意市場的反應和需求,在他心裡,新歌唱給自己粉絲和喜歡他音樂的人聽就夠了。所以華晨宇本人是很清楚自己的音樂的傳播模式的,他從來沒有試圖把自己的音樂推向大眾市場。
所以,任何人黑他都得不到任何有用的反饋,他和肖戰,蔡徐坤這類偶像對於大眾市場的依賴度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從來,也不打算開拓大眾市場的音樂人,就算敗光他的路人緣,又有什麼關係呢?即使路人都討厭他,看到他的歌就劃過不聽,也完全不會影響他開演唱會一票難求。因為他作為小眾音樂人,他的音樂作品,內循環就足夠了。
而粉絲們呢,我可以理解你們崇拜喜歡華晨宇而喜歡更多人都能喜歡他,但是你們有想過,為什麼華晨宇的音樂隨著時間增長,越來越個性和獨特呢?有沒有想過他早期作品沒有那麼獨特和個性是什麼原因呢?
我的推測和假設是,華晨宇剛出道的時候,對自己音樂作品的掌控能力沒有那麼強,因為市場和經紀公司的需要,他剛開始創作了很多雖然保留他的特點,但是依然往大眾流行音樂上靠的作品。而現在,他自我掌控能力更強了,他更能無所顧忌的創作自己真正喜歡的作品了,你們覺得,他是更喜歡以前的作品還是現在的作品呢?
如果你們可以跟我一樣達成共識,相信他更喜歡自己現在的作品,那麼,你們覺得他是更希望自己現在這些作品被大眾推廣出去,還是更希望讓喜歡的人喜歡就夠了呢?
粉絲們,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吧!
不然就會出現更多路人也尬,粉絲也尬的知乎問題。
比如什麼華晨宇能不能替代周杰倫成為華語音樂的領軍人?
非要用傳唱度和大眾性來看,這兩位現在都沒在華語樂壇領軍,那些你壓根沒專門去聽過,但是一播放你就能跟著唱的音樂的創作者,才是現在華語樂壇的領軍人,雖然你可能連他們叫什麼都不知道。
真的尬炸了,我實在無法相信一個可以創作出《神樹》的音樂人,想要領軍華語樂壇,這就像是有人跟我說,畢贛想要拍票房第一的電影一樣……
所以,不要試圖把現在的華晨宇的音樂作品硬推給大眾,因為喜歡的人自然會喜歡,不喜歡的只會讓他更反感。而且現在大數據時代,比起以往大眾媒體普遍性的硬塞產品,如今全部分眾按喜好推送產品,會喜歡華晨宇的作品的人一定會接收到他的音樂的。比如我,自從在B站搜索觀看了華晨宇的作品後,我的推薦time line裡就充滿著華晨宇的各種表演視頻了。我不敢說自己成了粉絲,但是以後我肯定會想辦法去看一次演唱會(如果我能搶到票)。
至於《神樹》這首歌在這一期歌手的排名,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名次,至少讓我看到這個音樂作品應該符合的傳播模型。
讓喜歡他的人喜歡他,討厭他的人討厭他,這才合理。
閱讀更多 RedVintage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