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看到了黑洞的真身,No,那真是太天真了!

你以為你看到了黑洞的真身,No,那真是太天真了!

作者 | 樂啊童

來源 | 圖靈教育(turingbooks)

審校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苟利軍

如今,除了大明星們被曝光,還有誰能憑一張照片就上熱搜呢?你恐怕早就看見了這兩天的一條熱搜:首張黑洞照片面世!

你也許會問:“我之前看到的那些黑洞照片都是啥啊?!”假如你衝到天文學家的門前,投訴他們欺騙了你的感情,他們也許會說:“您別急,我之前也沒見過黑洞的真容。”沒錯,人們剛剛才看到了一張黑洞真正的照片。

1

你的名字是黑洞

1967年12月,約翰·惠勒在一場題為“我們的宇宙:已知與未知”的演講上講述了坍塌的恆星,他用《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故事打了個比喻:“(坍塌的恆星)像柴郡貓一樣消失了。貓只留下了它的笑。而恆星只留下了它的引力。有引力,但沒有光。無論是光還是其他粒子,都不再出現。而且,射入黑洞的光或粒子只會使其質量增加、引力增強。”

他在故事中偷偷用一個新術語替換了坍塌的恆星,那就是“黑洞”。“洞”就是“從曲面一側通往另一側的開口”,而“黑”則表達了它不發光的特點——沒有光線能從這口巨大的深井中逃出。所以,我們看不見黑洞。黑洞並不是黑的,正如宇宙大爆炸並不是“轟”的一聲巨響一樣。惠勒的這個形象的比喻很快走出了學術圈,成了藝術家們的“腦洞”。“陷入無盡深淵,墜入無邊的黑洞”,黑洞一詞也激起了大眾的恐慌和焦慮,被人們想象成去往另一個世界的通道。

你以為你看到了黑洞的真身,No,那真是太天真了!

然而,史料上第一次記載的“黑洞”(black hole)一詞與宇宙毫無關係。印度天體物理學家賈因特·納裡卡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古時候的印度,有一座名為威廉堡的要塞,裡面有一個又小又陰暗的房間,叫“加爾各答的黑洞”。這個房間長5米、寬4米,原本僅用於關押3名犯人。1757年,孟加拉地區發生了一次流血暴動。作為報復,該省的統治者殘忍地把146名白人俘虜關進了這間“加爾各答的黑洞”。當時正值盛夏,犯人被關押了整整10個小時,最終只有22人活著出來。當然,這個血淋淋的故事的真實性值得研究,但無論如何,它倒是展示了黑洞的一個特性——摧毀所有闖入的物質。

2

“宇宙監獄”

說白了,黑洞的確是一座監獄。

這座監獄的誕生可以源於一顆恆星的死亡。恆星的核心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劇烈坍縮,引發超新星爆炸。假如恆星核心的質量非常大,沒有什麼能阻止坍縮過程,就連中子也會被碾碎,於是就形成了質量極大、密度極大、引力極大的黑洞。

在監獄的中心是“奇點”,這裡的密度和熱量無限大,體積卻無限小,是吸入一切的魔窟。從中心到監獄大門之間空空如也,這段距離被稱為“史瓦西半徑”。而監獄的大門就是黑洞周圍的球面,稱為“事件視界”。

這座大門是怎麼打開的?你可以想象一條河連著一座瀑布,有人正在河裡游泳。河裡靠近瀑布的地方有一條看不見的分界線,人們只要不越過這條分界線,就不用擔心落入瀑布。然而,如果有人不小心穿過了這條線,即使他是游泳冠軍,也會被無情的水流推向瀑布。這條看不見的分界線在水流中並沒有被明確標識出來,這就是瀑布的“視界”。反過來想,“黑洞瀑布”的分界線就是它的視界。

這座監獄是靠什麼關押犯人的?是引力——其實引力也是這座監獄的犯人,只不過,它是唯一可以“露出身份”的犯人。至於其他犯人,它們可以是一切粒子,包括光。這些犯人就沒引力那麼幸運了,它們在被關押後,身上的所有隨身物品都被吞噬,這會讓引力越變越大。這座監獄只記得犯人們的質量、角動量和電荷。越獄?別想了。

總有人想探訪這座監獄,但你可能會頭朝著黑洞自由下落,這時,你的腳受到的引力比頭要小。你的身體被潮汐力拉長,而這個力會越來越大,最終,遠在到達監獄大門——“視界”之前,你就會在高空被潮汐力撕裂而死。唯有廣義相對論能躲開潮汐效應,帶你進入黑洞內部的“顛倒世界”:在黑洞裡,時空的性質被顛倒過來。黑洞裡的未來是有終點的,那裡就是黑洞中心的奇點。

3

引力波,黑洞的《婚禮進行曲》

在1915年,愛因斯坦希望將狹義相對論拓展到加速運動的情況,並納入引力的概念,由此得到了一個全新的理論,那就是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不僅把它應用在一些受引力相互作用的物體(比如天體)之上,而且還延伸至整個宇宙。宇宙為什麼會膨脹?想究其根源,就要研究引力。可以說,引力才是宇宙演變的第一動力。

你以為你看到了黑洞的真身,No,那真是太天真了!

為了驗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人們架起了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簡稱LIGO),為的是收聽一臺“廣播節目”——黑洞的婚禮。

黑洞有時候是個“雙黃蛋”,稱為雙黑洞系統,它要麼是一對大質量恆星演化的結果,要麼是兩個各自擁有一箇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星系的結合:兩個黑洞互相接近、“旋近”,然後“併合”,最後的那個黑洞清除了各種不規則性——百年好合!

黑洞運動的引力場隨時間變化,引力造成了時空彎曲,每時每刻都會反映質量分佈的變化和調整。這種調整猶如時空彎曲的“漣漪”,並以光速傳播,這就是引力波。如果我們能“捕捉”到這個漣漪,就能知道在遙遠的宇宙中,有一對黑洞新人在跳舞。

4

歡迎來“宇宙監獄”拍照留念

越獄、探監都不可能,連靠近都是尋死,你還能給黑洞拍照留念嗎?讓我們回到大家投訴的問題上:我們之前看到的那些黑洞照片,到底都是啥?

其實,從前的黑洞照片大多是想象圖,是科學家通過觀察和探測數據計算出來的。光無法從黑洞中逃逸,我們有時只能通過噴流和吸積盤“看到”黑洞(圖1)。在雙星軌道運動的離心力的作用下,其中一顆星吸來的物質不會直接落到其表面,而是環繞著它不斷累積,形成一個大致扁平的結構,叫作吸積盤。

你以為你看到了黑洞的真身,No,那真是太天真了!

圖1 吸積盤和噴流

你可能還見過黑洞打造的“魔戒”。在理想狀態下,地球(觀察者)、黑洞和星體(光源)恰好形成三點一線,星體的光被大質量黑洞遮擋,形成一個扭曲的像。愛因斯坦早就預言了這種效應,作為中間天體的黑洞扮演著類似經典光學中透鏡的角色,於是,人們稱之為“引力透鏡效應”(圖2)。

你以為你看到了黑洞的真身,No,那真是太天真了!

圖2 黑洞擋住背景中的星系產生了引力透鏡效應

在引力透鏡效應下,地球上的望遠鏡能捕捉到同一個光源形成的多個像,這些像全部集中在一個圓環上,形成了完美的光環,這就是“愛因斯坦環”(圖3)。這就是人們在非常接近黑洞視界、沒有吸積盤的區域看到的引力弧,我們可以用它來間接觀察黑洞。

你以為你看到了黑洞的真身,No,那真是太天真了!

圖3 引力透鏡中的愛因斯坦環

那麼,如今讓大家如此歡呼雀躍的黑洞照片,又是怎麼一回事?

與探測引力波的LIGO一樣,“事件視界望遠鏡”也不是一臺望遠鏡或一座天文臺而已。從10多年前開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聯手全球科研人員,協調遍佈世界各地的已有的射電望遠鏡,在美國、墨西哥、智利、法國、格陵蘭島和南極建立了觀測陣列,模擬出了一臺“事件視界望遠鏡”,希望拍攝到黑洞的清晰圖像。

這臺有地球大小的“照相機”對準的正是距離我們地球2.6萬光年、位於銀河系中央的人馬座A*黑洞和距離5300萬光年的M87黑洞。然而,正如“照相機”的名字告訴我們的,這是一臺“事件視界望遠鏡”。為什麼這麼命名呢?

黑洞有著強大的引力,所以黑洞周圍的物質(吸積盤)所發出的光會在引力作用下圍繞黑洞的視界(監獄大門)形成一道光環。光環襯托出的剪影就是黑洞的輪廓,因此事件視界望遠鏡“拍”的其實僅是宇宙監獄的大門——事件視界,也可以說,照片裡其實是這座監獄的剪影。

對,這張“拍”了10多年、“沖洗”了2年的照片,最後只給我們看了黑洞的剪影……但這已經很不錯了,我們就知足吧。對了,別忘了說——“茄子”!

你以為你看到了黑洞的真身,No,那真是太天真了!

圖4 微笑的星系團。其實是哈勃天文望遠鏡拍攝的SDSS J1038+4849星系團,“微笑”的圓弧也是引力透鏡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