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文化 趙氏家族


中華姓氏文化:趙氏家族!

弘揚姓氏文化,傳播家風正能量!

《趙姓起源》

趙的來歷及演變

中華姓氏文化  趙氏家族


趙的寫法

中華姓氏文化  趙氏家族


趙的基本解釋

  1. 1.古國名
  2. 2.周穆王封造父於趙,故址在今山西省趙城縣西南
  3. 3.戰國七雄之一。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帶
  4. 趙將 括。(趙國的將軍 趙括。)—— 漢· 劉向《列女傳》
  5. 遺趙王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6. 趙王於是遂遣。
  7. 趙主之子孫。——《戰國策·趙策》
  8. 4.東晉十六國之一。在今河北、山西、河南、陝西各一部分。史稱“前趙”
  9. 5.東晉十六國之一。羯族石勒滅前趙後稱帝,史稱“後趙”
  10. 6.姓
中華姓氏文化  趙氏家族


趙姓是龍的傳人,黃帝的後裔!


中華姓氏文化  趙氏家族


黃帝說的代表人物是漢人司馬遷。太史公在《史記》中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黃帝是趙姓遠古時期的血緣始祖,趙姓是龍的傳人。據《史記》和《趙氏族譜》整理。《史記·趙世家》載:“趙氏之先,與秦同祖”。《史記·秦本紀》載:“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史記·五帝本紀》載:“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綜合三處引文及《趙氏族譜》可得:趙姓與秦姓的先祖同為顓頊,顓頊是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女修是顓頊的孫子仲容的兒子。據此得世系圖:

黃帝→昌意→顓頊→仲容→女修。

另外,漢人應劭所著《風俗通》載:“張王李趙,皆黃帝之後也。”

唐人林寶《元和姓纂》和宋代《廣韻》都認為,伯益是帝顓頊的裔孫。

北宋歐陽修、宋祁所著《新唐書·宗室世系》載:大業是帝顓頊高陽氏的裔孫。

由此可見,趙姓的血緣始祖是黃帝,這在權威史籍《史記》和不少史書中,是記載得清清楚楚的。

考古證實,黃帝是秦、趙兩姓的血緣始祖。前些年,在陝西鳳翔秦公一號大墓(秦景公,在位40年:公元前568-前529年)出土的石磬銘文,用篆文書寫有:“天子郾喜,龔桓是嗣”,“高陽有靈,四方以鼐”。它有力地證明,秦、趙的祖先出自顓頊、黃帝。

大宋皇朝的開基者,我們的太祖皇帝趙匡胤被喻為赤龍,其弟太宗皇帝趙匡義被喻為金龍;在洛陽夾馬營,傳說有雙龍溝、雙龍潭;描寫宋太祖的小說,被定名為《飛龍全傳》;宋朝的十八位皇帝被喻為十八飛龍等等。這些傳說和喻意,都表明趙姓是龍的傳人而非鳳的傳人,是龍文化的傳承者而非鳳文化的傳承者。

趙姓的很多老族譜,在其譜序、世系圖中,都明確指出和標明,黃帝是趙姓的血緣始祖。

臯陶、伯益是趙姓的血緣祖先,這一點,所有的趙姓宗親意見都是一致的,沒有分歧。和我們趙姓同祖臯陶、伯益的李姓、秦姓、梁姓,在他們的族譜中,都明確地指出和標明,黃帝是他們的血緣始祖。

筆者曾經看過黃帝、周姬的後裔戴姓等姓氏的族譜,他們的世系圖明確標明:臯陶、伯益是黃帝、顓頊的後裔。

由此,我們便可列出一個正確的趙姓血緣遠祖源流世系圖:

黃帝→昌意→顓頊→仲容→女修→臯陶(大業)→伯益(大費)→……

趙姓的血緣始祖是黃帝,這是太史公留給趙姓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産。我們要珍惜、要懂得珍惜這份極為寶貴的文化遺産.

參考資料:

《史記》司馬遷。

《史記誌疑》清人梁玉繩。

《史記·索引》唐人司馬貞。

《史記·正義》唐人張守節。

《左傳》左丘明。

《左傳選》徐中舒。 中華書局,1979年

《左傳譯文》沈玉成。中華書局,1987年

《春秋左傳集解》晉人杜預。

《廣東三江趙氏族譜》趙錫年。

《南外天源趙氏族譜》泉州南外宗研究會翻印。

《姓氏探源與取名藝術》王大良。

《中華姓氏通書·趙姓》沈其新。

《中華姓氏史話叢書·趙姓史話》沈其新。

中華姓氏文化  趙氏家族


趙姓前世系表(至造父)

黃帝(前2697—前2599)—→昌意—→顓頊(前2514—前2437)—→仲容—→夷—→武恆—→伯辛—→女修—→皋陶—→伯益(嬴姓)—→大廉—→武—→琪—→建—→弘—→奎臨—→遷—→宣—→永通—→彥翔—→軒—→子能—→費昌—→仲衍—→玉珍—→道寧—→興—→犍—→大順—→茂榮—→克和—→達—→胥軒—→中潏—→蜚廉—→季勝—→孟增(皋狼)—→衡父—→造父(趙姓始祖)。

趙國世系表(至趙奢):

造父—→叔觀(宜父)—→趙璋(仲父)—→趙登(季父)—→爾成(公仲)—→趙高—→奄父—→叔帶—→趙麟(守仁)—→子豐(知義)—→趙射(慧明)—→趙壯(公明)—→趙夙—→趙衰(?—前622年,趙成子)—→趙盾(?—前601年,趙宣子)—→趙朔(?—前597年,趙莊子)—→趙武(?—前541年,趙文子)—→趙成(趙景叔、趙景子)—→趙鞅(?—前458年,趙簡子)—→趙毋恤(?—前425年,趙襄子)——伯魯—→趙周(代成君)—→趙浣(?—前409年,趙獻子,趙獻侯)—→趙籍(?—前400年,趙烈侯,正式建趙國)—→趙章(?—前375年,趙敬侯)—→趙種(?—前350年,趙成侯)—→趙語(?—前326年,趙肅侯)—→趙雍(?—前295年,趙武靈王)—→趙奢(趙武靈王第九子,馬服君,馬氏始祖)。

秦國世系表(至趙政):

蜚廉—→惡來—→女防—→旁皋—→太幾—→大駱—→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趙其(秦莊公)—→趙開(秦襄公)—→秦文公—→秦靜公—→趙立(秦憲公)—→趙嘉(秦德公)—→趙任好(秦穆公)—→趙罃(秦康公)—→趙稻(秦共公)—→趙榮(秦桓公)—→趙石(秦景公)—→秦哀公—→秦夷公—→秦惠公—→秦悼公—→趙刺(秦厲共公)—→趙封(秦懷公)—→趙昭子—→趙肅(秦靈公)—→趙師隰(秦獻公)—→趙渠梁(秦孝公)—→趙駟(秦惠文王)—→趙稷(秦昭王)—→趙柱(秦孝文王)—→趙楚(秦莊襄王)—→趙政(秦始皇)

公元前207年至前137年:

華夏族(漢族先民),南越國創建者趙佗開發嶺南的第一人,又把趙姓活動範圍推廣至今兩廣和越南北部。

公元前1年:

西漢末年,趙飛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遷徙至遼西郡,也是趙姓人在東北活動的開始。

公元189年:

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洛陽人趙達避難遷居江東。

公元191年:

辛未(公元191年)初平二年,真定人趙雲趙子龍入蜀為將。

公元386年-534年:

天水趙姓一支遷居洛陽,其後裔孫趙貴鎮守並遷至武川(今內蒙古)。

公元566年—635年:

唐初,有趙姓將士在平“蠻獠嘯亂”中開赴福建並定居。

公元874年—911年:

有趙姓隨劉龔南漢政權在廣州定居。

公元960年:

趙匡胤創建大宋王朝,宋朝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

公元1085年—1125年:

宋朝宗室分為三個支派,即太祖(趙匡胤)支派、太宗(趙光義)支派、魏王(趙廷美)支派。太祖支派分為燕王(趙德昭)支派和秦王(趙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遷居如下地區:安徽潁州、四川蜀州(今崇慶)、江蘇泰州、鎮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廣東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則遷居如下地 區:浙江紹興、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蘇真州、太平州;而魏王則降調至房州(今湖北房縣),其子孫為官而遷徙地區有河南開封、洛陽,山東沂州、濟州,福建汀州,江蘇崑山、溧城,浙江秀水等。

公元1126年:

靖康之恥之後,徽欽二宗被擄往五國城(今黑龍江松花江口),太宗支派因此而在東北廣大地區播遷繁衍。

公元1127年—1162年:

康王趙構南遷杭州定都 ,則有趙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蘇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饒。

公元1278年—1279年:

南宋滅亡,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陽等地,後在閩粵一帶繁衍。自宋代以後,趙姓遍佈全國各地。值得指出的是海外趙姓的播遷。

公元1341年—1370年:

元末至正年間,趙希賢之後趙伊官至鹽運使司通判, 由上蔡縣白圭廟東徐趙莊遷西平縣專探鄉趙老莊。

公元1644年—1683年:

明末,有趙姓不惜冒險遠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構成多種多樣,聚居地為東南亞和美國。如瑤族中的趙姓在緬甸、老撾、越南和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都有分佈;壯族中的趙姓散佈于越南、老撾、泰國等地。

1654年—:

康熙年間以後,滬、浙、閩、粵等地的趙氏族人陸續遷到臺灣、南洋,更有人漂洋過海,移居到歐美各國。自此,趙姓遍佈全球!

中華姓氏文化  趙氏家族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族系的國家,幾千年來,中國人執著於以姓氏來確立認祖歸宗。而各姓氏族系追溯遠古之祖,大都源自炎帝或黃帝。也就是說,遠古之炎帝.黃帝是中華各族系後代子孫的共同始祖,中華民族的後代子孫都是炎黃子孫。

太古時代,即原始部落氏族時期,有熊國君少典氏生炎帝.黃帝。炎帝居神農,故稱神農氏,炎帝生五子:伯夷.巨.榆罔.共工.炎居.有邰氏;而黃帝居軒轅(今河北新鄭),姓公孫,故又叫軒轅黃帝。黃帝生二十五子:玄囂.昌意.少昊.夷彭.祁豹.蒼林.禺陽等。

我族源於黃帝,起始姓嬴,與秦始皇嬴政同屬一遠祖祖系。祖系源於黃帝之子昌意,昌意生高陽氏顓頊,顓頊生仲容,仲容生夷,夷生武恆,武恆生伯辛,伯辛生女修,女修生大業(皋陶),大業生大費(伯益)。到了伯益這一代,已是黃帝傳下第十代孫,伯益因為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帝賜姓嬴。贏姓後再分支梁姓,而伯益傳後三十四世孫有叫衡父的,其兒子叫造父,時至歷史上的西周時期(距今約3000年前)。造父追隨當時的周穆王為官,專職為周穆王管理車輿和戰馬。造父一生忠君為國,曾經多次走訪民間,為周穆王挑選千里馬,很得周穆王賞識,並視造父為親信。有一次,造父跟隨周穆王乘馬車離開京城,西遊到了新疆天山一帶遊覽,正當君臣樂而忘返之際,有快馬來報:國事有變!原來東海徐國偃王叛亂作反,周穆王必須迅速回京主持平叛。關鍵時刻,造父發揮著熟練的駕馭技術和依靠日行千里的良駒,載著周穆王及時地趕返京都。後又為周穆王親自駕馭戰車,最終擊畋了叛軍,平定了偃王之亂。論功行賞時,周穆王見造父忠心耿耿,功居其首,於是把趙城(在現今山西洪桐縣境)賜給造父為食邑,造父舉族移居趙城,而造父的子孫後代從此以趙為姓,造父實乃趙姓一族的始祖。

趙姓是龍的傳人

黃帝的後裔!

中華姓氏文化  趙氏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