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酒的人,來看看你屬於哪一類酒人?

愛喝酒的人,來看看你屬於哪一類酒人?

我們常用“酒品”來形容一個人酒後的德行,酒品即人品。因何喝酒,原因紛紜複雜,喝酒的人也是五花八門。若依酒德、飲行、風藻而論,酒人似可粗略分為上、中、下三等。等內又可分級,可謂三等九品。

上等是“雅”、“清”,即喝酒為雅事,飲而神智清明。中等為“俗”、“濁”,即耽於酒而沉俗流、氣味平泛庸濁。下等是“惡”、“汙”,即酗酒無形、傷風敗德。

一、

上上品可謂“酒聖”,李白是也,其《月下獨酌》詩云:“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杜甫《飲中八仙歌》贊曰:“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喝醉酒的李白那是相當自信啊,“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是皇帝來叫我上船,也去他NND。你是皇帝,我可是神仙。

愛喝酒的人,來看看你屬於哪一類酒人?

上上品的酒人裡能稱得上“仙”的,怎少的了陶淵明。酒使李白實現了自我,對陶淵明來說酒卻是生活情調的必備品。“夏月虛閒,高臥北窗之下”“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張,每朋酒之會,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自謂“羲皇上人”。

看他多會享受生活啊:閒適的夏夜,月亮高懸,在北窗邊的床上躺著,清風輕輕吹著。

感覺自己就是羲皇一樣的高尚之人了。哈哈哈~這自負的樣子不輸李白喔

雖然陶淵明不懂音樂,卻備有一張琴,琴沒有弦,常約三五好友喝酒、撫琴、吹牛逼。吹什麼呢?“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哈哈哈,這人好有趣啊。真一位超然絕俗的雅逸之士。如果他活在這個時代,我倒是很想認識認識呢

二、

上中品稱為“酒仙”、“酒逸”。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所講的“八仙”中有賀知章、李白、蘇晉、張旭等人,這幾位醉酒後的樣子也是相當可愛啦,不失為瀟灑倜儻的酒人。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

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談雄辨驚四筵。”

愛喝酒的人,來看看你屬於哪一類酒人?

三、

上下品稱為“酒賢”、“酒董”。喜歡喝酒但有節制,偶有喝醉但不越度。蘇軾當屬此輩,“不勝杯勺而長夜興勃勃者”,雖然不勝酒力,但依然整夜興致勃勃。

四、

中上品稱為“酒痴”。愛喝酒到了痴迷的地步,乃至多迷失心性。這就是喝酒誤事啊。

中國的知識分子,最講究的是人死而名聲仍在世流芳,這是他們的最高追求。

可是,有那麼一個文人卻把喝酒看得比揚名立萬、流芳百世還重要,那個人就是西晉吳郡(今江蘇蘇州)的張翰。

可能這個人天生比較任性,他本是執掌朝政的齊王司馬岡身邊的高級助理,未來前途無量,可是秋天的某一天,上班的時候突然說自己想家了,想吃老家的鱸魚片,有點像日本的“刺生”,然後馬上吩咐僕人備一條船,乘船回老家了。(一臉震驚,服了服了~這絕對是個吃貨)吃鱸魚片當然要配美酒了,張翰曾宣言“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真真是酒比名利都重要。

圈中愛喝酒的當然會在一起玩啊。

同屬超級酒徒的李白對張翰的追慕之情一直溢於言表,惺惺相惜。張翰不求身後名,偏偏他的名聲留了下來,也應了李白的那句“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酒痴”的代表還有東漢末年的文人蔡邕,常“飲至一石”,一石=10鬥=10升=120斤,

OMG!這個數字有點“龐大”啊!也太能喝了吧~又“常醉在路上臥”,常常喝醉了就直接躺在大馬路上,所以人送外號“醉龍”。在他看來只有酒才是實在和有價值的,人世間其他任何事都毫無可取。

五、

中中品稱為“酒顛”、“酒狂”。這種人醉後近乎癲狂,言論時有不當,行為舉止常有為人情。代表人物有阮籍、劉伶。

漢代禮法森嚴,文士多感鉗制,即借酒擺脫禮制的束縛。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的飲酒是全身避禍,是酒遁,有時借酒公然向名教權威挑戰,亦借酒發抒率真性情。初晉文帝司馬昭想為晉武帝司馬炎向阮籍求結為親家,阮籍醉了60天,司馬昭沒有機會說話就停止了打算。

相較而言,劉伶的飲酒是痛飲豪飲,他是在借酒所催發出來的原始生命力,使其心靈超脫。劉伶天生容貌醜陋,身高一米二,自卑使他淡泊而沉默少言,不隨便與他人交往,和同愛喝酒的阮籍倒是心意相通。也不在意家產那些身外之物,常乘著鹿車,攜一壺酒,讓僕人扛一把鐵鍬跟著,對僕人說:我在哪兒死了就把我在哪兒埋了。(真是灑脫喔)

劉伶曾經有一次渴得厲害,想要喝酒,就向妻子求酒。妻子看著劉伶嗜酒難受的模樣,就將酒給了劉伶,但是妻子又不忍心他如此下去,就哭泣地勸阻劉伶,讓他不要再喝酒了,這實在不利於身體啊。

說完妻子還摔毀了剛才給他呈酒的杯子以表明自己勸誡的決心和懇切。劉伶回答道:“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是喝酒這件事我不能控制自己啊,看來只有我禱告鬼神,請求它們幫我斷了喝酒這個念頭,你幫我準備要禱告的酒肉吧。”妻子便依照他的要求,準備好了酒肉。劉伶卻說:“老天生了我劉伶,讓我以酒為名,我每次喝酒都要喝一斛,喝五斗才可以解我的神志不清之病感。這婦道人家的話怎麼可以去聽呢?”說完,就將案桌上的酒肉大口大口地往自己的嘴裡送,不一會又變得醉醺醺的了,哈哈哈,本性難移啊。

六、

中下品稱為“酒荒”。晉朝今山西太原人王忱愛喝酒,可以連續數月都在醉酒的狀態,醉後甚至會在大街上裸奔。他曾經感嘆:“三日不飲酒,覺形神不復相親。”可見他有多愛喝酒。一次岳父遇喪事,王忱竟然乘醉去弔祭,與十多名賓客手牽手,披頭散髮並裸身而入,圍繞傷心痛哭的岳父走了三圈就走了。(這也太尷尬了吧~)

七、

下上品稱為“酒徒”。沉迷喝酒,少有善舉。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就是此輩。“與豬共飲”便是他的黑歷史了。阮氏家族的人都能喝酒,阮咸到同族人當中聚會,不再用一般的杯子來喝酒,而是用大甕來盛酒,大家一起圍坐,面對面痛飲。當時有很多豬也來喝,它們直接就上去喝了,阮咸就與這群豬一道喝酒。這就是歷史上“豕飲”的典故了。

八、

下中品稱為“酒瘋”、“酒鬼”。這類人嗜酒如命,飲酒忘命,酒後發狂,為酒亡命。

見酒必飲,飲則必醉,醉則無形:面紅眼直、鼻腫嘴斜、口出胡言、汙言穢語、唾沫四濺、舉止失常、行為猥瑣……

如今社會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啊,大家切記遠離。

九、

下下品稱為“酒賊”。是最末流的酒人。這類人的惡已經不能僅僅歸結為飲酒的原因,這類人人品低下,其喝的酒也多為不光明、不正當的手段取得。即飲不清白之酒,髒汙之酒,貪汙、偷竊,所以稱其為“賊”。當力戒杜絕。

愛喝酒的人,來看看你屬於哪一類酒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