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勝日尋芳我蘇好,無邊光景一時新。

江蘇省住建廳、省文旅廳等五部門

近日聯合下發通知,認定公佈了

第一批107個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

其中南京有13個傳統村落入選

名單如下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江寧區

湖熟街道楊柳湖社區前楊柳

東山街道佘村社區王家

江寧街道牌坊村黃龍峴

橫溪街道勇躍村油坊橋

橫溪街道石塘村前石塘


高淳區

漆橋街道漆橋村漆橋

東壩街道東壩村湯家

椏溪街道躍進村西舍

東壩街道青山村壟上


溧水區

洪藍街道塘西村倉口

白馬鎮石頭寨村李巷

晶橋鎮芮家村石山下

和鳳鎮張家村諸家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傳統村落是承載和體現

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重要載體

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文化支點

那麼這些入選的古村落

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趕緊來看看吧~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湖熟街道楊柳湖社區前楊柳


青石板上,盪漾著懷古悠思

白牆青瓦,見證著往昔舊夢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在古都南京東南30餘公里處,沿曲折的湖岸向前,有一個古色古香的村莊,白牆青瓦,這裡就是湖熟街道楊柳湖社區前楊柳。如果你想感受,古色古香的江南水鄉特色,來這裡就對了~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東山街道佘村社區王家


佘村位於江寧區東山街道,四周山勢連綿。雖不高,但餘暉落日下的群山輪廓也是美輪美奐,佘村就坐落在這群山之中。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木欞窗、馬頭牆,庭院深深,水煙嫋嫋,佘村似一副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處處深藏著古樸猶存的滄桑感。佘村至今還保留一處較為完整的明清代建築群——潘氏故居。建築佔地5000平方米,分3個宅院,每宅均為三進穿堂式高牆深院。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江寧街道牌坊村黃龍峴


江寧黃龍峴茶文化村,位於古都金陵西南角,地處蘇皖兩省交界。以2000畝蔥鬱竹海的青綠為底色,境內層巒疊翠、湖潭棋佈、景色秀美,素有“化境黃龍峴”、“龍峴茶鄉”之稱。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黃龍峴茶文化旅遊村有著2600畝的茶園,清明前後是綠茶採摘的時節。將輕輕盈盈,嬌嬌小小的綠茶沖泡於壺中,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抿一口,滋味醇厚,香韻尤絕。彷彿春天裡的芳香與氣息,全都匯聚於此。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橫溪街道勇躍村油坊橋


在橫溪街道的油坊橋

有著不同的“出身”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根據《南京山水城林》的記載,這座橋始建年代不詳,現在的橋是在民國六年(1917年)復建。如今已經有百年曆史。2006年這座橋就被列入市級文保單位。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這座青石單拱橋基本保存完好,橋向南北。橋長19.4米,寬5.8米,拱徑8米,橋柱石欄上有石獅一尊,河水清澈、常年不幹。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橫溪街道石塘村前石塘


石塘村四面環山,丘壑連綿,天藍、水碧、地淨、氣清。雲臺山脈縱橫蘇皖兩地,秀麗的梅溪河似一條玉帶。自九龍潭而下環繞村前,萬畝竹海連片的青翠。百果園、梅林的花海果香,以及山邊起伏的茶園,成塊的莊稼地把石塘村裝扮得如詩如畫。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漆橋街道漆橋村漆橋


走進漆橋古鎮,穿過南陵關城樓,便步入了漆橋老街,漢代的古橋、宋代的古井、明清民國時的建築歷歷在目,最老的房子建於元朝時期。漆橋老街至今已有2千多年的歷史,街長500多米,是“金陵第一古村落”。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這裡不同於其它的老街,沒有太多的喧譁,也沒有過度的包裝,盡顯古樸典雅之美。深入里弄,不少老式住宅的面牆,仍保留了磚砌對稱氣流的通風窗,原住民在這裡棲息生活,和老街、老宅、老巷融為一體,成為一道古色古香的風景。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東壩街道東壩村湯家


東壩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七省通衢”之稱,湯家屬古鎮自然村,村域面積80餘畝,現有清代建築二十餘處,其中,東壩戲樓臺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湯裕國故居、湯裕照故居、湯紅兵故居被列為《高淳區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湯家境內歷史文物古蹟相對比較集中,如東嶽廟附設東壩古戲樓、銀林古井、東壩古城址、太平天國軍營址......另東壩俗話“三山不見山、三橋不見橋”,則湯家北邊“窠麻山”南邊“王霸橋”。時常遊客不期而會。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椏溪街道躍進村西舍


椏溪鎮躍進社區西舍村是椏溪鎮最大的村莊之一,位於椏溪鎮的西北部,丘陵地帶,村域面積160畝,村莊四周耕種良田,自然水系通達。西舍村曾是溧高地區抗日遊擊根據地的大本營和策源地。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西舍村本地民俗表演為小馬燈,起源於明朝末年,全村為芮姓居多,為紀念始祖芮毓(南宋時期樞密院判、奉政大臣)和唐朝時期的愛國主義將領張巡,由村民自發組織了小馬燈,由八歲至十二歲的孩子組成表演隊,總共有三十多人。2014年入選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東壩街道青山村壟上


青山村壟上自然村,因位於壟上而得名。村子四周為茶園、林木、水塘所包圍,村內樹木青翠,灰牆黛瓦,老舊建築韻味古樸,如一方隱蔽、靜謐的“世外桃源”。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自2017年成為省特色田園鄉村首批試點村之一,壟上明確了更清晰的發展路徑——植入田園居住、文創藝術、逛逛體驗等業態,打造自然清淡的慢生活。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洪藍街道塘西村倉口


倉口村,曾經是溧水的糧食倉庫所在地,繁華盛極一時。村中保留至今的古民居、石板路,無不記錄著他的輝煌。倉口村原來不叫倉口,而叫梅梁渡,是明代才改成倉口的。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由於路途遙遠,漕運困難,徵繳不便,公元1567年,當時的縣令賀一桂才將糧倉遷到梅梁渡。梅梁渡也從此改名為新倉口。而49年後,另一縣令董懋中又下令將糧倉搬遷到了洪藍埠,新倉口就變成了倉口村。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白馬鎮石頭寨村李巷


抗戰時期,無數指令電報從這裡飛向蘇南各地。

和平年代,這裡被譽為全國黑莓“第一村”,藍莓“第一村”。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2018年4月,李巷村入選江蘇省第二批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建設以來,著重打造特色產業、特色生態、特色文化,將紅色文化傳承和田園鄉村建設、地產特色農產品種植、鄉村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結合起來,讓人們在遊玩中觸摸歷史,“大李巷”的紅色故事再次啟封,被廣為傳頌……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晶橋鎮芮家村石山下


山下村文化歷史淵源流長,1245年建村,至今已有774年的歷史,因村前有一座石山而得名。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石山下民風純樸,歷史人文底蘊深厚,石山下村京劇班等傳統文化已延續至今數百年,有保存完整的起源於西周的十三本劉氏宗譜、有著五百年樹齡的桂花樹和400多年預測收成的年成樹。村裡於1820年建了劉氏宗祠,歷經近200年人世滄桑,迄今仍完好保留於村前,2006年入市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山巒、湖泊、垂楊柳,青磚、小瓦、馬頭牆……走近南京市溧水區晶橋鎮石山下村,五百年桂花醇香撲面而來,兩百年古祠堂沉澱人文歷史文化,供銷博物館訴說著供銷社的歷史變遷……不但詩和畫不在遠方,而且濃濃的人文鄉愁撲面而來,讓遊客真正“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石山下村還是江蘇省五星級鄉村旅遊區。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和鳳鎮張家村諸家


座落在石臼湖畔的和鳳鎮諸家村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村落,僅諸氏一族在和鳳境內就有3000多人。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諸氏一脈究竟發軔於何處,已無從考證,但從村北諸家祠堂門上書寫的“越國冠裳世澤,中山文獻人家”這副對聯中推斷,和鳳諸氏應起源於浙江一帶,即古代越國所在地。


留住鄉愁,留住這些有故事的南京古村落


諸家村緊依石臼湖,族人有下湖捕魚度日的傳統。為尋求媽祖的庇護,建一座宮廟祀奉媽祖,其緣由也就不言自明瞭。諸氏宗祠建於400年前。諸氏宗祠三進三間,粉牆青瓦,建築面積638平方米,帶有徽派風格的馬頭牆。諸氏宗祠是村民們聚會、議事、觀戲的主要場所。


保護好傳統村落

就是保護好我們的根

就是留住我們的鄉愁


來源於:南京文旅、微江寧、高淳發佈、微溧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